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高考满分作文(全国新课标卷Ⅱ):从“卷轴画”到“活风景”
比喻说理,形象生动。考生将基本语文素养、高级语文素养分别比喻成“卷轴画”和“活风景”,以表明语文素养的层次性及高级语文素养的灵动绚丽,将死板的道理表达得巧妙生动。
观点明确,说理清晰。考生依次亮明三个观点:有效教学是语文素养形成的基础;课外大量阅读是对课堂有效教学的延伸或补充;社会生活实践对于语文素养的形成起到检验与促新的作用。主体三段,一段谈一个看法,并行不悖,说理清晰。
恰当引用,例子精当。第二段的引用准确地描述了高级语文素养在听、说、读、写四个方面的表现;第三段引用叶圣陶的名言以说明进行课外大量阅读的必要性;而第四段用孔乙己为反面例子证明语文素养需要实践来检验的观点,论证深刻。
听得懂别人的话、说清楚自己的意思、基本读懂文章的内容、能写文从字顺的文章,是一个人的基本语文素养;听出要点、说在点子上、鉴赏文章的优劣、文不加点,是一个人的高级语文素养。如果说基本的语文素养是卷轴上的风景,那么高级的语文素养就是自然界那活生生的风景,更加绚丽灵动。对于我们中学生来说,将语文素养从“卷轴画”进阶到“活风景”有三个主要途径:课堂有效教学、课外大量阅读、社会生活实践。它们在语文素养形成的过程中,作用孰大孰小?予不揣浅陋,谈几点思考。
对于我们中学生而言,课堂是唯一系统地、连续地接受语文教育的地方。在这里,通过有效教学的浸润,学生的语文素养渐臻佳境,甚或做到“闻弦歌而知雅意”“舌战群儒”“奇文共欣赏,疑义相与析”“妙手著文章”。作为学生耗时最多的地方,有人认为有效的教学是中学生语文素养形成的基础,一点也不为过。
但是,语文素养的形成只停留在语文教学层面上显然是不够的。叶圣陶先生说过“教材无非是个例子”,教材外有更多的精品文章。我的语文老师常鼓励我用“一带多”的方法读书,即学习课文时接触到某一个作家,就应当在课下尽量读完这个人的全部作品。此法不仅让我对该作家有更深的了解,还增长了我的知识,拓宽了我的视野!有人说一本书就是一种人生,我们读了一本本书,无异于经历了多次人生,这多次人生给我们自己的人生以指导,这样看来,读书人何其幸也!若说课堂是中学生语文素养形成的基地,那么课外大量阅读就相当于“私塾”了,是对课堂有效教学的延伸或补充!在这里听、说、读、写、思会经受更大强度的训练,高级语文素养会更容易养成。
人们常说“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行万里路正是要我们进行社会生活实践。语文素养如果不在实践层面检验,将是泥沙俱下的,僵死的,古板的,甚至让人闻得到陈腐气息的!鲁迅笔下的孔己常在咸亨酒店里向人展示“茴香豆”中“茴”字的四种写法,虽然书念得多,但何其迂也!人们的社会生活实践对语言的影响是巨大的,《现代汉语词典》每过几年就会更新一些词条,对此体现得再清楚不过了!语文素养的形成离开这条途径显然是行不通的!人们常说活到老学到老,语文素养的形成,也正需如此!
课堂有效教学打基础,课外大量阅读作辅助,社会生活实践检验与促新,你的“卷轴画”定能成为“活风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