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易搜欢迎您 - 轻松快捷 分享智慧

如何让高考作文结尾完美上演“压轴大戏”

发布时间:2021-5-11 22:17  428次浏览  作者:王海风

我们经常说,作文要追求“豹头、猪肚、凤尾”。意思是说开篇要漂亮,中间内容要充实,而结尾要韵味悠长、意蕴无穷。结尾作为一篇文章的“压轴大戏”,其重要性不言而喻。但笔者在阅卷中发现,不少考生的作文开头精彩异常,结尾却草草了事,显得苍白无力,瞬间让阅卷老师对自己印象大打折扣。下面就结合2014年高考作文中的精彩结尾,谈谈考场作文的结尾技巧,以期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呼应开头,浑然一体,最易得分

呼应开头,也就是经常说的“首尾呼应”。文章开头出现的事物或语句,在文章结尾再次出现,使得首尾的内容或情感基调显得一致。首尾呼应,使全文形成一个开合自如、严密无懈的整体,结构显得浑然一体,可以凸显作者思维缜密。需要注意的是,首尾呼应,并不是简单的内容重复。一般说来,开头是总领全文,开启正文,类似于《诗经》中惯用的“兴”这一手法。而结尾则是全文情感的升华,也就是情感升华,最好能给读者留下回味的余地。

片段示例:

(首段)阿锦摊开那本泛黄的相册,周边的角被岁月磨出了须线,她定定地望着里面夹的黑白照,岁月竟将它装订得如此拙劣,落下斑驳的印迹。她忍着泪,一读再读,却不得不承认,青春本就是一本太过仓促的书,唯有自爱,此生不老……

(尾段)记忆站在一米外的光阴,朝阿锦点头微笑,阿锦轻轻合上相册,眼里顿时起了雾气,她觉得那泛黄的陈旧的黑白相册,装载着那么多的黑白记忆,却是明晃晃的耀眼,时代永远会变,可有一些东西,却固若金汤地躺在自己的心房,只待岁月静好!(节选自2014年广东省高考优秀作文《阿锦的黑白记忆》)

运用点拨:首段以“阿锦摊开那本泛黄的相册”开启全文,通过她对相册里黑白照的感受,转入叙述她人生成长的点点滴滴。正文部分是按照“阿锦对这个世界开始有认知的时候”“阿锦渐渐长大”“日子一天天过去,阿锦渐渐长高”时间顺序,截取阿锦生活中的若干场景。结尾以“眼里顿时起了雾气”呼应开头的“她忍着泪”,并用最后几句实现了情感的升华,表达了阿锦对美好时光的珍惜与留恋。

修辞增势,妙语增采,得分利器

可以运用一些修辞手法,来增强语言的气势和抒情的力度,比如排比(还可以和比喻连用)、反问等都可以达到这种效果。或者用一些优美的语句(如古典诗句、名人名言等)、独特的意象,来使语言富有文采。尤其是议论文和记叙文,在经过事例论证和事件描写之后,如果在结尾能做到语言优美,可以立刻吸引阅卷教师的眼球,无疑使文章又多了一个亮点。

片段示例1:生活如海,信念作舟,行舟于海,方知海之辽阔;生活如山,信念为引,循路攀山,方知山之奇伟;生活如歌,信念为曲,和曲而歌,方知歌之幽雅。让我们带着坚定的信念,养就心中一段春,走尽天涯,洗尽铅华,拣尽寒枝,歌尽桃花。

(节选自2014年高考湖南省优秀作文《养就心中一段春》)

运用点拨:这篇文章的结尾,先是比喻和排比联用。比喻使抽象概念形象生动化,便于说理;而排比则增强了表情达意的力度。最后连用四个四字短语,铿锵有力。整段话骈散句并用,亮点纷呈。

片段示例2:尼采借查拉图斯特拉之口说,超人的出现使人由大地的皮肤病成为大地的意义。我却认为只要享受人生的风景,生命便充满了意义。并不一定要体会“站在高处俯瞰众生的孤独”,而是要在川端康成“凌晨四点钟,看到海棠花未眠”,巴尔蒙特“为了看看阳光,我来到这世上”的风景中感悟人生真谛。放慢步伐,带着澄澈的心灵、高洁的操守上路,人生处处有风景。(节选自2014年高考湖北省优秀作文《人生处处是风景》)

