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高考北京卷语文微写作解析及范文
2018年高考的帷幕已经落下,其细微的变革令人回味。
在2018年高考北京卷的微写作中,我们发现有一种变革正在悄然发生:微写作和经典阅读结合得越来越紧密。
当微写作“拥抱”经典阅读,我们应该怎么办?
2018年高考北京卷语文微写作解析
让我们先来看一下2018年的高考北京卷微写作题。
从下面三个题目中任选一题,按要求作答。
①在《红岩》《边城》《老人与海》中,至少选择一部作品,用一组排比比喻句抒写你从中获得的教益。要求:至少写三句,每一句中都有比喻。120字左右。
②从《红楼梦》《呐喊》《平凡的世界》中选择一个既可悲又可叹的人物,简述这个人物形象。要求:符合原著故事情节。150-200字。
③读了《论语》,在孔子的众弟子之中,你喜欢颜回,还是曾参,或者其他哪位?请选择一位,为他写一段评语。要求:符合人物特征。150-200字。
三个题目共涉及了七部经典作品,考生无论选择哪道题,实际上都无法回避经典阅读。
因此,与往年相比,2018年高考北京卷的微写作题更广泛地与经典阅读结合在了一起,更深入地体现出对考生“读写结合”能力的考查。
这样的变化是不是意味着微写作不再侧重对以往的能力点的考查了呢?并不是。实际上,微写作题仍旧是具有应用性的写作题。
第①小题要求的“抒写你从中获得的教益”,仍旧是考查“清楚阐述自己思想”的能力,这道题与2016年高考北京卷微写作第②小题对现象进行评论有着相似之处。
第②小题要求的“选择一个既可悲又可叹的人物,简述这个人物形象”,其实是要求考生在简述中体现出这个人物的“既可悲又可叹”之处,令读到这段文字的人信服这一结论。这与2016年高考北京卷微写作题“高中阶段的学习最需要注意什么?请给即将进入高中学习的同学提一两条建议”相比,实质上都需要“向别人提供自己的经验或观点,从而影响对方”。
而第③小题的“请选择一位,为他写一段评语”,依然鼓励考生在表达中带有自己的主观情感,因此仍然考查“有感情地表达自己”的能力。
由此可见,即便微写作“拥抱”经典阅读,它依旧表现出对社交“应用性”的能力要求,只不过这种应用性更侧重于经典阅读的话题交流方面。
我们打个比方:当微写作“拥抱”经典阅读,就好比要做一次读书的访谈节目,每个考生就是被访问者,需要围绕经典阅读的话题与访问者进行一次对话交流。那么,每个考生写下的语段,就是某一轮对话的内容。
当微写作“拥抱”经典阅读,微写作试题围绕对作品的理解,在语言方面提出准确、精练、得体或有文采的要求。与针对社会生活设计情境的微写作题相比,它的特殊性在于设置了关于经典阅读的某个话题。
2018年高考北京卷语文微写作解析及范文
2018年高考北京卷已经不是微写作与经典阅读的初次接触了。2015年高考北京卷微写作第①小题是经典阅读与微写作的初次接触:要求考生推荐《三国演义》《巴黎圣母院》《四世同堂》和《平凡的世界》其中一部名著中的某个章节或片段供课堂研读,并简要陈述理由。这道题所设置的话题相对亲和:值得课堂研读,研读什么呢?由考生自己在“陈述理由”中自由发挥。
2017年高考北京卷中微写作与经典阅读再次相遇。这一次,题目对考生阅读水平和写作能力的要求都较2015年有所提高:提高了对考生阅读深入程度和个性化感受的要求,并在此基础上提高了对考生表达自己阅读体验能力的要求。
而从2018年高考北京卷微写作题我们可以看到,当微写作再次遇到经典阅读,要求再次提高,更加强调“读写结合”的紧密程度。
第①小题中,考生不仅要真正读过这三部经典作品,还要有所收获。同时,要能够满足题目设置的语言要求:无论是针对一部作品,还是结合三部作品,在这些比喻形成的排比中,都必须围绕“教益”展开;如果想要写得精彩,排比句中的比喻应该合理,且句与句之间要形成联系或有一定层次。
例:
被鲜血染成的红岩,好似挺立的云峰,粗糙的棱角对抗着风霜,让我被信仰的力量征服;被暴雨推翻的白塔,好似破碎的初恋,满地的瓦砾诉说着忧伤,让我被纯真的美好感动;被鲨鱼噬成骨架的大马林鱼,好似永恒的雕塑,森森的白骨讲述着不屈,让我被人性的伟大折服。
第②小题中,考生不仅也要真正读过这三部经典作品,还要有独到见解,并且不能议论,而要通过描述的方式表达。如果想要写得精彩,考生需要用精练的语言叙述自己对某个人物的理解,并能使别人接纳自己的感想。
例:
《平凡的世界》中的王满银是既可悲又可叹的人物。他缺少文化,没有责任心,在村里游手好闲,油嘴滑舌讨人嫌,对妻子不忠、对家庭无用,十分可悲;但从另一面看,身为七十年代的农民,他不肯面朝黄土背朝天忍受贫穷,总是想要去探索外面的世界,对生活中一切新奇、有趣的事物感兴趣,善于用甜言蜜语和小礼物讨女孩子喜欢,有着一颗不安于现状的心,这在那个时代十分难得,又不禁令人感叹。
第③小题中,考生需要真正读过《论语》,才能够对其中一个人物进行评价。因为《论语》是以对话体的形式成书,一個人物的行为举止经常蕴含在不同的章节中,要对一个人物进行评价,需要对人物有整体认知。如果想要写得精彩,则需要考生准确并富有感情地表达出自己对人物精神内涵的理解。
例:
子路是《论语》中当之无愧的真君子。课堂上,子路“率尔而对”,毫无保留,响应孔子“各言其志”的号召,充满当仁不让的真诚;追求理想的道路上,孔子对理想不能实现发出“乘桴浮于海”的感慨,子路主动表示要相随不弃,毫无功名之念,充满敬师重道的执着。车马轻裘并不独享,子路表现出爽朗大度和重义轻利的性情;正冠而亡,从容就义,子路表现出慷慨赴死和殉道者的节操。孔门贤者当推子路!
