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易搜欢迎您 - 轻松快捷 分享智慧

成语辨析有要诀

发布时间:2021-9-10 09:30  229次浏览  作者:李哲峰

成语的考查在高考中常常采用辨析正误的方式,是高考的重头戏之一。而且该类型题解答难度较高,考生答对率偏低。现将成语辨析的解题技巧总结成要诀,以飨各位同学。

成语具有定型性,书写不可太麻痹。成语一般为四字格,有时也被紧缩成两个字、三个字甚至多字。但不论哪一种,其书写都是固定的,不可随意增删、修改。如2000年北京春季高考试题:“刚刚兴起跳交际舞的时候,我和妻极看不惯。不但自己不入‘舞流’,而且还颇有微言。”这里的“颇有微言”应改为“颇有微词”。

其次认清整体性,分割理解难成立。成语是一个固定的短语,因此不可以分割理解或使用,认清这一点就是要求我们运用成语不要犯望文生义的错误。

(1)在伊拉克战争期间,一些女记者直接到前线采访,其冒险程度无异于火中取栗。(2004年高考全国卷试题)

(2)这些食品是交给姐姐保管的,可她并不是一个从长计议的人,常常领着我们将下一日的提前消耗掉,造成寅吃卯粮的局面。(2004年高考北京卷试题)

(1)句中的“火中取栗”不仅有字面含义“冒险给别人出力”的意思,还包含“自己上了大当,一无所得”之意。该处使用错误。(2)句中“从长计议”是“比喻不急于做出决定”。

类似容易望文生义的成语还有:不孚众望、耳提面命、不足为训、可圈可点、三人成虎、不刊之论、文不加点、万人空巷、海外奇谈、曾几何时、首当其冲、空穴来风、屡试不爽、不忍卒读、危言危行、如履薄冰、胸无城府、胸无宿物、要言不烦、不赞一词、俾昼作夜、妙语解颐、明日黄花、感同身受、持之有故、罪不容诛、久假不归等

此外,成语作为一个相对独立的整体,一般不能带宾语。请看下面的错误例句。

(3)人们提到瞿秋白同志,总会说起他是那样大公无私,光明磊落,求全责备自己。

(4)我们都司空见惯了那种“违章罚款”的告示牌。

尤其注意历史性,以今推古不可取。成语是从古汉语中提炼出来的,因此分析的时候,要以“以古解古”“推古知今”,不可“以今解古”。如根据古汉语知识,“何去何从”不是陈述句,而是宾语前置句,意思是“离开哪里,去到哪里”,引申为“在重大问题上采取什么态度”。再如“不速之客”的“速”应理解为“招致”。“明察秋毫”中的“明”指“视力、眼力”,“秋毫”指“秋天鸟兽身上新生的细小绒毛”,该成语形容“人目光敏锐,就连细小的东西也看得清。”

(5)他最近出版了一本文不加点、几乎没有注释的旧体诗集子,这样的书,读起来确实累人。(2004年高考北京卷试题)

(6)他谦虚地说:“我既不擅长唱歌,也不喜欢运动;除了画画,就别无长物了。”(2004年高考浙江卷试题)

(5)句中“文不加点”的“点”是“涂改、删减”之意,该成语用来形容“文章写得很快,不涂改就能完成。”

(6)句中“别无长物”的“长物”指“多余的东西”,该成语用来形容“清贫”。

对象范围适应性,都与语境有关系。成语有使用对象及范围的要求,注意这一点就可以防止我们在运用时犯张冠李戴、不合逻辑、叠床架屋等错误。如“甚嚣尘上”只用来指言论、传闻嚣张。“风度翩翩”一般只形容行为举止洒脱优美。“秋毫无犯”只用来比喻军纪严明等。

(7)古人中不乏刻苦学习的楷模,悬梁刺股者,秉烛达旦者,闻鸡起舞者,在历史上,汗牛充栋。(2000年高考全国卷试题)

(8)只见演员手中的折扇飞快闪动,一张张生动传神的戏剧脸谱稍纵即逝,川剧的变脸绝技赢得了观众的一片喝彩。(2004年高考江苏卷试题)