运用点拨:这篇文章的结尾直接(如“凌晨四点钟,看到海棠花未眠”)或间接(如“超人的出现使人由大地的皮肤病成为大地的意义”)地引用了大量的名人名言,使语言在富有哲理的同时,也更为优美了。

卒章显志,强化立意,易得青睐

卒章显志,即是在文章结尾才点明文章的主旨。这种构思的好处是文章衔接紧密,事件的描写或观点的论证有条不紊、循序渐进。文章的思路和线索均较清晰,而结尾的明确主旨往往是文章的高潮所在。一般是用简洁的抒情性或议论性的句子来明确主旨;或者是直接叙述事情的原委,从而揭开谜底。需要注意的事,在前面叙事或论证中,切忌过早明确观点或暗示事情的结局,否则文章会失去可读性。

片段示例:

第二天,是公布结果的时候了,苏觉倒有些心不在焉。当听到他和李明都被破格录取了时,他惊讶地跳了起来,李明更是惊讶万分。他俩颤着声音问胖经理因何有如此结局。

胖经理领着他们进入了工作室。抓起画布,他们都沉默了。

苏觉的画上多了一只猫,更像家了,也更完整了;李明画的虎身上落了一只蝴蝶,更温馨了,更有意境了。

原来,李明知道苏觉应聘屡屡失败,决定放弃竞争,因而画了一只与爱这一主题相距甚远的老虎。在苏觉出去后,他掀开苏觉的画,发现虽色调温馨,但只有静物,于是他给苏觉的画添加了一只小猫。苏觉回来后,看了李明的画,知道李明无意与自己竞争,顿觉惭愧万分,灵感一现,便在李明画的虎身上,添了一只蝴蝶。(节选自2014年高考河北省优秀作文《双赢》)

运用点拨:文章前面部分通过叙事,极力渲染出苏觉和李明的竞争与对立状态。但事件的结局却出人意料,两人都被公司录用了。最后一段,作者通过“原来”一词开启全段,将事情的原委娓娓道来。在叙述之中,揭示出文章“双赢”这一主旨。

反弹琵琶,耳目一新,出奇制胜

反弹琵琶,即是文章的结尾和读者原来预料的完全相反,也就是通常所说的逆向思维。这种构思法,往往会使读者的思路跟着作者走,就在他们以为结果会水到渠成的时候,却发现和自己想的完全不一样。反弹琵琶,可以使文章产生出奇制胜的艺术魅力,收到耳目一新的艺术效果。

片段示例:

一天夜里,万籁俱寂。我陷入了沉思:我为什么会变成这样?到底是谁把我变得这样软弱。如果哪一天又把我送回原始森林,是不是谁都可以欺负我呢?想到这些,我打了个寒战,因为真的那样,太可怕了。

第二天,当饲养员再来给我喂食的时候,我用一种乞求的眼光看着他。但是,我也不知道他是否懂得我的意思。我是想向他表示:我很喜欢这里!我哪儿也不去了,千万不要把我送回森林!(节选自2014年高考贵州省优秀作文《虽说这里有熊出没》)

运用点拨:文章虽然叙事平淡,但在凸显主旨上手法高明。结尾处,按常理应该是写大黑熊痛斥游客们的行为导致自己丧失了往日的英武,表达自己回归森林的愿望。但作者却以大黑熊乞求管理员不要将自己送回森林来结束全文。这种反弹琵琶的构思,更能彰显出文章的主旨,使文章的批判效果更加突出。

妙用留白,蕴意无穷,高手风范

留白,原指书画艺术创作中为使整个作品画面、章法更为协调精美而有意留下相应的空白,让留有想象的空间。在写作中,也可以运用“留白”这一手法,达到“不著一字尽得风流”“无声胜有声”的艺术效果。比如,本来要说明某个道理或表达某种观点,但作者不明说,而是将问题留给读者去想象。这样,可以使文章意蕴无穷。当然,需要注意的是,含蓄不等于晦涩。也就是说,尽管不明确表达自己的意思,但也要确保读者从文章中找到答案。否则,文章会有晦涩难懂之嫌。

片段示例:

