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易搜欢迎您 - 轻松快捷 分享智慧

2008年上海高考作文题目解析

发布时间:2019-4-27 22:01作者:上海作文题目阅读:978

上海2008年高考作文题目:平常大家关注更多的也许是“我们”,如果把视线转向“他们”,你会看到什么,又会想到什么?请以“他们”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1.不少于800字;2.不要写成诗歌;3.不得透露个人相关信息。

2008上海高考作文题目解析

这是一个有简单提示语的命题作文。面对这个题目,考生首先要弄清“他们”指代的是谁们。从命题人的角度来说,“他们”指代的是除自我之外的所有人。因为作为命题人,不宜把范围定得太小、太死。但是作为考生,你不能写自我之外的所有人,因为这样写的话,笔墨肯定不集中。所以考生首先就要把“他们”具体化,他们所指代的群体不宜过于浮泛,而是越具体越好,实际上有两个人就可以称作“他们”。不管写哪个群体,“他们”必须有某种关联,这种关联或者是血缘上的,或者是利益上的,或者是情意上的,或者是道义上的,有了关联,你才会对“他们”表示关切,你才会有话可写、有情可抒。

体裁上可以写记叙文,叙写“他们”的事迹,表达作者的关怀、关切。文学基础好的考生,可以写一篇抒情散文。

一般写法1.没有锁定“他们”指代的具体群体,一会儿写这拨儿人,一会儿写那拨儿人。2.不善描写,只会浮光掠影地写“他们”,显得很矫情。

2008上海高考满分作文

同情弱势是一个人的宝贵品质,也是一个人宝贵的写作素养。以往的写作教学严重忽视人的因素,这也是模仿、宿构、抄袭成风的一个重要原因。本文表达了对“毫不相干”的农民工子弟的同情,令人动容。因为同情,才会关注,才会有具体生动的描写。这样的文章不是做出来的,是用心写出来的。

他们

在城市的尽头,没有繁华的街市、闪亮的霓虹;在城市的尽头,只有破旧的棚户区,有饱经生活风霜的生命;在城市的尽头,有他们这样一群人。让我怎样称呼他们?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农民子弟?亦或农民工二代?不,我不想用这些冰冷的名字称呼他们,我多想叫着他们带着泥土气的乳名,拉着他们的小手,走近他们的生活……

他们从小生长在故乡的青山绿水中,纯洁的灵魂在田野里抽穗拔节……在山野的风中,他们奔跑着、憧憬着。风从田野中吹过,吹进了城市,为了生计,为了未来,他们跟从父母来到了城市,在城市的尽头扎下了根。

于是习惯了青山绿水的双眸第一次触碰到了高楼大厦、车水马龙,他们不知道怎样穿过六车道的马路,小小的手指怎么也数不清写字楼的层数。繁华的现代文明不曾给他们带来任何快乐,这一次,却在心上烙下了深深的痕迹。

他们背起书包,小心翼翼地融入城市的生活。可是却在“城市人”异样的眼光中,第一次明白了户口与暂住证的区别。他们都是父母心头的宝啊!却过早地承担了不属于这个年龄的负担。

放学回家,他们做好简单的晚饭,父母还在工地或菜场上劳作;午夜醒来,泪眼中城里的星空没有家乡的明亮;悄悄许愿,希望明天他们的打工子弟小学不会因交不出电费而被查封……然而,在他们日益长高的身体上,我看到了他们的成长。记得一位记者问一个打工子弟学校的孩子,学成后是否会回到家乡时,小姑娘毫不犹豫地说:当然,一定回去!那一刻,我差点落下泪来,为他们的成长。记得那年春晚他们稚气的宣言:“我们的学校很小,但我们的成绩不差。”“我们不和城里的孩子比爸爸。北京的2008,也是我们的2008。”他们逐渐成熟,告别昨天的羞怯,开始迎接新的一天。

虽然,他们还在为不多的学费而苦恼;虽然,学校还是交不上水电费;虽然,还有很多体制还不够完善……虽然有好多个“虽然”,但是,只有一个“但是”就足够了,已经有好多视线转向他们,他们正在茁壮地成长。

太阳从地平线上升起,照亮了城市的尽头,照亮了他们的生活。他们,终将会成为我们。

  • 1.选材独特。本文写的“他们”是一个特殊的群体——农民工子弟,这些农民工子弟住在破旧的棚户区,生活在城市的尽头。他们是现代都市的边缘人,是一个被人忽视的群体。
  • 2.描写具体。文章着重写了他们来到城市后的种种困惑和他们所承担的种种重负。在表现他们的困惑和生活重负的时候,作者用的不是梗概介绍的方法,而是用具体描述的手法,譬如“于是习惯了青山绿水的双眸第一次触碰到了高楼大厦、车水马龙,他们不知道怎样穿过六车道的马路,小小的手指怎么也数不清写字楼的层数”“放学回家,他们做好简单的晚饭,父母还在工地或菜场上劳作;午夜醒来,泪眼中城里的星空没有家乡的明亮”。
  • 3.感情真挚。文中对他们充满了深厚的同情,表现出同情弱势、关心底层劳动人民的美好感情。这可以从文中的画线句读出。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