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易搜欢迎您 - 轻松快捷 分享智慧

高考作文试题越来越关注生活,考生作文越来越远离现实

发布时间:2021-5-11 09:12  226次浏览  作者:佚名

最近阅读谢作诗的《人人都是“资本家”》,标题很有夺人眼球的力量,我们这代人从小就批判“资本家”,料不到自个儿原来也是“资本家”,因为“凡是能够带来收入的都是资产,机器设备、厂房、劳动、知识技能、动听的歌喉、漂亮的脸蛋、美丽的身姿等等,都是资产。资产的市值就是资本,这市值也即未来收入流的现值。收入不过是资本的利息;利息不是收入的局部,而是全部。”(费歇尔语)最令我感受深刻的是谢教授对当下社会生活观察的细微,对我们身边的经济生活作了极为深刻的剖析。

譬如,该书第一篇文章:“红包不是问题,政府管制医疗才是问题”。谢教授说,“一切有价值的服务都是有价格的。这个价格不是哪个人规定的,也不是哪个机构和部门决定的,而是由市场供求决定的。……红包的出现,只能说明一个问题,那就是医生的合法收入被人为压低了。”“不让医生收红包是否真的就是好事?看病的技能是需要巨大投入的,所以医学院学制最长。如果不能得到应有的回报,那么谁还会刻苦钻研医疗技术,你以为人人都是活雷锋呀。……医院里收红包最大的那个医生肯定是医院中医疗技术最好的。”

我不要长篇累牍地引用谢教授的原文了,免得有替谢教授做广告之嫌疑。其实,不仅仅是谢教授,但凡有思想的人写文章,都是从自己身边的生活入手,都是写自己身边的生活的。譬如熊培云的《重新发现社会》《自由在高处》,刘瑜的《民主的细节》《观念的水位》《送你一颗子弹》等,都是接通社会,关注现实,为一些“民主”、“自由”之类苍白的名词补回了丰富的细节和鲜活的血肉,把人生的思考融化在生活的细节中。任何一点鸡毛蒜皮微不足道生活现象,在这些有思想的人写来,都能道出人人心中有,人人笔下无的生活情趣与深刻道理来。

引发上述读书感触的缘由,是读了王炜明老师博客中考生的高分作文。客观地讲,考生的文字功底不错,书写也很漂亮,都有在考场上得满分的功底;但读之总感觉有点隔,细想想,是因为作文里所举例子都是千年以上的文学典故,虚化了作文的现实意义。高考作文虽是新材料作文,但考生作文似乎对现实生活毫无感触,也毫无关联,单纯地为论证而论证。这样的作文也有违“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的古训。“为时而著”的“时”,即时代之意也。“为时而著”,意味着对时代的一种关注,对现实社会的一种关切,让自己的心合着时代的节奏一起跳动。故而,如今的高考作文题越来越接近社会,贴近生活,目的是引导并促使学生多了解社会,从小培养他们心怀天下、改造社会的责任感,逐步培养他们对事物、现象的分析判断能力;当今社会生活日新月异,五彩斑斓,但考生的作文却越来越远离社会,脱离生活。

当然,无论庄子还是廉颇,抑或是司马迁等,古代这些仁人志士的事实都可以写,都可以分析,写议论文其实就是通过分析来理解我们这个社会,理解我们这个世界,但分析理解更重要的要从自己身边的生活开始,要从日常生活中去学习思考,要学会分析你日常生活中的很多问题、疑团。因为日后你要去理解社会,去理解世界,首先要从分析理解周边生活开始培养这个能力。一篇作文要体现考生的思考能力、思想能力,就不能和考生自己的生活割裂。我们经常说学生缺乏思辨能力,思想幼稚,不了解社会等等,原因就在于不能对身边的生活进行思考。有句话说,一流的作家对生活有感受,二流的作家是对别人的感受有感受。感受是思维的起点,没有感受就没有思维。

我前面所举的谢作诗、熊培云、刘瑜等思想者,其所以有穿透生活的思想能力,就在于他们的思考、研究与他们的生活、经历永远是融于一体的。他们的研究、他们的思想是他们生存的核心,也就是说,思想不是一个谋生的差事,那是另一种境界的东西。对他来说,那是跟他的生存完全一体的,甚至是他生存的核心。离生活远了,其实也就离思想远了。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