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易搜欢迎您 - 轻松快捷 分享智慧

如何写好议论文中的记叙

发布时间:2017-9-29 14:04  1300次浏览  作者:张春兰
议论文是以议论为主要表达方式的文章,摆事实讲道理是其主要的论证方法。因此,在议论文写作中,除议论之外,记叙是用得最多的表达方式,它往往关系着整篇文章的优劣。如果记叙太多,就可能喧宾夺主,造成文体混杂,这是高考作文的大忌。我们在写议论文时,必须处理好记叙。议论文中的记叙是为了证明论点,提供事实论据,要简明、概括、扣住论点即可。

技巧指导
一是概括叙述,简明凝练 根据论证的需要,对涉及的事实材料,记叙时要高度概括。舍弃不必要的细节描写,只保留与观点有密切关系的部分。议论文中的记叙性文字不得超过总字数的1/3,否则视为文体不明。而有的考生往往长于复述故事,唯恐阅卷教师没有读过相关材料,对一些妇孺皆知的故事不仅讲得完整,有时候还加上细节描写,这样做最容易造成文体混杂,写作时一定要注意避免。
如2009年高考福建满分作文《这也是一种永恒》片段:当屈子以血讴歌,孑然一身,仅怀拥一胸才气,腹含一枚忠胆投身汨罗的那刻,这一个赤红泣血的绝美魂灵已挣脱世俗的枷锁,随着汨罗江水流过漫漫岁月,滋润了每个志士的心田。这瞬间的悲壮,便在岁月的长河中变为永恒。
此段文字先叙后议,简洁的记叙概括了屈原光辉的一生,也为下面的议论张本,随后的精当议论紧扣论点,记叙和议论很好地结合在一起。

二是记叙清楚,详略得当 议论中的记叙以精炼概括为原则,但也要记叙清楚,并做到详略得当。详略的处理可以根据人们对事例的熟悉程度作调整,尤其可以详写与论点关系最密切的内容。
如2009年高考北京满分作文《我有一双隐形的翅膀》片段:自信是成功者迈出的第一步。从前有一个潦倒的青年,他四处求职却屡屡碰壁。最后他只好到一个朋友的朋友那里寻求帮助。那个人问青年,你会打字吗?青年低下头。你有什么特长吗?青年羞赧地摇了摇头。最后那人让青年留下自己的联系方式。青年匆忙地写下自己的地址,转身正要离开却被一把拽住了。那人笑着说,年轻人,你有个优点,你的字写得很漂亮吗。青年一愣,字写得漂亮也是优点?希望的火光在年轻人的眼中闪动,那双隐形的翅膀正在慢慢张开。坚信自己必将有所作为,青年开始努力工作,终于成就了一番事业。他就是大仲马。如果不是自信,文艺界将会失去一位伟大的作家,失去一个敏感而真实的灵魂。正是凭借着自信这双隐形的翅膀,大仲马攀上了艺术的巅峰,创造了人生的辉煌。
本段文字对大仲马成功的曲折历程做了比较详细的记叙,这也正突出了在人生的路途中自信是战胜挫折,取得成功的隐形翅膀这一中心论点。

三是记叙要有针对性 议论文中的记叙,要受观点的制约。首先,记叙的事例应能佐证论点,为证明论点服务。其次,一个事例,往往可以从不同的角度说明不同的论点。论点不同,材料叙述的侧重点也要有所不同。有些同学叙述事实论据时,往往不假思索地和盘托出,不能根据情况加以选择,致使所记叙的事实有些不能证明中心论点。如写“放弃,也是一种美丽”,有同学选用了鲁迅的例子,说鲁迅能够在关键时刻,学会放弃,放弃了一直以来学医救国的梦想,弃医从文,并能坚持文学创作,把别人喝咖啡的时间都用到了创作上,最终,成为一代文豪。这个作者记叙事例时没有做好取舍,没有围绕中心论点有选择、有针对性地记叙,因为“把别人喝咖啡的时间都用到了创作上”证明的是鲁迅勤奋或惜时,而与“放弃”无关。

【经典引路】
习惯成自然
叶圣陶
“习惯成自然”,这句老话很有意思。
我们走路为什么总是左脚往前,右脚往前,两只胳膊跟着动荡,保持身体的均衡,不会跌倒在地上?我们说话,为什么总是依照心里的意思,先一句,后一句,一直连贯下来,把要说的都说明了?因为我们从小习惯了走路,习惯了说话,而且“成自然”了。什么叫做“成自然”?就是不必故意费什么心,仿佛本来就像那样子的意思。
走路和说话是我们最需要的两种基本能力。推广开来,无论哪一种能力,要达到了习惯成自然的地步,才算是我们有了那种能力。不达到习惯成自然的地步,勉勉强强地做一做,那就算不得我们有了那种能力。如果连勉勉强强做一做都不干,当然更说不上我们有了那种能力了。
听人家说对于样样事物要仔细观察,才能懂得明白,心里相信这个话很有道理。这时,并不是我们就有了观察的能力。听人家说劳动是人人应做的事,一切的生活资料,一切的文明文化,都从劳动产生出来,心里相信这个话很有道理。这时,并不是我们就有了劳动的能力。听人家说读书是充实自己的一个重要法门,书本里包含着古人今人的经验,读书就是向许多古人今人学习,心里相信这个话很有道理。这时,并不是我们就有了读书的能力。听人家说必须做个好公民,现在是民主时代,个个公民尽责守分,才能有个好秩序,成个好局面,自己幸福,大家幸福,心里相信这个话很有道理。这时,并不是我们就有了做好公民的能力。
通常说某人能力不强,就是某人没有养成多少习惯的意思。
习惯养成的愈多,那个人的能力愈强。我们做人做事,需要种种能力,所以最要紧的是养成种种习惯。养成习惯,换个说法,就是教育。教育不限于学校,也不限于读书。学校教育只是教育的一部分,读书这门事也只是教育的一部分。我们在学校里受教育,目的在养成习惯。我们离开了学校,仍然要从种种方面受教育,并且要自己教育,目的还是在养成习惯,增强能力。习惯越自然越好,能力越增强越好,孔子一生“学而不倦”,就是看透了这个道理。
(选自《叶圣陶教育文集》,有删节)
【点评】本文抓人之功力在于作者善于叙述。首先,例证叙述得清楚明了,拿人“说话、走路”的现象来例证“什么是习惯”,虽司空见惯,却客观实在,更增添文章的亲和力。其次,叙例概括集中,如第4段中的事例,以排比的形式,高度凝练地叙述“观察”“劳动”“读书”“做好公民”四例,有力地阐明了观点,条理清楚,充满气势。
4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