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态良好,应对沉着,是一小时见真功的前提。但考生看到作文试题后,往往会出现两种心理:题易,轻敌、浮躁,“大意失荆州”;题难,失望、心慌,茫茫然不知所措。这两种心理都不正常。殊不知,题难题易,人我皆同,优劣成败,机会均等。同时应知道,考场作文一般都不太精致,无须自我苛求,只要不离题偏题,不失关键之处,就可以自慰;再说,佼佼者毕竟寥寥无几,兴许自己还能成为佼佼者之一呢!从高考的实际情景来看,部分考生出现紧张、怯场的原因,主要有二:
考前失眠或睡眠不足,有些疲劳,加之前面的答题又不太顺心顺手,于是紧张害怕,烦躁不安。
如果遇到此情景,要停笔伏案三分钟,及时进行心理调适,寻求积极的内在正向对话。比如:
“打起精神,拿下作文没问题!”
“前面答题不足,可通过作文弥补嘛!”
“没关系,作文是我的强项!”
“我知道,我完全能顺利度过这次考试!”
以此来反复提醒激励自己,待自我感觉良好后,立即继续作文。
平时不擅长作文,考场上一旦卡了壳而又不知变通,于是越想越着急,越着急就越紧张害怕。
假如遇到后一种情况,也需停下笔来,用两三分钟的时间及时进行心理调适,寻求积极的内在正向对话,比如:
“没什么了不起,我一定能写好作文!”
“不要着急,办法会有的!”
“不要胡思乱想,用心构思!”
“我写得还不错,继续!”
“今天的作文是有点不好下笔,看我怎么收拾它!”
待心情平静下来后,冷静地想一想卡在了什么地方,是立意还是选材,是开头还是展开部分,然后采取相应的对策。
如果是议论文的腹部展不开,可用“一分为三法”把中心论点分解成若干个支点(分论点),以迅速展开思路。
例如《爱,用“心”来传递》一文:中心论点是:“爱,需要我们用‘心’来传递。”然后作者运用“一分为三法”分解出三个支点(分论点):
支点1:请露出笑容,把心澄净清澈,用真诚传递爱的心志;
支点2:请做出礼让,把心放宽飞翔,用宽容传递爱的感情;
支点3:请伸出双手,把心焙烘加热,用援手传递爱的信号。
作者从笑出“真诚”、做出“宽容”、伸出“援手”三个方面,阐述传递爱心的途径和方法。拓展有序,论述有层次。
如果遇到“茶壶里煮饺子”的尴尬处境,请记住一句口诀:“实在无话可说了,‘假若’‘如果’很重要。”也就是说,万一出现写不下去的情况,可采取“假如”“如果”的办法来拓展文意,比如上文正面论述怎样做就会有怎样的好结果,接着你就从反面说“假如”不这样做就会有怎样不好的结果。例如《正视痛苦》一文正是运用“假设”来拓展论述的:
正视痛苦,百折不挠,人生才可能璀璨。“甫昔少年日,早充观国宾。”身怀用世之心的杜甫,命途多舛,颠沛一生,但他始终以仁圣襟怀观人视物,将挫败与坎坷当作人生的历练,即使在忧郁痛苦的深渊中仍不懈追求,终于以字字句句饱含生命力的诗作,成为唐诗宏伟壮丽的琼宇中的一柱巨实栋梁,享有“诗圣”之美誉。
作者在从正面论述了杜甫的人生态度及成就之后,紧接着又从反面进行“假设”,从而顺利开拓了文意:
假如杜甫在那个时局纷乱的年代不堪命运的捉弄而随波逐流,假如他无法正视如黄叶般飘摇孤寂的生命而丧失人生的意志,假如他无法承担失意、离索的痛苦而放弃了“治国平天下”的理想,那么,他怎能吟出不朽的“诗史”之作而震古烁今?正是那分对痛苦的淡然,让杜甫在西南一隅活出了“月白清风一草堂”的旷达,成就了他的璀璨人生!
这段文字,作者从反面“杜甫无法正视人生痛苦”进行假设,从而推出杜甫不可能吟出“诗史”之作的结论。这就从反面证明了“正视痛苦,百折不挠”对于成就“璀璨人生”的重要性,深化了说理。
总之,只要能保持良好心态,善于沉着应对,就能顺利完篇,获得理想的分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