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易搜欢迎您 - 轻松快捷 分享智慧

2013天津高考作文题目解析

发布时间:2019-3-30 22:21作者:互联网阅读:1082
  • 【2013年天津高考作文题目】中国自古有“学而知之”说法,这里的“学”,通常被理解为从师学习。韩愈就说过:“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随着时代的发展,我们获取知识、掌握技能或懂得道理的途径日趋多元。
  • 请结合你的心得和体验,在“而知之”中的横线处填入一字,构成题目,写一篇文章。要求:不能以“学而知之”为题;除诗歌外,文体不限;不少于800字,不得抄袭,不得套作。
天津作文题目解析

2013年的天津高考作文题目,是一道具有深厚文化意蕴的题目。“学而知之”原出处在儒家经典《论语》一书。《论语·季氏篇》(第十六)孔子曰:“生而知之者上也,学而知之者次也,困而学之又次也。困而不学,民斯为下矣。”孔子的话翻译一下意思就是,“天生就懂得的人最聪明,通过学习而懂得的人次一等,遇到困难才去学习的人又次一等。遇到困难还不学习的人,就是下等的愚民了。”从孔子的话中可以得知,上等人即天才,是凤毛麟角,实际上,是根本没有的,再聪明的人也不可能生而知之,愚民是没有人想做的,但不想做就得要学习。所以,这段话,孔夫子强调了后天学习的重要性。

题目导语又引用了韩愈《师说》中的名句,进一步强调了学习的重要性,但韩愈只讲了向老师学习,正如题目上的引语所说,我们已经进入了高科技社会,“获取知识、掌握技能或懂得道理的途径日趋多元”。于是,“而知之”的题目就具有极为浓郁的时代意义,也为考生为完成这道作文题提供了极为广阔的立意思路。

该题化自经典而又立足当下,既有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又有鲜明的时代气息。它上承经典,下贴生活。这一道作文题的内容典雅,形式别致,它拉拢了传统与现代的距离,很好地体现了考场作文限定与开放的相结合的特点,对高考作文命题思路的积极探索,有助于今后命题人借鉴。但考生在立意写作时,不要因为空间极大,就把思维放得太宽,忽略了本题目的限制性。首先,作文的内容应该关乎“知”,由于它来自经典,因此,最好不要把立意放在浅显简单的“知识”“技能”方面,尽量朝人生道理的高度去写。

该题内含虽然典雅厚重,但又较为贴近考生的学习与生活实际。在知识经济、信息爆炸的时代,让考生对“知”的途径与方法的思考,有利于他们在这多元化社会寻找真知,找准自己的人生位置。这样的命题,能够体现新课程教学理念,强调了对学生主体的认同,注重了学生个性化的思想情感体验。

写作时,考生可以联系自身的成长的实际,也可以写他人的生活学习实践与经验,选择自己熟悉的,并适合自己写作的切入点,应该是有话可说,有感可发的。

从写作思路来讲,确实很宽泛,如从思维过程切入,可以谈“思而知之”;“疑而知之”,如从生活体验出发,可以谈“乐而知之”“挫而知之”;如从求知方式入手,可以谈“读而知之”“网而知之”;从知知行关系着眼,可以谈“行而知之”“用而知之”;等等。

从题型上来说,该题属于半命题作文。虽然近年来也有半命题的高考作文题,但此题对填写有“一字”之限,在内容与形式上有创新意义,既保留了传统命题作文的构架,又呈现出适度的自主性与开放性。不过,考生在立意写作时,还是要注意已给题目中的“知”字,可以这样来理解题目:“知”是目的,是结果,而所填的那个字所包含的意思,如“乐”“思”“挫”“用”“读”……都是条件,或者方法,或者路径。意思就是说,考生的作文,要注意体现这二者之间的目的关系,或因果关系。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