“汗牛充栋”一般是比喻书多而不能用在人身上。“稍纵即逝”用来形容机会和时间“稍一放松就会消失”,这两个成语均犯了“张冠李戴”的错误。

另外不注意成语的语境还会犯不合逻辑、叠床架屋的错误。

如:(9)初春的校园,篝火晚会上,大家陶醉在这春意阑珊的氛围中,有的在唱着,有的在跳着,有的在谈着……欢乐围绕在每个人的身边。(2004年高考辽宁卷试题)

(10)他心爱的书籍,经过再三处理,还是没有地方放置,只能堆在地上或塞在床下,生活的屈辱和窘困,无出其右。(2004年高考湖南卷试题)

(9)句中“春意阑珊”的“阑珊”是指“将尽,将衰”,这正好与句中的“初春”相左。(10)句中“无出其右”是指“没有比他更好的了”,与句中的“没有比这更糟的了”相矛盾。

感性色彩三栖性,误用便会不达意。成语也具有三栖性,即褒义、贬义或中性,使用时应关注其感情色彩,不可褒贬误用。如:无微不至(褒义)与无所不至(贬义)、自食其果(贬义)与自食其力(褒义)、侃侃而谈(中性)与夸夸其谈(贬义)、深思熟虑(褒义)与处心积虑(贬义)、倾巢而出(贬义)与鱼贯而入(中性)、罄竹难书(贬义)与一言难尽(中性)、擢发难数(贬义)与恒河沙数(中性)、趋之若鹜(贬义)与争先恐后(褒义)等。请看:

(11)几乎所有造假者都是这样,随便找几间房子,拉上几个人就开始生产,于是大量的垃圾食品就雨后春笋般地冒出来了。(2002年高考全国卷试题)

(12)当中国女排捧回冠军奖杯时,举国弹冠相庆,无不佩服陈忠和教练的坚韧和勇气。(2004年高考广东卷试题)

(11)句中的“雨后春笋”一般用来“形容新事物的大量出现”,多指好的事物,这里用在“垃圾食品”身上不太合适。(12)句中“弹冠相庆”指“即将做官相互庆祝”,它是一个贬义词,用在我国女排身上显然不妥。

除了褒贬不分,我们还应关注那些中性词,如:“早在30年代,他就因创作长篇小说《楚之音》而名噪一时,成为京派作家的后起之秀。(2004年高考北京卷试题)”和“我始终没来得及按照总编的要求修改这个剧本,几年来我一直耿耿于怀,深感有负他的嘱托。(天津高考试题)”就有不少考生错将“名噪一时”和“耿耿于怀”这两个中性词看成贬义词,致使判断失误。

推敲细微迥异性,一字之差谬千里。在成语辨析中,我们常常会碰到某两个成语因一字之差意义迥异的情形。命题者往往就利用相差的那个关键词的语素义所造成的成语意思不同进行干扰,这就需要我们有准确理解那个语素义及把握成语本义的能力。

(13)这次选举,本来他是最有希望的,但由于他近来的所作所为不孚众望,结果落选了。(1997年高考全国卷试题)

(14)个别民警认为工作时间饮点酒是小事一桩,就不以为意,结果因违犯公安部颁布的“五条禁令”而受到查处。(2004年高考湖南卷试题)

(13)句中的“不孚众望”的意思是“不让大家信服”,与“不负众望”只有一字之差,但意义完全不同。同样,(14)句中的“不以为意”是“不当回事,满不在乎”的意思,“不以为然”是指“不认为是对的,表示不同意。”因此,(14)句的用法是对的。

因一字之差而意义迥异的成语还有:一蹴而就与一挥而就、瓮中捉鳖与瓮中之鳖、骇人听闻与耸人听闻、海底捞月与海底捞针、时不我与与时不我待、不胜其烦与不厌其烦、如鱼似水与如鱼得水、项背相望与望其项背、引火烧身与惹火烧身、自食其果与自食其力、应接不暇与目不暇接、无可非议与无可厚非、无微不至与无所不至、一泻千里与一日千里等。

