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上海卷高考作文题目及解析指导《时间的沉淀与事物的价值》
2021年上海高考作文延续了平实平稳的命题传统,材料简短,要言不烦。不在审题上给考生绕弯子,注重考查考生思维的深度和语言的表达,突出考查语文学科的核心素养。本题可以看作任务驱动型作文,重点考查考生理解材料、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语言表达能力。材料共三句话,第一句以并列对举的方式点出人们认识事物价值的两种对立的现象,或赞成,或否定,或创新,为考生提供了多种选择的空间。这是“情境”。第二句是对写作主体的角色定位。第三句是要求,提示考生扣住关键词来思考。考生可以选取一个角度说开去。未作文体要求,意味着可以任选文体,但文体特征须明显。
2021年高考语文上海卷作文题目回放:
阅读下面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有人说,经过时间的沉淀,事物的价值才能被人们认识;也有人认为不尽如此。
你怎么看?请写一篇文章,谈谈你的思考
要求:(1)自拟题目;(2)不少于800字。
2021上海卷高考作文题目解析
根据题干所提供的信息可见,题干呈现出两种不同的观点态度,没有给出确切的答案,可以选择其中任意一种观点,也可以辩证看待两种观点。
审题要点
审题时,应明确该题干的关键信息“时间沉淀”和“事物价值”,材料谈论的是这两者之间的关系。考生在细读题干时,可以从材料给定的两个角度进行思考:其一,“时间沉淀”和“事物价值”密切相关,前者是后者的前提条件,后者是前者的必然结果;其二,是否定“时间沉淀”和“事物价值”的绝对关联性,“时间沉淀”只是其中的条件之一,不能必然使“事物价值”被人们认识;其三,是针对不同的情况有不同的答案,即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不做片面的认识。任选其一,谈谈自己的看法即可。
误区提醒
根据以往的审题习惯,考生容易出现看问题过于绝对的情况,如材料中能够“也有人认为不尽如此”,意为“不仅仅是这样”,但很多考生写作时只简单地认为材料呈现的是两种截然相反的情况。所以构思成文时还要避免两种倾向:一是五五开,如果两边都说说——“经过时间的沉淀,事物的价值才能被人们认识”,“不经过时间的沉淀,事物的价值也能被人们认识”,那就成了没观点的骑墙派,而且也是浮于表面,没有深入进去思考;如果只立意在一边——“只有经过时间的沉淀,事物的价值才能被人们认识”或“事物的价值被人们认识,无需经过时间的沉淀”,那么论证起来就难以自圆其说,留给别人攻破的空间就太多、太大。因而,围绕着“事物的价值被认识”和“经过时间的沉淀”的关系,选择自己最有话说的一边,兼顾另一边,才是比较好的做法。但需做到既要观点鲜明,又不要把话說绝对,留下回旋的空间。
当然,本则材料除了考查基本的语言素养外,更注重对学生逻辑思维的考查,同时,也将审美和文化的考查暗含于中。仔细品味,可以看出,当我们要阐述“价值的被认识需要时间的沉淀”的时候,一定会联系当下社会的某种特点,时下人们的某些表现,这未尝不是一种警醒,引人思考。
2021上海卷高考作文题目写作指导
“经过时间的沉淀,事物的价值才能被人们认识”,这句话明显带有哲理意味。古往今来,很多有价值的事物,它们的价值往往需要经过时间的积淀才能被发现,如人才,厚积才有机会薄发。那么,“事物的价值”“被人们认识”是不是一定要经过“时间的沉淀”呢?当然不是。也有些事物的价值被人们认识是偶然的、突发的,不少科学发现即是如此。顺着题目的意思,那就是事物的价值要被认识是需要经过时间的沉淀的;逆向思考,事物的价值要被认识不一定都要经过沉淀,偶然因素也可以。但是,偶然的认识和时间的沉淀之间有没有关系?也可以考虑。还可以延伸出一些内容,如,如果没有时间的沉淀,事物的价值还有价值吗?“经过时间的沉淀”和“事物的价值才能被人们认识”之间有什么样的关系(因果或条件)?还可再细细推敲下去,“时间的沉淀”内涵是什么?沉淀多久?“事物的价值”内涵是什么?什么才是价值?等等。
立意角度
1.经历过时间检验的艺术作品,方为经典;
2.事物的价值具有多样性,不可偏颇论断;
3.人的认知是有限的,需要以开放的心胸和发展的目光提升自己、认识世界。
切题立意:
1.时间可以验证价值。
2.时间不一定能验证价值。
3.时间验证的是你努力的价值。
4.实践是认识价值的不二法门。
偏题立意:
1.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未抓住核心概念,大而无当。)
2.我的“价值”我认识。(忽略二元关系中的“时间”。)
3.青春的价值在于奉献。(忽略二元关系中的“时间”。)
4.慧眼:横看成峰侧成岭。(偏离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