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易搜欢迎您 - 轻松快捷 分享智慧

2015年福建高考作文题目点评解析《路》

发布时间:2021-5-23 00:45作者:福建作文阅读:1755

2015年福建高考语文作文题目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70分)

①世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便也成了路。

②有时,走错路也是一件有意思的事情,如果没有走错路,就不会发现新的路。

③世上没有走不通的路,只有不敢走的人。

上面三则材料,引发你怎样的感悟和联想?请就此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议论文或记叙文。

要求:(1)必须符合文体要求。(2)角度自选,立意自定,标题自拟。(3)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4)不得抄袭,不得套作。

2015年福建高考语文作文解析

外界广泛认为,尽管2015年是福建最后一年自主命题,但是今年福建卷高考作文并未像前些年那样逐年“锐意创新”,反而是对新材料作文中规中矩“守旧式”的考查选择三句关于“路”的名言,考生非但无丝毫陌生感,甚至还有“似曾相识”之感。

事实上,今年福建卷高考作文题是“入题容易,出彩难”,它不仅延续了考查考生的联想和思辨能力,更是引领考生从生活实际走向思想的深入。以往福建高考作文题在审题立意上注重“一分为二”,把握“二元对立”,而今年的高考作文题不仅要求考生要从三句话中发现“对立”,揭示矛盾,而且更侧重于如何深入论述矛盾的相互转化。从这个意义上讲,今年的作文题表面上看审题近乎零障碍,但从深层次来看,其对思辨能力的考查却大大升级了。

从阅卷现场来看,此道题在审题上并未出现较大偏差,但如果要在写作上更深入理性地分析论述,应该抓住这三句话里隐藏着的“矛盾对立”。

第一句话的矛盾对立点至少有三个:首先从条件上看,“走的人多了,便也成了路”,那我们可以思考下“走的人少是否也可以成了路”,显然这是成立的。其次从结果上分析,“走的人多了,便也成了路”,那是否存在“成不了路”或者说“未必能成为路”的可能,显然这也是成立的。最后看关键词“路”路是什么样的路?是正路还是歧途?是前进的路还是倒退的路?这里也隐藏着矛盾对立。

第二句话的矛盾对立点比第一句更为明显,但考生要注意“有时”这个前提,切不可武断地作出判断。第一,“有时走错路可以发现新路”,那“走对路”是否也可以发现新路?第二,“有时走错路可以发现新路”,那“走错路”“有时”是否未必会发现新路?显然这些假定都是成立的。

第三句话实际可分为两句:敢走,路则通;不敢走,路不通。这样一看,矛盾对立点显而易见。但是,细想一下,不免又觉得此言似乎过于主观武断敢走,路就会通?这就需要考生论述分析时做好矛盾对立点的转化。

具体立意时,考生可从四个角度思考,提出自己的论点。

1.从第一句话切入。“走路的人多可以成了路”,如:经过新中国几代领导人的努力,我们走出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之路;由于中西方密切的商业往来,我们走出了“陆上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走路的人少也可以成了路”,如2014年“感动中国十大人物之一”的格桑德吉,大学毕业后放弃留在拉萨工作的机会,选择回到墨脱山区做一名悬崖边上的“护梦人”……实际上,不管走的人是多还是少,我们都可以走出自己的路。

2.从第二句话切入。这要求考生重点论述当发现走错路时,要具备什么条件(正确的是非观,反思的精神,改正的勇气,等等)才能找到新路。

3.从第三句话切入。考生首先要分析“敢走”的条件是什么,仅仅是个人主观认为敢走就行,还是要社会提供平台?其次要思考:只要敢走,就一定能走得通吗?是不是还要有一个时间过程?

4.综合立意。三句话共同谈的话题是“路”。路,需要人来走;人,应该勇敢走路。无论是走别人走过的路,还是走自己新辟之路,我们都应该选择正确之道;即便有时走错了路,也应该及时纠正,选择一条新的路抵达目的地。归根结底,我们都要走出一条属于自己的路。

2015年福建高考语文作文点评

看了福建高考作文题,谁不知道鲁迅先生的话,看似简单,但考生要在考场上,要从这三句话中选择写的角度。关键是选择的角度如何出新,才能写出新意。如果选的角度太平常太俗的话,没有让人耳目一新的感觉,就会失败。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一个国家需要创新,一个民族需要创新,一个社会也需要创新,一个人更要创新。歌德有言“真正有才能的人会摸索出自己的道路。”对于国家社会个人三个层面写创新,通过这篇作文命题,可以大概对福建卷的特征有一个了解,才能体现命题人的真正的目的。

“走路”是人的日常行为,一旦与“人生”“社会”联系在一起,就可生发种种联想与思考:

走路“直”与“弯”——人生路途直捷、顺畅,没有曲折(走直道,不绕弯路);人做人要正直,做事要认真,不搞歪门邪道(走正道,不走歪路)

走路“深”与“浅”——在有限的生命进程中,为他人、为社会作贡献,无论大小,都是可贵的;人治学要深入,不可浅尝辄止;人生需要一步一个脚印,步步落。

“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便也成了路”——个人、社会、国家民族之路由“无”到“有”——无论是个人之路,还是社会、国家、民族之路,都是“走”出的

“走错路”——如果没有走错了路,就不会发现新的路——改革之路由“误”到“正”,由“旧”到“新——改革之路要经历摸索的过程,不要怕犯错,要在摸索创。

“走通”——世上没有走不通的路,只有不敢走的人——无论是人生之路,还是社会之路,首先是要敢走

今年的福建高考是福建省自行命题的谢幕,明年起将全国统一出卷。他认为今年的作文题中规中矩,延续了去年高考和今年省质检的风格,没有令人耳目一新的`感觉。在难度上,与其他省作文题相比,福建卷显得比较平淡。“此次命题的三句材料,都是学生们耳熟能详的话语,在中学六年中都可能反复操练过。考生在审题方面基本没什么难度,能很容易进入写作状态,有网友还调侃今年的福建作文题是‘业界的良心’。”

“但是,此次的命题方式和考生们平时的训练题还是有些许不同。”这种多个材料的作文形式为“多话头”作文,这三句话可以独立存在,各自成为一种观点,就是三个话头,如果题目要求学生自选角度,那么只要从中选择一句话来立意即可。另一方面,如果把三句材料组合在一起,就会发现这个命题很封闭,论证结构都已经很明确了,只需把三句话演绎成文。

“如果要写出彩的文章,可对这三句话进行反思或逆向思维。例如,材料第一句—‘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便也成了路’,因为任何观点都是在一定的条件下成立的,这句话也值得反思,一条路走的人越来越多,一窝蜂涌向同一条路,也许会变成一条死路。”如果考生能从思辨的角度分析命题材料,把我们所熟悉的道理转化成另一种矛盾,用逆向思维的立意来写出“不一样”的文章,这样出彩的几率比较高。

2 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