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山东高考语文作文题目
2010年山东卷高考作文题目:阅读下面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人生的一切变化,一切魅力,一切美都是由光明和阴影构成的。——列夫·托尔斯泰
请根据阅读后的感悟和联想,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要求:1.自定立意;2.自拟标题;3.除诗歌外文体不限;4.文体特征鲜明。
这是一个给材料作文。审题的关键是准确理解列夫·托尔斯泰的话——“人生的一切变化,一切魅力,一切美都是由光明和阴影构成的”,而这句话的关键又是“光明”和“阴影”这两个词。所谓“光明”,本义指的是太阳的光亮或光芒,这里取的显然不是本义,而是比喻义,其比喻义一般指好的事物或事物的正确的、积极的或好的方面;所谓“阴影”,本义指的是阴暗的影子,这里取的当然也不是本义,而是比喻义,其比喻义一般指不好的事物,或事物的错误的方面或缺陷。把光明和阴影合起来看,给人的启示就是,生活中既存在着美好的事物,也存在着不好的甚至是丑恶的事物,任何事物既存在着正确的、美好的一面,也存在着不好的或有缺陷的一面。考生形成这样的观点之后,就需要跟自己的生活经历和阅读积累联系起来,看看自己到底有怎样的具体体验。
体裁上可以写记叙文,叙写一个故事或者写一个人,表达自己对于“光明和阴影”的感受和感悟;也可以写议论文,围绕“光明和阴影”表达自己的认识和看法。
低级写法:1.很多考生把这篇文章写成了政治论述题,大谈唯物论、辩证法,就是不会联系实际。2.选材撞车现象严重,史铁生、霍金、张海迪的例子在考生作文中反复出现。
心灵的暖春
法国作家让·季奥诺写过一篇著名小说《植树的人》,讲的是一个离群索居的牧羊人通过近半个世纪坚持不懈地植树,证实了“孤独者能够找到幸福”。
这位牧羊人不知道1914年的战争,也不知道1939年的战争,他天天和树打交道,和树相依为命,他用心灵的语言和树谈心,默默地交流,过的是“淡泊生活”。他通过亲身经历证实了孤独者“找到了过得美满幸福的好办法——爱让生活多份阳光”。
这位牧羊人几十年置身于荒无人烟的地域,他每种下一棵树,就感到在人世间又多了一个亲人。他的事业是“堪与上帝媲美的事业”。由于充满了改造现实世界的强烈愿望和对树的极度热爱,这位牧羊人在实践中逐渐发现人与土地、人与自然相互依存的关系,他深深意识到人生的价值在于为他人、为后人造福。
幸福不是一种状态,而是一种心态。人生充满忙碌,但人们依然可以选择诗意地栖居在大地上。生活烦琐而艰辛,但宁静的心灵和满腔热忱会弹奏出精彩的乐章!
爱是人生之源,一个人的心中倘若没有爱的泉水,也就不会有人生的绿荫。有了爱,纵然是满眼阴云、遍地荆棘,你都会对这个世界充满无限的迷恋和神往。爱造就人成为独一无二的动物,物质的贫缺只会导致人生的艰难,而爱的匮缺则会使人生空虚和灵魂孤独。
令人痛心的是,在这个越来越崇拜物质的年代,一些人变得急功近利和急于求成,物质左右着他们的心灵,其心灵世界犹如干涸的沙漠。心不乏则身不累,有人说,像蚂蚁一样工作,像蝴蝶一样生活,这样的人,其生命一定是阳光般灿烂绚美。成功学家拿破仑·希尔曾经说过:“人与人之间只有很小的差异,但是这种很小的差异却可以造成巨大的差异。很小的差异即积极的心态还是消极的心态,巨大的差异就是成功和失败。”
爱能使人懂得忧伤与痛苦,同时也能使人摆脱忧伤与痛苦,令平凡的生活充满情趣与意义。英国著名诗人兰德暮年时在一首诗中写道:“我和谁都不争,和谁争我都不屑,我爱大自然,其次就是艺术,我双手烤着生命之火取暖,火萎了,我也准备走了……”兰德的这首小诗表现了一个走进暮色的老人通达从容、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和宁静淡泊、铅华洗尽的人生境界。爱让生活多份阳光,种树的牧羊人不也正是如此吗?
人应该坚守自己的信念和操守,为追求心中的光明耐得住孤独、耐得住寂寞。爱是一种德行,崇高的爱不但能体验美,而且能创造美。爱是种子,谁播种爱,谁就能收获美丽。
- 1.感悟独特。这篇文章给人的感觉是在用心写作,作者写出了自己的真实想法和真实感悟。“找到了过得美满幸福的好办法——爱让生活多份阳光”虽然是小说《植树的人》中的主人翁牧羊人的感悟,但读完全文,我们完全有理由相信,这同时也是作者自己的感悟,因为作者把这一感悟跟自己对生活的理解有机结合在了一起。
- 2.入题巧妙。文章借法国作家让·季奥诺的小说《植树的人》入题,用一个生动的故事引出自己的思考和感悟,特别能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 3.联想丰富。这篇文章从小说《植树的人》联想到当今社会一部分人的急功近利和急于求成,造成心灵世界的干涸,联想到成功学家拿破仑·希尔的名言和英国著名诗人的一首诗,可谓思绪飘飞,联想自由无碍,在众多考生只会空洞议论的情况下,这篇内容丰富的文章显得特别抢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