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重庆卷高考作文题目解析《走与停》
2006重庆高考作文题目:“走”与“停”是生活中常见的现象,其内涵十分丰富,可以引起我们对自然、社会、历史和人生的种种感受、联想和思考,请以“走与停”为话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1.所写内容必须在话题范围之内;2.题目自拟;3.立意自定;4.除诗歌外,文体不限;5.不少于600字;不得抄袭。
这是一个有提示语的话题作文。提示语中说“‘走’与‘停’是生活中常见的现象,其内涵十分丰富,可以引起我们对自然、社会、历史和人生的种种感受、联想和思考”,诚哉斯言,“走”与“停”不仅是普通的日常动作,而且包含着丰富的哲学内含:人生首先是一个行走的过程,但人必须学会停顿,停下来休息、休整,停下来思考、观察前方的路……总之,停下是为了更好地行走;不仅是人需要“走”和“停”,自然界和社会中的万事万物都需要“走”和“停”的交替,走走停停,构成人生、社会的运行节律。这样考生的选材范围非常广泛,但不管是写人还是写事物,一定要扣住“走”和“停”的辩证关系。
体裁上可以写记叙文,写人或叙事表达对“走”与“停”的感悟;也可以写议论文,围绕“走”与“停”表达自己的认识和看法。
一般写法1.不能揭示“走”与“停”的哲学含义,就事论事,或不能辩证地看待“走”与“停”。2.不能联系实际,或写不出人生感悟,只能抽象地谈论“走”与“停”。
双城记
与狄更斯无关,而是关于昂首阔步向前走的重庆与憩在茶馆的竹椅上打着哈欠的成都——成渝,谓之双城。——题记
有人对重庆和成都作了个精妙的比喻:重庆是成渝线上九点钟出发的火车,精神地鸣着汽笛;成都是下午六点钟进站的火车,慢慢的、懒懒的。是的,细细想来,重庆是走着的,成都是停着的。
你看那意气风发的朝天门,偏要执拗地长成一艘战舰,身子直直地插到长江中去——那是它正在急行。而成都呢?整个城市都氤氲着一股撩人的茶香——汩汩地从那些高密度的茶馆里溢出。是龙井?是碧螺春?不知。只是那香气像只手似的把你直往茶馆里拽,非等你坐停当了不可。
重庆的山也是走着的。缙云金佛仙女山,一座座不安分地绵亘着;成都的山是“停”着的。在这个地面被盘古悉心打磨过的城市,只有龙泉驿那边的几座丘陵称得上是山,稳稳地停在那里,等待人们踏上它青色的肌肤。重庆的水是走着的,两条江是它行走的纤夫;而成都的府南河、浣花溪等都太平静,水似乎都凝固了,只痴痴地望着那片少云的天空。
走与停,两种不同的生存方式和人生哲学早已深深地镌在居民的骨髓里。重庆人精神豪放,神色永远匆匆;成都人闲适安逸,不知忙碌为何物。然而两座截然不同的城市却同样演绎着让世人惊叹的神话。GDP同样飞涨,城市一天比一天更美丽辉煌,而正是成渝夯实的底气,才让原是一家人的蓉城和渝州开始了一场旷日持久的争吵——在我看来,那也是一场关于“走”和“停”的争吵。
重庆人走着,这座城市也走着,于是有了“春风得意马蹄疾”的畅快;成都人停着,当年“一日成邑,三年成都”的豪情壮语也停在了发黄的线装书页上。呷一口清茶,闲看庭前花开花落,漫随天际云卷云舒。两座城市,两种智慧,叫人难择。
看着成渝高速路上那飞奔的汽车,你就会知道这两座城市有多亲密。这便是走与停的完美结合。人生也如此,需要急驰,需要闲坐,只有这样,心灵才能够畅快。
累了,便去成都坐坐;闲了,便来重庆创业。这便是走与停的最佳诠释。
- 1.选材独特。文章取材于重庆、成都两个大都市,描摹它们的山水自然和人文风俗,表现两座城市的神采和个性。可以说这样的选材没有第二个。
- 2.观察微妙。文章对两座城市的观察微妙、描写精准。在作者的眼里,“重庆是走着的,成都是停着的”,连两座城市的山水都沾染上了它们的个性气质。重庆人的豪放精神,成都人的闲适安逸,更被作者刻画得淋漓尽致。这从画线的语句中可见一斑。
- 3.语言生动诙谐。文中的语言,或生动传神,或诙谐幽默,可谓灵性十足,妙趣横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