三微写作模拟练习
我们看到,要写好与经典阅读紧密结合的微写作,更多的功夫应该下在读写结合上。也就是说,要在阅读经典的过程中,通过短小、多样的语段,针对作品中人物、情节、主题或自身感受来表达。
我们不妨以下面几个题作为尝试。
示例一
在特定情境下,人们会特别想向已经去世的亲人倾诉内心深处的情感或想法。阴阳两隔后,翠翠对妈妈、江姐对丈夫、孙少平对田晓霞会倾诉什么呢?请从上述人物中任选一位,写一段向逝去的亲人倾诉的话。要求:体现人物所处的情境,符合作品内容,有感染力。200字左右。
这道题既需要结合情节,又需要有读者自己的想象或联想,在表达方面要注意倾诉的主体是书中人物,称谓、口气、情感、思想等方面要与之吻合。
例:
親爱的,请允许我这么叫你。其实那天我看到你的头被砍下挂在城门上时,我一下怔住了。遇到困难永远是你帮我解决,你是我最后的依靠。他们总觉得我是一个刚强的铁骨铮铮的革命家,可我也是女人,我也想倚靠在你的肩头。当时我甚至想过轻生,但是你那么渴望看到胜利的那一天,所以我想替你走下去,完成你那未竟的梦想。可惜我马上就要被处死了,很遗憾我也未能见到胜利的天空。不过我绣了一面党旗带给你。明天,我们就能相见了,我相信我们会在革命的炮火中永生!
示例二
经典之所以成为经典,无论从内容上还是从艺术上都有其原因。请从《论语》《红楼梦》《边城》《呐喊》《老人与海》《平凡的世界》《红岩》这几部经典中选择一部,简述其成为经典的一条原因。要求:立足原著,突出作品的经典性特点。150—200字。
这道题既需要结合原著,又限于篇幅而不能详细展开,因此需要概括能力,还需要对作品的价值有独立的见解。在表述中,概述和阐述要有机结合。
例:
《平凡的世界》展现了那个时代农村的风貌:贫穷、压抑,就像少平的“非洲馍馍”一样没有滋味。但面对苦难有奋斗,无论是为家庭做出牺牲的少安,还是引导少平走上追求理想之路的晓霞,他们都带给读者以向上的勇气和力量。或许不完美的生活就是最真实的平凡的世界,但同时所有奋斗精神和真挚的感情也是平凡中的伟大。这就是这部作品的主题。这个主题就是最吸引人的地方。
示例三
请你为《边城》中的“小溪”或《老人与海》中的“大海”写一段抒情文字。要求:依据原著,感情真挚,富有文采。200字左右。
这道题既需要考生熟悉作品中某一物以及围绕这一物的情节,又要善于抒发情感。
例:
那一条小溪,清澈透明。多少次,它映出了翠翠单纯如钻石一般的眼睛;多少次,它映出了不收钱财的摆渡人纯洁的笑脸;多少次,它映出了守着渡船的爷爷苍老的面容。山间虎耳草倒映在清澈的溪水中,现出莹莹的翠绿。清澈的溪水里是边城蔚蓝纯粹的天空,是山野间盈盈的绿意,是边城人淳朴的乡情。一条渡船停在溪上,迎来送往,不变的是如水的清澈。翠翠小鹿般的眼睛仍望着清流之下七色的石子儿,这小溪透明清澈,正像是边城人不染尘埃的眼睛中那自然的光。
由于经典阅读是非常广阔的舞台,因此,我们很难将可能涉及的角度一一讲解,然而毫无疑问的是,在阅读经典的过程中以多样化的小练笔来沉淀自己的阅读体会,是应对带有大量经典阅读元素的微写作的最佳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