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似不公平的公平_思维辩证思想深刻(2016全国1卷57分)
发布时间:2018-11-11 23:24作者:广东考生阅读:669
1.角度新颖,立意新奇。多教考生站在反对“依分数,定赏罚”的视角审视漫画,批评家庭教育里的唯分数论现象。然而,这位考生却从评价标准不同的角度入手,提出对水平、个性、实力不同的个体、集体应该有不同的评价标准,这样才是真正的公平,观点颇有新意。
2.视野开阔,材料丰富。多数的考生的视野,被“家庭教育”这个范围所限制,引述材料“撞车”现象就比较严重。这位考生采用类比联想的方式,联系到孔子的“因材施教”的实例,特别是能将思维向国际方面延伸,想到巴黎气候会议等,开阔的视野带来了丰富而新鲜的材料,文章的气象也为之一新。
3.辩证思维,思想深刻。考生看来,评价标准的制订与实施,不应该整齐划一,而应该实事求是、“量体裁衣”:对学生的评价标准,应该考虑到学生的个性特点、学业水平实际等;国际义务的承担,经济实力、政治影响力不同的国家,也应该区别对待……考生思维及结论,具有辩证园素,显得深刻有力。
内容19分;表达20分;发展18分;总分57分
看似不公平的公平
从考100分的鼓励到98分的巴掌与从考55分的巴掌到61分的鼓励,两个学生的待遇是完全不同的。可是从旁观者的角度来看,98分的巴掌与61分的鼓励单看是不符合情理的。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状况呢?因为起跑线不同。第一位学生第一次考了满分,妈妈很高兴地给他一个香吻,第二次考了98分,妈妈很生气地给他一巴掌,因为该学生与第一次相比退步了,当然要批评。而反观之,第二位学生成绩进步了,当然要奖励。
由此可以得出,不必祈求起跑线上的公平。也许会有人认为98分挨巴掌而61分受鼓励是不公平的,这就是他没有看到两人起跑线高低的结果,奖惩机制是公平的。
水平不同决定了所采取的措施也不同。两千年前孔夫子就提出了“因材施教”的观念。面对不同的人要采取不同的措施,面对子路这样莽撞的学生需要劝他三思而后行,而面对冉求这样遇事不果决的学生要劝他当机立断,不复拖延。这道理和漫画就是一致的。成绩好的学生退步就要鞭策敲打,成绩差的学生进步需要鼓励奖赏,即使后来成绩的差异看起来并不公平,但对两人自身的发展而言却是最合理不过的公平。
全球气候变暖应对协定在巴黎顺利签约,标志着各国责任明确机制再次取得进展。而在这之前关于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到底谁该负更大的责任引起了广泛的讨论,而发达国家提出均摊责任,为什么?
因为现在大家都在生产排放废弃物。这个道理听上去不错,如同98分的巴掌和61分的鼓励是不合情理的。但实际上发达国家远远要承担更大的责任,因为在十几年前发达国家早已因率先崛起而浪费了大量资源,排放了大量污染物。因此,现在冠冕堂皇的所谓公平,是忽略起跑线不同而做出的不公平判断。
公平正义是人们历来的追求,也是当今中国梦的重要目标。只是我们在谈论公平时不要仅被表面的不公平所蒙蔽,而要看清本质,注重起跑线的不同,这样我们才能不失公允,我想,这才是漫画想传达给我们的寓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