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高考全国甲卷作文题目及解析《可为与有为》
2021年高考语文全国甲卷作文题目回放:
中国共产党走过百年历程。在党团结带领人民进行的伟大斗争中孕育的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已经深深融入我们的血脉和灵魂。我们过的节日如“五四”“七一”“八一”“十一”,我们唱的歌曲如《义勇军进行曲》《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我们读的作品如《为人民服务》《沁园春雪》《荷花淀》《红岩》,我们景仰的革命烈士如李大钊、夏明翰、方志敏、杨靖宇,我们学习的榜样如雷锋、焦裕禄、钱学森、黄大年,等等,都给予我们精神的滋养和激励。我们心中有阳光,我们脚下有力量。我们的未来将融汇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征程,我们处在一个大有可为的时代……
请结合材料,以“可为与有为”为主题,写一篇文章。
2021年高考全国甲卷作文题目解析
2021年全国甲卷作文,高扬时代主旋律,着眼建党100周年,讲述中国发展故事,呼应民族复兴梦想,突出青年的使命与担当,要求考生表达对现实的思考。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明确指出: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这个初心和使命是激励中国共产党人不断前进的根本动力。这一题目,以更直接的方式激发青年的时代责任感,让每一个考生都能够有话可说,有思想可表达。写作这一题目,需要考生站在时代高度,剖析健康自我,表达昂扬精神,展示丰富情怀。
材料先呈现建党100周年这一历史节点,突出中国共产党的历史功绩,以此照应革命文化与社会主义先进文化这两个主题任务群的内涵。主体部分,列举了100年来的节日、歌曲、作品、人物,引出“我们心中有阳光,我们脚下有力量”这一生动思考,将个人的责任融入民族复兴的历史使命之中,突出了“大有可为”这一写作方向。“可为与有为”,是写作的主题。“可为”,是从时代角度进行理解,赶上最好的时代,每一个人都有施展自己才华与抱负的机会,都可以在时代大潮中实现自己的价值;“有为”,是从青年个体的角度思考,有很多革命前辈和今天的时代楷模,都通过自己的不断努力实现了人生价值,青年当以他们为榜样,去创造属于自己的美好人生。写作这一题目,需要处理好个人与社会的关系,表达个体在国家发展中的作用。这一题目中的主题方向,为青年的成长指明了清晰的目标,也考查青年学生如何回答时代之问这一话题。
审材料
材料总共分为三层。首先总写共产党带领我们走过的百年历程,这一层结合建党百年的时代背景,回顾党的艰辛历程作为引入。第二层紧扣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来进行阐释,列举节日、歌曲和文学作品。紧接着深入提炼作品中革命文化精神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精神,李大钊、方志敏等烈士们的坚定的信仰,对国家的热爱与忠诚;雷锋、焦裕禄的奉献精神和钱学森、黄大年的科学精神等等,这些精神令我们“景仰”。从而强调与我们的关系:给予我们精神“滋养”与“激励”。第三层再回归我们青年本身,从文化到精神,从个人到时代,青年的未来与中华民族复兴紧密相连。
审任务
任务是以“可为与有为”为主题,此任务确定了核心话题,文章须紧扣核心话题来展开。
审情境
“有为”的是“我们”,即当代青年;“可为”的是时代,即经历了百年风霜后的踏上中华民族复兴的新征程的这个时代。强调当代青年在当下这个时代的个性思考和真实所感。
审要求
“选准角度”意味着审题精准,“确定立意”必须做到中心明确。“一篇文章”没有规定文体,但要求“明确文体”,必须做到文体清晰。“自拟标题”一般不要以主题为标题。套作和抄袭如果比例较大得分一般在20分以下,如果故意泄露个人信息,会作为零分卷处理。最后一个硬性的要求不少于800字。
2021年全国甲卷语文作文立意
方向一:时代“创”可为
美好的时代,为每一个人提供了施展自己才能的机会。珍惜这个大有可为的最好时代,作为时代青年,一定要创造各种发展自我的机会,不负韶华,找到可为的空间,创造属于自己的人生。