了解词的多义性,生僻义项莫回避。有些成语有两个或两个以上义项,然而我们有时由于只知其一,而不知其二,从而造成了对选项的错误判断。

(15)每当夜幕降临,饭店里灯红酒绿,热闹非常。(1992年高考全国卷试题)

(16)“崇尚科学文明,反对迷信愚昧”图片展,将伪科学暴露得淋漓尽致,使观众深受教育。(2000年高考全国卷试题)

“灯红酒绿”既可以形容寻欢作乐的腐化生活,也可以形容都市娱乐场所夜晚的繁华景象。“淋漓尽致”形容谈话或文章详尽透彻,也可指暴露得彻底。一词多义的成语还有:按图索骥、暗送秋波、不绝如缕等。

还要重视特殊性,改变用法不可以。要重视一些如成语的引申变化义、使用习惯及使用时态等,以防犯错误。

(17)四名共同作案的盗窃分子,正在坐地分赃时,被及时赶到的警察擒获。

(18)小李没有敲门便登堂入室径直走了进来,把人家吓了一跳。

“坐地分赃”的本义是“坐在地上分取赃物”,其引申义为“不亲自抢劫而坐在家里分取赃物”。“登堂入室”原本是指“登上厅堂,进入内室”,现比喻“学识由浅入深,达到更高境界”。从现代汉语的运用情况来看,这两个词的本义已不存在,只保留其引申义,因而上述两例犯了“舍末逐本”的错误。

许多成语具有自己约定俗成的使用习惯,不可随意改变,在运用时也应引起我们注意。例如:(19)成都五牛俱乐部一二三线球队请的主教练及外援都是清一色的德国人,其雄厚财力令其他甲B球队望其项背。(1998年高考全国卷试题)

(20)您刚刚乔迁新居,房间宽敞明亮,只是摆设略显单调,建议您挂幅油画,一定会使居室蓬荜生辉。(2001年全国卷高考试题)

“望其项背”是指“赶得上,比得上”,且一般用于否定句中,不能用于陈述句。“蓬荜生辉”中“蓬荜”与语境中的“居室”重复,另外,“蓬荜生辉”是一个谦词,只能出自自己之口。

因此,我们应关注一些成语的特殊习惯。有的成语只能用于否定句、疑问句中,如同日而语、相提并论、一概而论、等量齐观、善罢甘休、等闲视之等;有的只用于否定句,如望其项背、吹灰之力、万应灵丹等;有的多适用于诙谐讽刺句,如神通广大、五体投地、寿终正寝、衣冠楚楚、洗耳恭听、沐猴而冠、冠冕堂皇、呜呼哀哉、一命呜呼;有的多用于谦词句,如雕虫小技、恭敬不如从命、贻笑大方、千虑一得、抛砖引玉、问道于盲、敝帚自珍、管窥之见、绠短汲深、挂一漏万、略知皮毛、力薄才疏、马齿徒增、一孔之见等;有些表贬义的成语有时也可表自谦,如滥竽充数、管窥蠡测、东涂西抹、信笔涂鸦等;有的多用于敬词句,如鼎力相助、如坐春风、蓬荜生辉、醍醐灌顶、屈尊纡贵、屈尊驾临等。

这里需要指出的是,成语的使用还要关注时态。“时态”也是我们辨别成语误用的一个极其重要的切入点。

如:(21)老师家长的教育,他不听,整天和那些游手好闲的“哥们儿”混在一起,长此以往,他就变成今天这个样子。

(22)今天的野狼峪,沟壑纵横,曾几何时,就将“天堑变通途”。

(21)句中的“长此以往”是指“长期这样—下去”,用于将来时(多用于不好的情况),而例句用于过去时,显然不符合习惯。“曾几何时”意为“时间过去没多久”,用于一般过去时,而(22)句中表一般将来时,时态矛盾。

