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易搜欢迎您 - 轻松快捷 分享智慧

高考作文的十大锦囊妙计

发布时间:2021-5-31 16:05  386次浏览  作者:何郁

本文送给同学们10个关于作文的锦囊妙计,它们是何郁老师集多年的作文指导经验,提炼而成。无论是日常的一次练笔,还是考场上作文,当你手足无措、无从下笔的时候,试着打开这10个智慧的口袋吧,也许它们会给你提供很大的帮助呢。如果这些不能解决你的切身问题,欢迎来信、来电告诉我们你在作文时遇到的具体困难,我们会热心地帮助你解决问题。

高考作文指导因人而异,不同的老师有不同的指导方法,同一个老师,面对不同的学生也会采取不同的指导方法。方法多了,彼此之间就会有一些借鉴作用。我在这里谈10个具体的作法,希望对大家写好高考作文有所帮助。

锦囊1:拟标题要鲜活明亮

高考作文阅卷第一印象就是标题,作文要求中还专门提示“题目自拟”,这些都说明无论是评卷的老师,还是作文命题人,都十分重视作文标题。所以,我认为,高考作文标题要尽可能拟得新颖、富有文采,这样,才不至于因草率拟题而失分。当然,也不能为求新而在标题上以怪来吸引人,那样不仅不能得到好的分数,甚至还会适得其反。

锦囊2:立意要积极向上

古人作文向来重视立意,王夫之说,“无论诗歌与长行文字,俱以意为主。意犹帅也。无帅之兵谓之乌合。”可见立意的重要性。高考作文在具体要求里明确指出“立意自定”,“立意自定”不是说立意可以放任,而是指充分尊重考生的个人意愿。考纲里还明确规定,要“感情真挚,思想健康”,这也就是说作文立意要积极向上,要富有年轻人的朝气和青春气息,要有正气,千万不能庸俗卑下。有些考生为了追求真实,实实在在地反映自己的内心生活,而写出了一些非常偏激的东西,有的考生甚至是以恶为美,这些作文无论文采怎样,都不可能得高分。庸俗卑下的作文是与考纲、与作文要求背道而驰的。

锦囊3:选材要“红杏出墙”

材料选得好不好,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一篇作文的成败。选材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就是发现题材,发现值得写作的题材,发现新颖的题材。有一位作家说,发现题材是一个作家写作的基本功,也是最重要的功夫之一。作文选材切忌千人一面,因为在众多的考场作文中,如果你的选材是似曾相识的,是人云亦云的,那么你的文章就会淹没在汪洋大海之中。相反,如果你的题材选得既新颖又有特点,如一支红杏一样破墙而出,那么你的文章就能脱颖而出,就能一下子抓住阅卷老师的视线。高考优秀作文《赤兔之死》和《患者吴诚信的就诊报告》(文章片段请见本刊2005年1-2期),可以说就是两篇发现之作。前者发现了一千多年前赤兔马“士为知己而死,人因诚信而存,吾安肯食吴粟而苟活于世间”的忠诚,后者发现了一名奇怪的患者——没有诚信的人的可悲的处境。发现吧,用你敏锐的眼睛,用你敏感的心灵。

锦囊4:文体不可混淆不清

高考作文可以“我手写我心”,但考纲没有说“我手写我体”,不仅没有说,甚至还在考试要求里明确说明“文体自选”。既然是“文体自选”,就说明还是要有文体意识,写出来的文章要有文体倾向。纵观近几年来的高考优秀作文,我们发现这些作文文体意识非常强,绝大多数作文一眼就能看出,它属于哪一类文章,既易于评卷人把握,也易于评定等级。即使少数文章,突破了文体界限,在文体上大胆创新,但仔细分析还是看得出文体倾向。比如《患者吴诚信的就诊报告》,在文体上就是创新的。它借鉴了诊断说明书的形式,用非常精当的语言,写出了一份就诊报告。如果要归类的话,我想这篇文章可以放在说明报告一类。

锦囊5:观点不可模棱两可

不管写什么文章,总要表达一定的观点,写议论性文章,尤其如此。不少老师指导学生写议论文,都用了一个相同的方法,尽管这个方法说起来有点俗,但它确实是写好议论文的不二法门。我们习惯上把这个方法称之为“提炼中心句”,也就是在文章开头,用一个非常精炼的中心句表明自己的观点。毛泽东的议论文堪称典范,认真总结一下,我们会发现,毛泽东的这些文章都有一个鲜明的中心句。比如在《改造我们的学习》中,文章一开头就说“我主张将我们全党的学习方法和学习制度改造一下。其理由如次:……”,观点何其鲜明。又比如在《反对自由主义》中,也是在文章开头就表明观点和立场。他说“我们主张积极的思想斗争,因为它是达到党内和革命团体内的团结使之利于战斗的武器。每个共产党员和革命分子,应该拿起这个武器。但是自由主义取消思想斗争,主张无原则的和平,结果是腐朽庸俗的作风发生,使党和革命团体的某些组织和某些个人在政治上腐化起来。”文章一正一反,赞成什么,反对什么,旗帜鲜明。这样的写法值得我们学习,尤其是写考场议论文,绝对不能模棱两可,不能让阅卷的老师看了半天,还不知道你要说什么。这是写考场议论文的大忌。

