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材料作文所给的材料所涉及的范围很广,有名人名言、社会热点、寓言故事、现实故事、历史故事等等。在审读材料方面,若是社会热点,热点即是材料中心,缺少隐晦性,考生只需顺着热点去立意即可。名人名言,有的较直白,有的虽然有些隐晦,但是,隐藏较浅,考生也容易悟出其内涵。难度较大的是对故事类材料作文的审题立意。因为,在叙述故事时,叙述人往往会有意把其寓意藏在故事本身,之中缺少提示性的语言,也即点题的句子。这样就加大了考生解读的难度。并且,这类材料所占比例较大。那么,怎样解读这类材料就成了当下要解决的问题。笔者总结了自己在带领考生进行备考过程中所积累的经验,并把它们阐述出来,来帮助考生顺利度过故事性新材料作文的审题关。
有些故事类的材料,在讲述结束时,会有故事中的人物的无意中的评述,或是故事叙述人的评述,这往往是解读这则材料的关键。如果,故事本身能够借助人物来点评是材料叙述人的最佳布局。如果实在不能借助其人点评,那么,主讲人就直接点评,也确实是无奈之举。但不管怎么,都是出题人用心善良,是递给考生的橄榄枝,出于暗中帮助考生来解读材料的目的,从而降低了解读难度。在这一点上,考生一定要理解出题人的善意用心,敢于接受命题人送出的橄榄枝。就像2006年的高考作文,乌鸦学老鹰抓小羊。本来在乌鸦被牧羊人抓住时,这故事就结束了,但是,命题人为了给考生降低难度,暗中帮助考生完成对材料的审读,就借助牧羊人的口吻说出了“这是一只不知道自己是什么的鸟”,和借助牧羊人儿子的话“它也很勇敢”的话来。这其实是在把材料的寓意暗示考生了,但是,很多考生不知道接住命题人抛来的橄榄枝,硬是把自己逼近了死胡同,导致对材料的解读失误。再如下面一则材料:
一艘船在卸货后返航时,遇到狂风巨浪。这时,老船长下令让水手往空的船舱里灌水,直到把船舱的水灌满后,船身逐渐平稳下来,并安稳地渡过了这场风暴。过后,船员问其原因。老船长说,一只空的木桶很容易被风浪打翻,而一只装满水的木桶,能够在水上保持平稳。
这则材料在最后引用了老船长的话,而这句话就是对这则材料的点评。空的木桶是轻的,装满水的木桶是带着压力的。所给材料,不论是寓言故事,还是自然现象,在最后都会上升到人类的层次。以物喻人,以事喻人,是材料作文的最终归宿。再结合故事本事看,这则材料的寓意就是人在压力下才能稳步前进,有压力才会有成功。
当遇到材料只是给一个故事,在叙述时并没有加入评论式的语言时,我们就要换个思维方式了。在这时,由故事的结果去推导故事的原因,可以顺利找到故事的寓意。当然,这样要比带暗示的评论要有难度。在这类材料中,往往故事性较强,且故事本身所蕴含的哲理性较明显,有的寓意比较单纯,而有的寓意具有多义性。关键点在,当面对一则材料时,怎样去推导,怎样才能把故事的最本质含义给挖掘出来。如下一则材料:
法国一位生物学家,在做这样一个实验。将100条毛毛虫首尾相接摆放在花盆的盆沿上,并让它们爬动起来,而在花盆的中央放着它们最爱吃的松子。这样,毛毛虫就跟着前面的那只一只接一只地爬着。在爬了三天之后,这些毛毛虫因为体力枯竭而死去。
那么,这则故事,我们可以用有果推因的方法。结果是毛毛虫死了,怎么死的呢,是连累带饿而死。是不是没有吃的呢?不是,因为,他们最爱吃的食物就在身边。那么,它们为什么不去吃呢?在这个关键点点上就要注意了。首先不是它们不想去吃,而是,它们在跟着前面的那只同类走,相信前面的那只毛毛虫会找到可吃的食物,于是,就没有一只肯走出队伍,自己寻找食物。那么,如此推来,就可以得出一个结论,是盲目跟风害死了毛毛虫。再由自然界的毛毛虫上升到人类层次,就可以得出一个结论,要远离盲从。再从此引申开去,做事要有主见。这样的立意就准确了。
再如下则材料,一只蝴蝶从敞开的窗户飞进来,在房间里一圈一圈地飞舞,显然,它迷路了,无法飞出房子。原因是它总在房间顶部寻找出路,总不往低处飞——那低一点的位置就有敞开着的窗户。甚至有好几次,它都飞到离窗户至多有两三寸的位置了,可就是不肯再飞低一点。最终,这只蝴蝶耗尽了气力,跌落在桌子上,一命呜呼了。这则材料没有暗示性的语言,只有一个单纯的故事情节。对此,也可以从果推因来解读寓意。结果是蝴蝶没能飞出房间。为什么它没有飞出房间。原因是它只在高处飞,而出口在低处,它不愿意飞往低处。蝴蝶因不愿意飞往低处而丧失逃生的机会,不愿意飞往低处而失败。再由自然界上升到人类层次,蝴蝶的目标是逃生,就好比人类在为自己的某个目标而努力,尽管努力了,结果还是失败了,失败的原因是什么呢?是自己不愿意放低自己的姿态。所以,要想成功,就要放低自己。再分析这只蝴蝶的失败原因。它只会在顶端飞来飞去,而不会改变思路,改变飞的方向,导致自己失败。可以看出,蝴蝶的不灵活,不会变通,不会调整目标等等同类的寓意。从而可以得出,这则材料的寓意大致有这些,一是要低调做人,二是要学会变通,三是要及时调整目标。
在解读材料时,有时考生虽然知道由果推因,但是,在推导的过程中会发生偏差,推出的不是真正的因,就抓不住根本。综合分析考生推因出现偏差的原因,大多是考生在思考时多绕了弯,结果,把次要原因当成主要原因。比如,曾经把老船长把空船注水的材料的后边的暗示部分给舍弃,让同学们自己悟。结果,有部分同学就认为这位老船长是善于创新思维,敢于逆向思维,而忽略了老船长是在根据自己的经验做事,这种经验就是船在负压下才能更平稳。
这实际上是让考生把握出题人的意图。这几年高考作文已不像过去那样,命题人的命题意图,与社会有些脱节,现在近几年的高考作文所给材料都是贴近现实,贴近生活,而且是敢于靠近社会和生活热点。比如去年的世界上的中国热,引发的思考,今年的顺手补漏洞,还是基于像小悦悦事件,街上有人跌倒需要出手扶助一把等生活热点问题,引发的思考。当遇到难于推导的材料时,要琢磨出题人的意图。而琢磨出题人的意图,就不能不考虑我们所面临的时代。如果了解时代了,命题人借助修船工说出的那句“那只是顺手做的一件小事”,给考生的暗示,考生就可以顺然接过来,立意行文了。
总之,新故事材料作文的审题立意,需要同学们多思考,多练习。实用类的技巧值得大家亲自体验,相信同学们会提升自己的审题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