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本是寻常事,繁华尽处是人生 - 我看高考范文
- 内容点评:作者从把高考看成一场考试起笔,最后又回落到高考本是寻常事,决定人生的是为高考而踏实努力的每一步坚实的步伐,即照应了标题,行文结构上巧妙形成了突转。
- 表达点评:作者跳出常人的看法,追述人类文明史,站在历史的高度来看恢复高考40年,突出40年来高考对人们的重要影响,最后主旨突转,强调,重要的不是高考,而是为高考而努力的每一步,这样的结论使文章的思想更显深刻。
- 特征点评:在具体论证时,作者旁征博引,既有对典型时代特征的概括,也有对典型事件的叙述,还有名人话语的引述,这些内容使文章显得很充实,也使论证极具说服力。
高考本是寻常事,繁华尽处是人生-我看高考
简单地说,高考就是一次考试,放眼整个人类文明的发展历程,可以说,考试是为国家选拔优秀人才而诞生的,自隋唐科考开始,考试制度在相当程度上体现了公平竞争、择优录用的原则,历代统治者通过科考,也的确选拔了不少治国安民的有用之才,中国也好,外国也罢,人类社会逐步确立了“考试用人”“机会均等”的人才选拔方式,让每一个参与者都有了走向成功的可能。于是,高考与每一个人的人生产生了极为重要的关联,高考成为了人们改变自己命运的一次转折,高考成为了人们走向人生成功的起点。当我们谈及未来的成长,高考成了我们人生的一次转机;当我们需要历练和升华,高考成了我们人生的考验;当我们回味自己的青春,高考成了我们青春的总结。
没有高考的人生将会终生遗憾。“如果没有高考,我可能还在搬砖。”作家刘震云如是说。“文革”时期,因为没有了高考,无数的人迷失在追求理想的路途上,高考成了那个时代千千万万被“文革”耽误的有志青年的集体期盼。1977年高考的恢复具有划时代的意义,苦苦挣扎于迷惘甚至绝望的青年终于看到了通过自我努力公平竞争改变命运的曙光。570多万人,当时的工人、农民、复员军人、下乡知青……他们抱着隐匿许久的求知之心,在寒冬腊月里,尝试找寻人生的春天。从此,一批又一批专门人才,逐渐成为支撑中国社会转型和发展的中流砥柱。他们的人生将在高考的春风下化成雨滴,滋润新一代国家栋梁的新生。
从出生那天起,高考就成了每一个家庭和孩子的梦想,高考寄托了太多的情感和期盼。因为高考使每一个人有了改变自己人生命运的可能,从读书开始,我们稚嫩的肩膀以高考的名义扛起了父母曾经的梦想,担起了一个家庭的未来和荣耀;因为高考可以在公平的独木桥上真正实现优胜劣汰,从读书开始,我们稚嫩的肩膀以高考的名义担起了国家和民族的未来,担起了我们的中国梦。于是,我们狠心地把自己快乐的童年悄悄埋在心底,奋勇走进烦琐枯燥的书山题海,欣然接受“三点一线”的单调生活代替了五彩缤纷的快乐。
赵丽宏说:“尽管很多人对高考制度有这样那样的意见,但高考还是相对公平的竞争和选拔,对所有的考生,机会是均等的。只要你优秀,不管你在哪儿,哪怕一贫如洗,也会被发现。很多偏僻山区里的学子,通过勤奋的学习,通过考试上了大学,改变了自己的命运。”正是因为这个原因,我们看到孩子刚一出生,有人就做好了6574天的高考倒计时;还是这个原因,我们看到了百日冲刺的宏大宣誓;我们看到了社会的送考,交警的护驾;我们看到高考成为了整个社会每年期待的一件大事。
高考本是寻常事,繁华尽处是人生。只要你懂得仰望星空,懂得脚踏实地,那么高考或许就是寻常事,决定你人生的是你为了高考而迈出的每一步坚实的步伐和你所仰望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