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易搜欢迎您 - 轻松快捷 分享智慧

2018年高考天津卷作文题目点评及立意分析《器》

发布时间:2020-12-5 21:05作者:王蕊阅读:3272

2018年高考天津卷作文题目

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自己的体验和感悟,写一篇文章。

生活中有不同的“器”。器能盛纳万物,美的形制与好的内容相得益彰;器能助人成事,有利器方成匠心之作;有一种“器”叫器量,兼容并包,彰显才识气度;有一种“器”叫国之重器,肩负荣光,成就梦想……

要求:自选角度,自拟标题;文体不限(诗歌除外),文体特征鲜明;不少于800字;不得抄袭,不得套作。

2018年高考天津卷作文题目点评

2018年高考语文天津卷作文试题要求考生阅读有关“器”的一段材料,根据自己的体验和感悟,展开写作。试题贴近考生实际,既生活化又多元化、可以“小题大做”,更可以深耕挖掘。

试题由考生非常熟悉的“器”入手,引导考生结合自身体验,开展探究。既可以探究“器”的形制和内容;又可以从物质与精神着手,关注“利器”“器量”;而“国之重器”在象征等层面意蕴更为丰富。然而,能够写出自己的思考与感悟则并不容易。

“器”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无时不在。众所周知,生活中,“器”可以作为工具,为功能之“器”;还可以代表才情、美德,为象征之“器”。“器”本是个会意字,后假借为器具。“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器”在此指实用利器,可成就事业。因为器能容纳物品,所以“器”也引申为才华。“玉不琢,不成器”,便是说人必须经受磨砺才能成为美器;“庙堂之器”就是指有治理国事的才能。可以说,要包举弘旷必要有大“器”,这便是器量;要担当大任,成国之栋梁,必要成造福民生、保家卫国的大国重器。“器”兼容并包,承载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器”意蕴深弘,体现着积极的现实意义。

总之,试题要求考生围绕有关“器”的丰富内涵,结合自己的体验和感悟展开写作,在提供多向思维路径的同时,又要求考生有一定的思维梯度,需要考生通过想象和思辨,达到叙述或论证的深度与高度。

整体观照2018年高考语文天津卷作文试题,可以发现如下特点:

1.增强“文化自信”,落实立德树人

作文试题命制充分调动文化积淀,融会继承与思辨,将“文化自信”贯穿其中,着力画龙点睛,并形成点面结合、精深厚蕴的格局。试题紧扣“立德树人”的育人使命,启迪考生对成才成器及国之重器的认识与思考,争做大国栋梁,落实高考“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

2.关注能力挖掘,体现核心素养

试题平实中见深刻,为考生提供多向思维路径,充分体现了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所提出的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要求,即语言建构与运用、思维发展与提升、审美鉴赏与创造、文化传承与理解。试题注重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深入发掘中国传统文化的优秀因子,既注重学生的表达能力与思维能力的综合考查,也注重能力与价值的有机结合。

3.强调学以致用,凸显时代精神

试题意在考查考生观察生活、体验生活、思考生活的能力,给考生提供了广阔的思考和想象空间。试题很好地考查学生对工具与内涵、对形式与内容、对精神与品质、对文化传承与现实理解的综合考量,强调学以致用,凸显时代精神。在重视对学生价值态度的考查的同时,将作文与做人统一起来,彰显作文的育人功能。

4.考察读书积累,注重阅历成长

试题加大对思维品质的考查力度,气象万千,开放包容,梯度合理,对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形象思维能力等进行全面考察,让各层次学生都有创造发挥的空间。但是,读书积累和生活阅历确是深藏在考生行文中的。如何深入到心灵,处理生活的感性与思考的理性,提升表象关注与本质思考的关系,写出从器物上升到家国之思的情怀,同时进一步凝炼生动的论述及充满文学色彩的典雅用语,从而得以彰显才情,从这一点上讲,试题深入考察了腹有诗书的程度,以及考生对生活成长的关注。

2018高考天津卷作文题目立意

从概念而言,立意是一篇作品所确立的文意。它包括全文的思想内容,作者的构思设想和写作意图及动机等。立意大于主题,包含主题思想,其概念的内涵要比主题宽泛的多。立意产生在写作之前,是构筑一篇佳作的必需。

首先,就一般意义而言,立意要求鲜明正确,集中明确。要求作者于行文中,反映自然的本质和规律,体现生活的本质和主流,符合自然和社会的发展规律,旗帜鲜明,统摄全篇,明确集中。就这一点而言,2018年高考语文天津卷作文试题于考生而言,把握起来相对容易。材料中的“器”既可以让考生联想到“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玉不琢,不成器”“庙堂之器”“大器晚成”“器度”“器量”等。可以理解为工具,也可以理解为利器,还可以上升为精神、品质与文化。可以是先哲古语,也可由具象的“器物”,结合当下彰显国家磅礴发展、科技迅猛进步的“国之利器”书写家国情怀。角度虽然众多,但是贴近现实生活,考生只需结合自己对“器”的亲身体验、感想、感悟,把握自己的所思、所想、所感,明确角度、把握清晰、立意鲜明,便可很好的进行书写。一方面,就立意的“鲜明正确、集中明确”而言,容易把握;另一方面,它同样是对考生明确立意能力的关键考察。