方向二:可为更能为
成长道路上,可为的机遇很多,但是,如何将可为变成能为,是需要思考的话题。“挟泰山以超北海”是不能为的,但“为长者折枝”是能为的。将能为的事情做好,就会绽放生命的价值。
方向三:奋发致有为
能为的结果就是有为,就是让人生有价值,有意义。要实现有为这一目标,需要努力奋斗,需要坚持不懈,需要像革命前辈一样,具有大无畏的精神品质,积极投身时代洪流之中热情奉献。
2021年全国甲卷语文作文写作指导
围绕核心主题词“可为”与“有为”从现象到本质逐层深入论证。
首先厘定核心概念的内涵:何为“有为”,何为“可为”;何者“有为”,何时何地“可为”。核心概念的分析一般可以从来源、表现、本质和意义四个层面来追问探索,进而把具体分析进行到底,通过“可为和有为”的来源与表现来探索其本质和意义,即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如何滋养和激励我们的。其次梳理二者关系,“与”是并列关系,二者并重不可偏颇,青春的我们在大有可为的时代为中华民族复兴而大有作为。
紧扣材料与核心主题词总分总论证。
以在大有可为的时代,争作大有作为的青年为论点,紧扣材料层次二学习革命文化,争当大有作为青年,其次学习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争当大有作为青年。最后总结在大有可为的时代,用科学知识和优秀文化滋养激励自己,争当大有作为青年。
紧扣材料与核心主题词,从结果到原因进行追因论证。
党为什么能带领我们走过百年风雨,带领中国进入欣欣向荣的时代?因为在斗争中孕育出的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的先进文化。为什么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能够激励和滋养我们?因为烈士和榜样的精神真正铸炼了我们的血脉和灵魂。这一切与我们年轻人何干?因为给予了我们阳光和力量,我们肩负民族复兴的重任,时代给予我们成长的机会,我们让时代更加繁荣和富强,我们的未来就是中华民族的未来。
2021年高考全国甲卷作文审题立意
审题
限制性
1.真实情境的限制。题目情境内容是由两部分构成,第一部分主要是概述百年党史在文化方面对我们的影响,主要表现在节日、歌曲、作品、革命烈士、学习榜样等方面给予我们精神的滋养和激励;第二部分主要是指出党史的文化特性如同“阳光”,让我们处于大有可为时代,我们也必将有所作为。上述两部分层次清晰又有机关联,考生可以据此进行审题立意,形成适当观点来谋篇布局,不可偏离或另起炉灶。
2.典型任务的限制。本题的任务指令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写作主题的限制,考生要以“可为与有为”为主题进行写作;二、写作内容的限定,考生要围绕情境材料中的百年党史在文化方面对我们的影响,百年党史我们学习生活中的具体表现,和百年党史对我们以后的深远影响作为写作的主要内容。
3.价值判断的限制。从材料来看,党史入题,尤其是材料使用了第一人称复数的“我们”的形式,将考生带入一个同情共感的情境中,有效地将“红色文化传承”这样一个宏大主题,极其自然地转化为考生切实可感的成长与发展问题,使其能够从切身体验出发,有感可发、有感而发,从而实现“立德树人”在写作能力考查中的有机融入。所以,我们在写作时一定要秉承对百年党史的高度认可和赞扬的观点,大力弘扬和展现百年党史的文化内涵对“我们”青年精神的滋养和激励作用,从而激发出我们要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征程,这样一个大有可为的时代有所作为。所以,考生必须在这样的情境限制和价值判断下,来进行正向认知思考和写作,不可悖离。
开放性
1.立意角度的开放。从材料内容和任务指令综合来看,考生在“可为与有为”的写作主题的指导下,既可以从百年党史“孕育的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已经深深融入我们的血脉和灵魂”这个宏观层面来展开,又可以从我们过的节日、唱的歌曲、读的作品、景仰的革命烈士、学习的榜样等具体层面来具体展示百年党史给予我们精神的滋养和激励,还可以畅想百年党史在我们未来产生的积极影响,还可以根据写作需要综合其二或其三均可。总之,立意的角度十分开放,有利于考生写作水平的展示。