人们称正在为官的人叫“在野”。某人“在野”时,与左邻右舍、平头百姓称兄道弟,一副谦和相,可有一天时来运转,上朝做了大官,脾气也大了起来,气焰也变得嚣张起来。你看他,在公众面前,那副颐指气使、霸气冲天的野蛮相,“在野”时谦和的模样哪儿去了?这就更让人难以理解“野性”的含义了。(节选自2014年高考贵州省优秀作文《也谈“野性”》)

运用点拨:文章结尾说“这就更让人难以理解‘野性’的含义了”,并非是作者真的不理解“野性”,只是作者没有明确阐释其含义,而是把问题推给了读者,让读者自己慢慢去琢磨。这样使得结尾有了“弦外之音”,也就给读者留下了思考的空间。

营造意境,再掀高潮,折服老师

人物的活动,事件的展开,总是在一定环境(包括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中进行的。环境对刻画人物形象、展示人物心理、推动故事情节等有着重要作用。因此在行文中,不妨营造一定的环境氛围,达到渲染烘托的艺术效果,比苍白的文字描述更有表现力。因此,在叙事或者抒情中,特地营造一定的氛围,可以达到引人入胜的效果。尤其是在结尾运用这种技巧,还可以起到掀起另一次高潮的作用。

片段示例1:临别前,父亲叮嘱我常回山看看。我几步一回头。父亲,正静静地倚在门槛旁。西沉的落日,在他的身上打出昏黄。此刻,炊烟正从农舍的屋顶袅袅升起,在晚霞中四射,分散,消隐。女人们吆喝孩子的声音此起彼伏。一个男人挑着茶叶从我跟前走过,扁担吱呀吱呀,一路响了过去……(节选自2014年高考江苏省优秀作文《荒山种茶人》)

运用点拨:这篇文章的结尾,作者并没有去大谈特谈“青春”的重要性,而是营造了一种和谐温馨的乡村意境,充满生机与活力,美不胜收,令人流连忘返。而这种活力来自哪里呢?正是来自那些像父亲一样的荒山种茶人。因为他们将青春奉献给了这片荒山,才有了今日如诗如画的美景。作者在营造意境中,表达了“父亲的青春,铭刻在大山的一草一木中,绿得苍茫”这一主旨,手法可谓高明至极。

片段示例2:偌大的操场顿时静了下来,仿佛掉下一根银针都能听得见。观众伸长了脖子,所有的目光都聚集在那条起跑线上。而起跑线上,五名选手调整好姿势,如同待发之矢。发令员的枪举起来了,越来越高,越来越高,越过了头顶,指向无垠的天空。观众几乎能感觉得到选手们起跳的心脏和粗重的喘息声,那一刻,终究会来临。而他,除了窒息,还想到了那些白得耀眼的线条,因为他不想再重蹈覆辙。(节选自2014年高考河南省优秀作文《赛场风云之规则篇》)

运用点拨:这篇文章意在阐释“规则”的重要性,作者在结尾营造了一种紧张得令人窒息的赛场环境。而就在这种意境中,“他”还能想到“那些白得耀眼的线条”,可见“规则”已经在“他”心中烙下了深深的印记。这种意境渲染法,比直接说明“规则”的重要性,更有说服力和可读性。

深情呼唤,论后抒情,饱满动人

这种手法,往往是在文章观点已经明确并且经过严密论证之后,从自身的角度出发,延伸到他人或整个社会,呼吁人们行动起来,或者提出一些建议。这样的结尾,更具有警策意义,颇具思想深度。

片段示例:湖光山色,清幽秀美,山川江河,巍峨壮阔,田地屋舍,平旷有序,这才是真正的美景。科技再发达也弥补不了人们对环境的伤害,城市霓虹再美也无法替代天空群星闪烁的自然之美。所以,请给自己一个机会,也给大家一个机会,守住自己的家园,重现那世界的真美。只有我们每个人都行动起来,我们的家园才不会彻底沦丧!(节选自2014年高考辽宁省优秀作文《欣赏真正的美景》)

运用点拨:这篇文章的结尾,作者首先用一连串的四字短语,描绘出大自然真正的美景。然后,作者站在社会发展的高度,呼吁人们携起手来,保护好自己的家园。这种结尾,可谓掷地有声,给人以警示作用。

总之,文章结尾精彩与否,不仅关系到内容是否丰富,还会影响到整篇文章是否出彩。大家应该根据行文需要,选用合适的结尾技巧,才能做到“善始善终”。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