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易搜欢迎您 - 轻松快捷 分享智慧

2010年广东卷高考作文题目《与你为邻》点评解析

发布时间:2021-5-6 18:44作者:广东作文阅读:696

2010年广东卷高考语文作文题目: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60分)

你我为邻,相互依存。“你”可以是有形的,也可以是无形的;“邻”无法回避,却可有所选择。

请联系自己的生活体验与感受,以“与你为邻”为题写一篇文章,自定文体,不少于800字。

2010年广东高考作文题目点评

有部分考生跑题

作文评卷组组长、华南师范大学文学院写作教研室主任陈妙云老师告诉记者,今年作文题属于“导语引出标题”类型,审题难度加大,对学生逻辑思维要求高。

为什么说要求高呢?陈妙云说,在对“为邻”的理解上,逻辑思维不高的学生只注意到“邻”,而不是“为邻”,这就变成了“我的邻居”,“我的邻桌”,变成了自己的话题,严重跑题。

对“与你”的理解考生也很容易“跑题”。陈妙云说,“你”可以是有形的也可以是无形,我与小李为邻,这是有形,我与农民工为邻,这是无形,但置换后的“你”应该放在什么关系来谈呢?有的考生会把“与你”不自觉变成了“与他”,比如有的学生说与“音乐”为邻,写着写着就变成了“音乐熏陶了我”,“与你”其实变成了“与他”。

半数考生没有个性化创造

高考作文评卷,老师们最怕遇到的就是生搬硬套古旧材料的文风。陈妙云告诉记者,虽然年年批,但考生使用陈旧材料观点来套作应试的文风依然长盛,从这次评卷来看,不少学生并没有跳出模板训练,生硬套用过去的模板,“邻”变成了“和谐”、“诚信”、“坚忍”,置换之后就变成了一篇“论坚忍”的论文,“而有这种文风的考生几乎占了今年考生的半数!”

“很悲哀!”陈妙云说,作文的本意是个性化的创造,是用于表达和交流,这么多年来,中学教育还是在教学生使用模板训练,学生仅仅为了写高考作文而写,把它理解为“答题”、“得分”,结果就是学生的思维能力越来越弱。

贵在有真情实感和独立思考

怎么样的作文才算是好的作文?陈妙云说,其实文无定法,但贵在有真情实感和独立思考,“只要跳出模板,就可以写出鲜活的东西。”

“跳出模板,就能写出鲜活”

什么样的作文才算是好的作文,能进高考评卷老师的“法眼”?陈妙云举例,其实文无定法,但贵在有真情实感和独立思考。比如有考生结合自身体会,谈与同学的“邻”;也有同学讲述“弹钢琴”经历,一个人弹力度不够,两个人合奏后有所顿捂,并延伸探讨对90后学生的“自我”,跌宕起伏,有深度也有厚度;还有学生思考老板与职工的关系,关注社会现实,也同样取得高分。陈妙云总结道,“只要跳出模板,就可以写出鲜活的东西。”

拿高分的三个标准

陈妙云称,今年高考作文要拿一类卷,首先要过“符合题意”关,有三个标准:

1.全文必须在“以你为邻”框架内,不能“若即若离”,跑题说明考生的理解力、材料运用能力、逻辑思维不够严谨。

2.被置换的“你”必须放在“与你”的位置,不能偷换概念变成“与他”为邻。

3.“为邻”一定要准确,与父母为邻,与感情为邻、与生活为邻,都是违反常识的。

2010年广东卷高考作文题目解析

广东省2010年高考语文作文评卷组长、华南师范大学文学院陈妙云教授在高考作文评卷前是这样解读的:

第一句话“你我为邻,相互依存”提示了:相互为邻的两者是谁?是“你和我”。“你和我”为邻后是什么关系?是相互依存的关系。什么叫‘相互依存”?就是你依靠我生存,我依靠你生存,你我之间的关系非常密切。

第二句话主要对“你”进行了阐释:“你”的范围很大,有两种形态,所谓“有形的‘你’”可理解为实指的“你”,即看得见、摸得着、非常具体的某个人、某种物、某种景观,同桌的你、我的邻居、家乡的榕树等等;可以与山为邻,也可以与水为邻。所谓“无形的‘你’”可理解为与“实”相对应的“虚”的邻,可理解为集体概念的人、集体概念的物、集体概念的景,如我与书(不是具体的某一本,否则为有形的)为邻,我与大自然为邻,我与某种意念、思想或精神层面的追求为邻等等。

第三句话可理解为因果关系,因为“邻”无法回避,所以需要选择。这里有三种思路:一是为什么要选择?因为邻无法回避,但“邻”是可以选择的;二是启发考生思考选择“邻”的标准,怎样选?选择谁与你为邻?三是为什么要选“你”为邻?是因为“你”具备了某种值得为邻的特质。第三句话对怎样扣题写作具有很好的导引作用。

2010年广东卷高考作文题目审题

1、作文:于你我为邻,相互依存。你可以是有形的,也可以是无形的。邻,无法回避,却可有所选择。请你联系自己的生活体验和感受,以《与你为邻》为标题写一篇文章。不少于800字。

2、审题:本题属“材料/导语+标题”型。

作文提示语中对命题“与你为邻”进行了简要的解说与提示,意在帮助考生准确理解题目含义。题目中“邻”是邻接、邻近、接近的意思,提示语中强调“邻,无法回避,却可有所选择”,考生可以写自己(或泛指“人们”)选择与什么“接近”或“邻近”,从中得到什么教益、启示、熏陶、激励,进而提升了自己的思想境界、品格修养、人格气质等。也可以写怎样与选择的对象为邻,或者写应该以什么对象为邻,等等。

快速选择“你”是写好本题的前提。本文可以实写“邻”,也可虚写“邻”,在“有形”或“无形”中选定一个记叙、议论或抒情的对象。“有形”的对象是看得见、摸得着的人或物,如考生可以轻松选择“邻居”、“同学”、“书籍”、“网络”、“音乐”等作为写作对象;特别是虚写,“无形”的对象是看不见、摸不着的,属于指精神层面的东西,一般是真、善、美的化身,如“爱”、“节俭”、“创新思想”、“诚信”、“正义”、“志节”“坚强”等。

题目要求考生“联系自己的生活体验和感受”,意在要求考生写出自己的思想,使文章有自我的思考,考生可以用记叙文或记叙散文写自己真实的生活体验,也可以用议论文或议论散文写自己对选择与“与什么为邻”的利弊的感受或认识。要想的高分关键是有无个性化的表现,尤其那些有独立思考、独立见地的作文将表现出思想锋芒和个性特征,从而获得高分。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