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上海高考语文作文题目:有人说,经过时间的沉淀,事物的价值才能被人们认识;也有人认为不尽如此。延续了平实平稳的命题传统,材料简短,要言不烦。不在审题上给考生绕弯子
2020年上海高考作文题目, 世上许多重要的转折是在意想不到时发生的,这是否意味着人对事物发展进程无能为力? 请写一篇文章,谈谈你对这个问题的认识和思考。 相比前几年是比较斟酌的,是典型的议论文导向。
2019年上海卷高考语文作文题目:命题理性大气,给予考生非常大的应考空间,以及充分回溯个体经验的可能性。中国的音乐是怎样的,世界的音乐是怎样的?在思考中、文字中,把学识、见识、知识比较好地融合在一起。
2019年上海卷高考作文题目原文出自已故音乐评论家辛丰年先生的评论文章《耐人寻味的中国味》。原句:“如果不是倾听了西方音乐,接触了不同风格的异域音调,可能自己也就不会对音乐的中国味发生兴趣,从此有意识地‘寻味。”
2018年上海高考作文题目:生活中,人们不仅关注自身的需要,也时常渴望被他人需要,以体现自身的价值。这种“被需要”的心态普遍存在,对此你有怎样的认识?请写一篇文章,谈谈你的思考。
上海2017年高考作文题目,延续和传承了上海多年以来的一贯风格和独有的海派特点,具体来看是材料作文,可以最大限度地规避押题、猜题和套题的弊端与问题,能够考查出考生应有的、真实的写作能力和水平。
试题引导考生结合社会生活背景对长期而广泛存在的预测行为进行思考,较有认知意义和实践意义。如何看待预测行为,采取何种态度面对与自己有关的预测,成了每个生活在现代社会的人不可回避的问题。
2016年上海卷高考语文作文题目: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更容易进入大众视野,人们对“评价他人的生活”这种现象的看法不尽相同,请写一篇文章,谈谈你对这种现象的思考。
2015上海高考语文作文题目是一道材料作文,材料中有三个关键词“坚硬的东西”“柔软的东西”“和谐的自我”。这个题目触及人的深层心理,触及了人性。每个人的内心都有一些“坚硬的东西”。
2014年上海高考作文题目是你可以选择穿越沙漠的道路和方式,所以你是自由的;你必须穿越这片沙漠,所以你又不是自由的。,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不要写成诗歌)。
2014上海高考作文题思辨性很强。它延续了近些年上海卷的命题风格,不给出封闭性的主题,而是为考生设置了一个写作情境,集中考查学生的思维品质和表达水平。
2012上海高考作文题目通过简短地与一些学生面谈与电话交流,大多数学生认为,作文不难,让学生都有话可说,有话想说,有话能说。材料虽然简短,却言简意赅,蕴含丰厚,乍看似乎比较好写,难度不大,其实,暗藏“玄机”。
2011上海高考语文作文题目:犹太王大卫在戒指上刻有一句铭文:“一切都会过去。”契诃夫小说中的一个人物在戒指上也刻有一句铭文:“一切都不会过去。”
2010上海高考作文题目:丹麦人去钓鱼会随身带一把尺子,钓到鱼,常常用尺子量一量,将不够尺寸的小鱼放回河里。他们说:“让小鱼长大不更好吗?”
2009上海高考作文题目:郑板桥的书法,用隶书参以行楷,非隶非楷,非古非今,俗称“板桥体”。他的作品单个字体看似歪歪斜斜,但总体感觉错落有致,别有韵味
2008年高考作文上海卷作文题目平常大家关注更多的也许是“我们”,如果把视线转向“他们”,你会看到什么,又会想到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