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易搜欢迎您 - 轻松快捷 分享智慧

读书的厚度就是作文的深度

发布时间:2021-5-12 21:10  189次浏览  作者:佚名

读书和作文的关系实在难以说清,就像一枚硬币的两面,互为依存,不可分割。鲁迅先生说过的一段话或可作为注脚:“从前教我们作文的先生,并不传授什么《马氏文通》、《文章作法》之流,一天到晚,只是读,做,读,做;做得不好,又读,又做。他却决不说坏处在哪里,作文要怎样。一条暗胡同,一任你自己去摸索,走得通与否,大家听天由命。但偶然之间,也会不知怎么一来——真是‘偶然之间’而且‘不知怎么一来’,——卷子上的文章,居然被涂改的少下去,留下的,而且有密圈的处所多起来了。”

当然,作文远非先生说的那么简单和模糊,虽说文无定法,但还是有一些规律可循的。在我看来,作文主要有四个支点:生活、思想、语言、技巧。这四个支点都可以通过读书来解决,或者在读书的过程中自然得到提高。

生活是解决“写什么”的问题。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有米下锅是写作的前提,用来写作的“米”就是生活,于是有人说“生活是写作的源泉”。没有人能脱离生活而存在,可在“生活”中的学生写作文就是没话可说。显然,现实生活和进入作文的生活不是一回事,这就需要“思想”了,用自己的眼睛观察生活,用自己的大脑发现生活。观察到的生活是表象,发现的生活是本质,只有深入本质的生活才能进入作文,才是自己对生活的体验、感悟。一般来说,一个人的思想会随着年龄、阅历的增长而日益成熟。但面对高考的高中生实在是等不及,需要提前支取,而提前支取的一个最好的办法是读书。读书不仅是读文字,读故事,更是在和作者对话,进而和自己对话,从这个角度讲,读书就是“读脑”,读别人的脑子,进而丰富砥砺自己的脑子。读过余秋雨、周国平、爱默生、里克尔等的文章的学生肯定会有这样的感受:读书能加速人的成熟。而人一旦对生活有了自己独到的看法,作文也就自然与众不同了,因此,读书的厚度就是作文的深度。

“语言”是写作的物质材料,解决“用什么”来写的问题。按理说,只要会说话的人就会用语言写作。实际并非如此,日常说话和进入作文的语言(从严格意义上说叫“言语”)是有区别的。会说话的人不一定会写作文,会写作文的人也并非一定会说话,其根本是一个思维转换的问题,也就是说从口语到书面语经历了一个双重转换,其顺序是:从口语到大脑控制中心,从大脑控制中心转换成书面言语。而且不止这么简单,很奇怪的是,“思想”会随着人的成熟而日益深刻,“语言”却会随着人的年龄增长逐渐减弱(当然这是针对写作而言的),比方说一个老是不读书、不写作的学生认为自己有一天一定会写出文辞精美的文章来,那是天方夜谭,他只会越来越差的。正因为这样,我以为“语言”之于作文甚至比“思想”更重要,如何提高写作的语言能力是作文和作文教学一以贯之的最重要任务。提高语言能力没有捷径,就是要多读,多写,二者不可缺一。一个有良好阅读习惯的人,会在触摸、品味别人的语言中不断提高自己的语言感悟力,李白的飘逸、杜甫的沉郁、朱自清的朴实、张晓风的清新、毕淑敏的温润等,会让你在咂摸的同时逐渐内化,由模仿而创造,进而形成自己的风格。从这个角度说,读书的厚度就是作文的美度。

至于“技巧”,是解决怎样写的问题,当然也很重要,但如果与“思想”和“语言”相比较,那就简单、轻松得多了,完全可以通过模仿、系列训练来完成,而这也正是时下很多教师教作文时的重点着力之处,这样的做法有些本末倒置。显然,任何写作技巧,从古典到现代,从浪漫到现实,甚至西方现代派的魔幻、象征、意识流等表现手法你都可以通过阅读来模仿、创新,一句话,只要出现过的写作技巧你都可以从相应的作品中获得。

更重要的是,阅读不仅能砥砺“思想”,润泽“语言”,掌握“技巧”,还能陶冶你的情操,培养你的阅读兴趣,让你爱上阅读,而持续的高雅的阅读兴趣是能转化成写作兴趣的,会成为写作的源头活水和不竭动力。这样看来,读书与作文的关系远非文题“读书的厚度就是作文的深度”所能概括,甚至可以说,阅读,尤其是经典阅读,是提高学生写作素养的必由之路。一个读书多的人不一定是一个会作文的人,但一个会作文的人一定是喜欢读书的人。

正因为这样,我总是喜欢在每学期初给学生开出一张长长的书单,让他们与经典为伍,并在阅读的同时做一些札记,写一些感受,在和文本、作者、自我对话的过程中学会做人、学会作文,获得前进的动力。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