再者,立意除了要求鲜明正确、集中明确,还要求透彻深刻、创意新颖。所谓透彻深刻即为思想深入、透辟明彻,是指所确立的立意要深刻明彻的反映生活的本质和内部规律,揭示事物所包含的深刻的思想意义。创意新颖则是在新认识、新感受方面提出的要求,指所确立的立意能给人以新的创意、新的启示。而立意的透彻深刻、创意新颖则在相当程度上取决于考生在文章中所体现的思维水平,具体说来,包括直觉思维、逻辑思维、创造思维。

直觉思维,体现为瞬间把握题目的能力以及灵感在写作中的闪现。要求考生能在瞬间闪现灵感、准确地把握题目,并由题目而合理联想、发挥想象,用形象的语言表达自己深刻的思考。

逻辑思维,体现为对题意的正确理解以及文章的条理性和表述的严谨性。要求考生对题意正确理解、透彻清晰,布局谋篇条理清楚、表述严谨,立意富有创意,表现出较高的思维水平。

创造思维,体现为文章的创意。要求考生在立意上,新颖而有价值,打破惯常解决问题的程式,考生可以重新组合既定的感觉体验,探索规律,在行文中得出新的思维成果。

结合立意而言,在写作建议方面,首先,一些研究者认为,“该作文题立意角度多元,层级鲜明,不同层次的考生都能发现属于自己的写作空间。考生可以写实物的“器”,或思考形制与内容的关系,或思索器与道之辨;可以写个人的器量、才识、气度,探究“器”在才德风范方面的含义;可以写作为工具的“器”,探讨利器推动科技发展、社会进步的作用;还可以写大国重器,体悟“器”对于国家、民族发展的重大意义……作文可以说理、议论,也可以记叙、抒情、描写、说明。”虽然立意角度多元,但是笔者建议考生抓住核心深入挖掘,正所谓“小角度深挖掘”,一味追求“面面俱到”往往会适得其反,在立意上做到鲜明正确、集中明确,才会使文章意旨显得更加突出而有力。

其次,在思维训练方面,我们建议考生在平日的学习和训练中,注重以下思维提升策略。

1.写作要有情怀,这同样是直觉思维训练的必需。我们提倡热爱写作,培养自主写作、自由表达的习惯。当下很多人患上“自然缺失症”,沉浸在电子产品的虚拟幻象中,很多人也患上了“文学缺失症”,远离了文学,丧失了对自然的关怀、对文学的情怀。所以,考生应注重文学情怀的陶染,不要用功利化扼杀对文学的情怀,在直觉思维训练中要保护好奇心、想象力、创造力,着力探究文学与美的关系,感受文字中流淌的美,感受语句中蕴含的哲思,从而有利于迸发灵感、妙笔生花。

2.在逻辑思维训练方面,我们建议要学以致用。打通阅读与写作的壁垒,充分关注自主阅读。通过广泛阅读和深入经典,扩大格局境界,吸收、消化、运用信息,养成良好的逻辑思维习惯。

3.创造思维训练方面,我们建议培养一双“敏感”的双眼,提升观察能力,学以致用。乐于发掘生活,捕捉事物和现象之间的联系,从而进一步提高逻辑思维能力,使之成为写作能力提升的重要保障。

另外,2018年高考语文天津卷作文试题虽然要求文体不限(诗歌除外),但要求文体特征鲜明。考场作文中,一些考生不能很好的把握文体,因为不管是选择哪一种文体,必须是写什么像什么,不可以写成“四不像”。一些考生虽然选择书写议论文和记叙文,但是我们发现,有的议论文空洞无物,枯燥无味,论证方法单一,不能恰当运用比喻论证、对比论证等多种论证方法,来使说理更加生动形象。一些记叙文平淡直陈,人物干瘪,事件单一,这也是写作过程中形象思维薄弱的体现。天津卷作文试题把“文体特征鲜明”明确写入要求当中,这可以说是击中了当前中学生写作的“软肋”。因此,建议考生在平时的学习和训练中要强化文体特点,关注文体约束,提升书写水平,彰显文体特征。

最后,写出一篇优质的考场文章,提升写作能力是关键。建议考生在平日写作训练中重视立意,培养有张力的思维。让写作成为思维具象的体现,成为精神生活的必需。言之有物、书之成体。思路清晰,以我手写我心,成就具有深度而内涵饱满的书写。(本文转载于《语文月刊》)

4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