锦囊6:精心打造细节

在叙述性的文章中,有没有细节描写是一个很重要的因素。有,则文章活;没有,则文章死。我认为,看一篇叙述性的文章,就是要看它是否有细节描写,细节描写写得怎么样。这是衡量叙述性文章好坏的一个很重要的标准。著名作家李准说过:“没有细节就不可能有艺术作品。真实的细节描写是塑造人物,达到典型化的重要手段。”不仅仅是写人,写景状物,叙事绘神都离不开细节描写。有时候,一篇文章就是被一个细节点亮,这样的范例不胜枚举。如朱自清《背影》中“买橘子”的细节,《百合花》中“百合花被子”的细节,《孔乙己》中“茴香豆”的细节,《荷花淀》中“夫妻话别”的细节,而契诃夫的《变色龙》简直就是一个细节的特写和扩张。完全可以说,没有这些细节,就没有这些优秀的篇章。从阅卷来看,我们的考生不太注意这一点,以至于文章显得平淡、死气,缺少亮点。

锦囊7:语言要体现出鲜明的个性风格

现在的新课标非常强调个性,这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思想。新的课程改革必然影响到考试改革,所以高考作文也很强调个性。个性在高考作文中如何表现出来?我以为,主要通过语言来表现。这些年来,高考作文加大了语言的评分力度,调高了评分比例,不仅仅是说明语文考试要反映出语文的特点,因为语言的功底能够最有力地说明一个人的语文水平和能力,但是从深层次看,它还反映了世界性的课改的某些信息,这其中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对个性的尊重,倡导一种充分尊重人的个性教育。如果能在语言的个性化追求上下一番功夫,练一练内功,打磨出一种特色,体现出一种风格,毫无疑问这样的作文会受到青睐。你的语言要么是烈火金刚,要么是缠绵悱恻,要么是小桥流水,要么是闲适清远,要么是骈散结合,要么是诗情画意,要么是生活本色,要么是古典韵味,要么是现代风采……总之,你要有个性,不能千人一面。

锦囊8:构思不能故弄玄虚

关于构思,我有一个观点,“千古文章巧写成”,一个“巧”字概括了构思的无数风流。的确,就是那些看上去非常自然的文章,在构思上也是一个“巧”字,只不过我们不太看得出来而已,这也是“静水流深”的道理。“千古文章巧写成,文不巧思死不休”,这应该成为我们初学写作者的一个追求目标。先有“巧”,然后才有“自然”。在巧思方面,我推荐同学们认真读读白小易的《客厅里的爆炸》,这是一篇小小说,写得十分自然,但却有种大巧妙深藏其中,颇值得研读。

客厅里的爆炸

白小易

主人沏好茶,把茶碗放在客人面前的茶几上,盖上盖儿。当然还带着那甜脆的碰击声。接着,主人又想起了什么,随手把暖瓶往地上一搁。他匆匆进了屋里。而且马上传出开柜门和翻东西的声响。

作客的父女俩呆在客厅里。十岁的女儿站在窗户那儿看着花。父亲的手指刚刚触到茶碗那细细的把儿——忽然,“叭”的一声,跟着是绝望的碎裂声。

——地板上的暖瓶倒了。女孩也吓了一跳,猛地回过头来。事情尽管极简单,但这近乎是一个奇迹:父女俩一点儿也没碰它。的的确确没碰它,而主人把它放在那儿时,虽然有点摇晃,可是并没有马上就倒哇。

暖瓶的爆炸声把主人从屋里揪了出来。他的手里攥着一盒方糖。一进客厅,主人下意识地瞅着热气腾腾的地板,脱口说了声:“没关系!没关系!”

那父亲似乎马上要做出什么表示,但他控制住了。

“太对不起了。”他说,“我把它碰了。”

“没关系。”主人又一次表示这无所谓。

从主人家出来,女儿问:“爸,是你碰的吗?”

“……我离得最近。”爸爸说。

“可你没碰!那会儿我刚巧在瞧你玻璃上的影儿。你一动也没动。”

爸爸笑了。“那你说怎么办?”

“暖瓶是自己倒的!地板不平。李叔叔放下时就晃,晃来晃去就倒了。爸,你为啥说是你……”

“这,你李叔叔怎么能看见?”

“可以告诉他呀。”

“不行啊,孩子。”爸爸说,“还是说我碰的,听起来更顺溜些。有时候,你简直不明白是怎么回事,你说得越是真的,也越像假的,越让人不能相信。”

女儿沉默了许久。“只能这样吗?”

“只好这样。”

锦囊9:行文不能顾此失彼

在评卷的过程中,我们常常为某些文章感到可惜,这些文章应该说选点(也就是切入点)不错,立意也不错,构思也好,甚至语言也有一定的个性,但是他们常常在一个问题上马失前蹄,这就是在行文的过程中顾此失彼,丢三落四,关照不周。比如说,注意了主要人物,忽视了次要人物,论证了主要方面,忽视了次要方面,注意了局部,忽视了整体,追求了创新,忽视了常规常理,常常是“攻其一点,不及其余”,这就是行文关照不周。还有比这更小的行文关照不周,这就是在前文中提到的东西,在后文中缺少交代,不知其终。有一个著名的电影学家说,如果在影片的前面出现手枪,在影片后面你一定要让这把手枪射出子弹,这就是关照周全。这两年比较突出的行文关照不周还出现在议论文中,不少同学注意了对事例的概述,但忽视了理性的思辨,议论缺少应有的力度和分量,以至于给人头重脚轻的感觉。

锦囊10:文面不能脏、乱、差

小考和中考作文,对文面有比较明确的要求,他们规定文面洁净、好看可以得2~5分,我认为这是应该的,因为一个体面的文面是一个人良好素质的反映。高考作文没有这样明确规定,但事实上在评卷人的心目中是有一个印象分的。在评卷的过程中,这样的事情常常发生,有不少考生就吃了这方面的亏,这尽管是一个小问题,但也要引起我们的重视。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