再比如虽然使用成语不可以“舍本逐末”,但是有时人们故意运用成语本义,以求收到使文章生动活泼的效果,如1995年全国高考试题,“关于金字塔和狮身人面像的种种天真的、想入非非的神话和传说,说明古埃及人有着极为丰富的想象力。”“想入非非”一词的本义为“主观意念进入非常玄妙虚幻的地方”,现用来形容“脱离实际,胡思乱想”,但该句中用其本义来形容“古埃及人有着极为丰富的想象力”所创造出来的“神话和传说”是比较形象的说法,因此,该句不能判为错句。类似不能断为错用成语的例句还有:

(23)专家最近提出一个概念叫中间需求不足,即我们在资源政策向国有企业倾斜时,占经济总量三分之一的民间企业却嗷嗷待哺,这必然导致社会资源不畅。

(24)这些坚定的人,好比这屹立天地之间的岩石,岩石诞生于“水深火热”之中,经过大水和烈火的锻炼铸成了一身坚强的筋骨,特别经得起狂风巨浪的打击。

总之,成语之林,一望无际,奥妙无穷,学好成语不但对高考,而且对个人修养也是大有裨益的。

【牛刀小试】

1.下列各句中,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A.中学教师参加继续教育师心自用,能突破某种思维定势,克服“高原现象”,从而登上创造的新台阶。

B.春运人流尚未散去,在广州火车站广场公用电话区一带,一种屡试不爽的诈骗手法死灰复燃、愈演愈烈。

C.想到那些一边高喊“为人民服务”,一边大肆用公款填饱自己的酒囊饭袋的所谓公仆,他就气愤难抑。

D.不法商人昧着良心,制造大量“黑心棉”来坑害消费者,他们真是不名一钱,应受到法律的制裁。

2.下列各句中,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A.美国在为何要退出反导弹条约问题上一向含糊其辞,引起了世界许多国家的不满和不安。

B.新产品的实验已到了极其关键的时刻,希望大家尽心尽力做好准备,因为功败垂成就在此一举了。

C.塔利班组织捣毁大佛,制造9.11事件,致使阿富汗内忧外患,间不容发。

D.这则笑话因为对漠不关心人民疾苦的官员讽刺很有力量,在民间流传很广,影响极大。

3.下列各句中,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A.这则消息早已是明日黄花,但他还以为是新闻呢。

B.在十几年的风雨中,他俩总是同甘共苦,讳莫如深。

C.我到了兰亭,漫步在山荫道上,风景络绎不绝,使我应接不暇。

D.秋雨湿透了衣衫,她双手交叉护在胸前,想留住一点温暖,可没有用,她仍然颤抖着,噤若寒蝉。

4.下列各句中,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A.他只不过在做自己的事情,顺便帮了一下别人的忙,没想到却受到了不虞之誉。

B.刘大妈多么希望这兄弟俩能破镜重圆。

C.他呀,做起事来可麻利了,无论做什么都倚马可待。

D.苏州园林的建筑美轮美奂,真让人为之倾倒。

5.下列各句中,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A.拍摄了《红河谷》《黄河绝恋》《紫日》等影片的导演冯小宁是形形色色的“电影人”里卓而不群的一个领军人物。

B.英格兰队开场表现不错,先进一球,但终场前德国队的反戈一击使得英格兰队在主场被顽强逼平。

C.惨绝人寰的法轮功练习者关淑云亲手将自己不满9岁的女儿活活掐死,其行径令人发指。

D.我们这个社会要大力弘扬一种健康、积极的道德风气,对公然挑战基本道德准则的不刊之论要进行旗帜鲜明的批判。

6.下列各句中,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A.六名诺贝尔奖获得者联袂来京作前沿科技报告,足以证明中国科学院在世界举足轻重的地位。

B.参加保险虽不能使人化险为夷,却能在祸灾不期而遇时,使投保人或收益人得到一定的补偿。

C.十月初,某报披露了一条石破天惊的消息,湖北发现世界首例活体“杂交野人”。

D.如今,她的脸上早已没有了刚下岗时期期艾艾的神情,浑身上下透着成功者的自信。

【参考答案】

1.B2.C3.A4.D5.A6.A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