2006四川高考作文题目点评解析《问》
2006年四川高考语文作文题目:
生活中,有人好问,有人不问;有人主张有疑就问,有人主张三思再问。问天问地,问古问今,“问”在我们的生活中无处不在。
请以“问”为话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自定立意,自选文体,自拟题目。所写内容必须在话题范围之内。不得抄袭。
2006四川高考作文题目点评
《高中语文课程标准》的课程目标之一,就是使学生从习以为常的事实和过程中发现问题,培养探究意识和发现问题的敏感性。因此,四川卷的话题作文“问”与考生的学习生活联系紧密,也使人感受到较高的价值取向。本题的提示语虽然简洁,但这个“问”字很有文化底蕴,让人浮想联翩。它能调动学生的思维,给考生一个较大的发挥空间,也体现出突破桎梏的开创精神;另外,也有利于学生调动平时读书积累。
话题材料中给出了“好问”与“不问”的不同态度,“有疑就问”、“三思再问”的不同做法,也提示我们问天问地、问古问今,各种“问”的内容都在可写之列,还可以有所引申。
“问”有多种。朱熹提出:“读书始读,未知有疑。其次则渐渐有疑。中则节节是疑。”“读书须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道出了学习与“问”的复杂关系。联系生活,联系人生,问,是一种对未知的渴望;问,是一种表达感情的方式;问,是一种勇气;问,是一种智慧。求知的疑问,是对前人先进经验知识的继承;心灵的叩问,是对开启自己的思维之门的尝试;勇敢地追问,是对逃避者的执著不放……
怎么“问”,也有不同的态度。有的人有疑不问,可能是愚钝,也可能是矜持;有的人明知故问,可能是机智,也可能是狡诈;有的人无所不问,可能是亢奋,也可能是懒惰。……
“问”什么,可看出发问者的胸怀与追求。仁者虚怀若谷,不耻下问;智者明察秋毫,阙疑多问。君子之问,嘘寒问暖,兼济天下;小人之问,刺探隐私,顾及彼身。
屈原问天,“遂古之初,谁传道之?上下未形,何由考之?”问得愤懑;李白、苏轼问月,“青天明月来几时?我今停杯一问之。”“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问得悠远;李煜问愁,“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问得哀怨;元好问问情,“问世间情为何物?直教人生死相许。”问得动人;毛泽东问地,“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问得豪迈。哈姆莱特问生命,“生存还是毁灭?这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问得震撼;祥林嫂问来世,“一个人死了之后,究竟有没有魂灵的?”问得悲哀。梁思成问城市建设,“是这样的北京城门,是这样的北京城墙,为什么要拆?”问得坦率;张志新问政治方向,“现在毛主席身边那几个人可靠吗?”问得勇敢;顾准借用鲁迅的名言问:“革命取得胜利的途径找到了,胜利了,可是,‘娜拉走后怎样?’”问得清醒;龙应台在台湾论战时问:“中国人,你为什么不生气?”问得尖锐……
从以上联想到的“问”的各种内涵和外延来看,社会、
自然、人生、世界、历史无不可以纳入考场写作的范围中来,考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审美观可以得到淋漓尽致的展示。当然,正因为“问”的外延极为宽泛,要想写出新意和深意,就应该从“问”的各种立意中,选取其中一个角度、一个方面,集中构思,确定主旨,尽量做到精选材料,凸现中心。
2006年高考语文四川卷评分标准执行细则
1.作文无标题,扣2分,考生可用“问”这一话题做标题。
2.作文内容必须与“问”这一话题有关,如判为“偏离题意”或“立意不当”的作文,应集体评卷。
3.基础等级分,按部颁标准给分,即以“题意”、“中心”,“语言”、“文体”。为重点,全面衡量,准确入等。基础等级中的内容项判为四等的作文,表达项、发展等级项可在三等及其以下给分。
4.发展等级分是总分的组成部分,不是奖励分,应注意区分度。可依据15个评分点,不求全面,选择其中的突出点按等级给分,直至满分。发展等级分以“有文采”、“有创意”为重点。
5.凡认为有政治观点的文章,请提交组长或指导委员会研究,集体评卷。
6.如确认为“抄袭的作文”,需提供核查线索并交组长或指导委员会研究核实后按部颁标准评分,即“基础等级”在四等内评分,“发展等级”不给分。
7.文章不足800字,按部颁标准扣分。若文章只有200字左右而又未完篇者,酌情在“内容”、“表达”两项中给分,总分不超过lO分,“发展等级”栏记。“O”分,不再减字数分。如写出诗哥,可不受字数限制,但应集体评卷。
8.每三个错别字扣1分,重复不计,扣满2分为止。
9.标点符号酌情扣分,扣满2分为止。
l0.若因“缺题目”、“不足字数”、“错别字”、“用错标点”需减分的,就在“缺题目”“不足字数”、“错别字”、“用错标点”下写上应减的分数,并用负分表示。记分空格处写上应减的总分1.并用负分表示。若没有减分,“缺题目”、“不足字数”、“错别字”、“用错标点”处不记“O”,只在记分空格处记“O”占位,否则视为漏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