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孙,原指王侯、世家子弟,后用以泛指富贵人家的子弟。“公先真帝子,我系本王孙”,唐代诗人李商隐多次在诗文中申明自己的皇族宗室身份。“王孙莫把比蓬蒿,九日枝枝近鬓毛”(郑谷《菊》)“农夫心内如汤煮,公子王孙把扇摇”(施耐庵《水浒传》),其中的“王孙”都是指贵族子弟。
王孙归不归王孙的意思
“王孙游兮不归,春草生兮萋萋……王孙兮归来,山中兮,不可以久留。”(淮南小山《楚辞·招隐士》)典故原意是劝那些远游的“王孙”不要沉迷于“游山”之乐,早日归来为国家效命。后用以代指隐居的人。“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王维《山居秋暝》)“王孙”在这里是作者自称,诗人反其意而用之,表明了对山居生活的热爱,以及希望长久地在幽雅宁静的山水中生活的愿望。
王孙也借指游子。“乡思不堪悲橘柚,旅游谁肯重王孙。渔人相见不相问,长笛一声归岛门。”(谭用之《秋宿湘江遇雨》)诗人以王孙自比,游宦他乡,虽抱济世之志,终感报国无门,就和那被遗弃的山野之人一样,无人看重。诗人不被理解的悲愤郁闷,壮志难酬的愤慨不平,都包含其中。
古典诗词中,王孙还指朋友或情人。“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山中相送罢,日暮掩柴扉。春草明年绿,王孙归不归?”(王维《山中送别》)两个诗句中的“王孙”指的都是自己的朋友。“萋萋芳草忆王孙,柳外楼高空断魂,杜宇声声不忍闻。欲黄昏,雨打梨花深闭门。”(李重元《忆王孙·春词》)词中的“王孙”指的是女子思念的情人,女子高楼远望,只见芳草连天,而思念之人更在天涯芳草之外;又听得杜鹃声声悲鸣,心中愁思比此前越加浓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