2.联想和思考的开放。根据情境材料的展现,我们可以从三个方面来展开联想和思考:一、由点到面,我们可以借助其提供的过的节日、唱的歌曲、读的作品、景仰的革命烈士、学习的榜样进行类比联想,将其素材的选取延展为一个宽阔的面;
二、由表及里,材料中的节日歌曲、作品、革命烈士、学习榜样等都是表面存在的,其内在指向都有其典型的精神价值,这也可成为我们思考的对象;
三、由此及彼,在我们以后的奋斗进取的过程中,我们还可以从红色革命历史的感悟和红色革命史是最好的营养剂等方面来进行思考;所以综合来看,诸如“红船精神”“井冈山精神”“铁人精神”“焦裕禄精神”“两弹一星精神”“载人航天精神”“抗疫精神”“脱贫攻坚精神”,再如一辈子践行初心使命的“花萼愚公”周永开、把一生献给党和祖国的“布衣”院士卢永根、忠诚执着守初心无私奉献担使命的张桂梅、新时代青年基层干部的楷模张小娟等,都可以成为写作的素材。考生可以结合自己多方面的积累、多维度的认知和生活体验来进行写作,可以探讨的内容很多。
3.文体的开放。考生文体的选择是自由的,如果侧重感性,可写成记叙文或记叙性散文;如果侧重理性,可写成议论文或议论性散文,但文体特征必须明确。
解题
这是一则典型的任务驱动型作文,聚焦了当前最大的时事热点——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历程,同时又巧妙整合了新课程改革中对继承和弘扬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刚需,既考查了考生对于中国共产党百年党史的理解和认知、对于红色革命精神的把握和思考,又有效引导考生去认真思考过去和当下、历史和未来、责任与担当、可为与有为等核心价值理念,是典型的将语文命题与时代主题相结合,将立德树人与语文素养和能力相融合的考查形式。
从情境材料来看有以下特点:一、抽象概述与具体阐释有机结合,既有对百年党史的文化属性概述,又有其文化属性的具体展现;二、历史性和时代感兼具,百年党史的沉淀和当前的我们的奋斗让时空交错重叠熠熠生辉;三、材料的广度和深度相得益彰,生活的方方面面和以德树人的深度交融。
从任务指令来看,“有为与可为”的写作主题的设定,可谓是匠心独具。“可为”既可指经过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之历程,“我们”处在一个大有可为的时代,有可为的机会和境遇;又可指“我们”深度继承革命党人厚重遗产后,有可为之基础和前提;“有为”既可指“我们”的精神时刻受到百年党史的滋润,必将有有为的精神需求;又指“我们”的未来将融汇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征程,正处在一个大有可为的时代,必将有为。更值得指出的是,有意将“可为”与“有为”在一起作为写作的主题,具有极强的逻辑性和思辨性,更有利于将考生的思维激活、深化,更有利于引导考生领会初心使命,传承红色基因,坚定理想信念,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征程中实现人生价值、升华人生境界,续写新的时代篇章。
以可为与有为主题的作文怎么写
这是又红又专的政治性材料,提炼出来的哲学主题:可为与有为。从党的百年历史,到如今社会发展迅速,用查尔斯·狄更斯来说:“这是最好的时代,也是最坏的时代。”年轻人生活压力巨大,许多人称自己生不逢时。但这个时代也是最好的时代,因为遍地都是机会,年轻人大有“可为”。当然,的的确确有年轻人抓住机会,实现了自己的人生价值,称得上是年轻“有为”。了解自己有什么“可为”,回报社会和国家使自己“有为”,这就是当代青年的责任与担当。
有为与可为审题立意
有为与可为最佳立意:
1.红色文化让“可为”更“有为”。
2.从党史文化中汲取“有为”之力。
3.处可为时代,做有为青年。
4.传承革命文化,争做“有为”新人。
……
偏题立意:
1.青年求学当有为。(宽泛展开,不顾百年党史文化影响这一写作情境。)
2.大好时光,青春有为。(缺乏对“可为”与“有为”的逻辑思辨、论述表达,或者是偏重一方,不能兼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