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着丰富多彩且千变万化的作文材料或题目,你是否在为抓不住作文命题的核心而大伤脑筋呢?你是否在为绞尽脑汁、苦思冥想也找不到准确的立意而犯愁呢?你是否也在为每一次作文都“下笔千言,离题万里”而丧失信心呢?同时,你是否也梦想着找到一种把握作文核心、迅速准确立意的方法呢?下面,笔者结合近年来某些省市的高考作文题,谈一谈新材料作文审题的六大“绝招”,或许能帮助同学们走出高考新材料作文的审题“迷城”。
第一招:抓关键句
作文材料中的关键句有暗示材料主旨的作用,它往往是命题者评议性的语句或主人公表明心志、揭示动因的语句。材料作文中只要有关键句,就一定要毫不犹豫地将其作为立意的突破口。例如: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2010年9月12日,北京一家体育彩票专卖店的业主为某彩民垫资购买了一张1024元的复式足球彩票,第二天他得知这张彩票中了533万元大奖,在第一时间给购买者打电话,并把中奖彩票交给买主。他成为又一位彩票销售“最诚信的业主”。
有人据此在互联网上设计了一项调查:“假如你垫资代买的中了500万元大奖的彩票在你手里,你怎么做?”调查引来16万人次的点击,结果显示,有29.9%的人选择“通过协商协议两家对半分”;有28.1%的人选择“把500万元留给自己”;有22.1%的人选择“把500万元给对方”;还有19.9%的人没做选择。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对于新材料作文,考生要抓住材料中的关键词句,通过关键词句来提炼主旨。材料中出现的“垫资”“第一时间”“诚信”等都是关键词。通过这些关键词,我们可以提炼出与“诚信”有关的话题,然后通过人们不同的看法,写出自己的感悟:诚信经营本是人们安身立命、构建和谐社会的道德基石,是最基本的价值取向,可竟然有许多人要平分,有许多人要据为己有。若以现代社会允许个性化、多样化为借口,放弃做人的基本原则,人人都损人利己,自私自利,则每个人都将是被人“宰割”的受害者。民不仅“以食为天”,而且应“以德为天”。而仅仅“以食为天”,则与禽兽无异,何谈人类社会的文明?以上这些感悟就是恰当的立意。
第二招:角度诠释
作文的材料中往往蕴含着非常丰富的信息,包含了很多审题立意的切入点。准确而快速地审题立意,找出并选好角度至关重要。怎样找准角度?我们可以将材料中的某些关键词句或有深刻含意、特定指向的句子作为依据,结合上下文的语境,进行合理和有针对性的推断和想象,提炼出自己的观点和看法,形成多个角度,然后选择一个角度作文。例如:
阅读下列材料,按要求作文。
孟子曰:“君子有三乐……父母俱存,兄弟无故(灾患),一乐也;仰不愧于天,俯不怍(惭愧)于人,二乐也;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乐也。”(《孟子·尽心下》)
孟子认为君子有“三乐”,其实,这也应当成为我们今天崇尚的人生之乐。请选择“三乐”中的一乐作文。
要求:(1)写议论文或记叙文;(2)题目自拟;(3)不少于800字;(4)不得抄袭,不得套作。
“三乐”即作文的三个立意角度,可具体理解为:“一乐”,可以说是亲情之乐、平安之乐。旨在告诉人们健康是福,身体健康比什么都重要;告诉人们生命的重要性,要珍惜生命;告诉人们与人要和睦相处,共建和谐社会。“二乐”,可以说是自身坦然之乐。做人处事,一切都问心无愧。旨在告诉人们要凭良心做事,要诚信做事,正直做人。“三乐”,可以说是为人师之乐。得到天下的优秀人才并教育他们,是教育者共同的心愿;有英才相伴,亦能教学相长,其乐无穷。根据题目的要求选其中一个角度立意即可。
第三招:问答审题
根据作文要求,结合所给材料,通过提出问题、回答问题的形式进行推断思考,把与问题有关的内容一一罗列,然后筛选分析,进而立意。这种审题立意之法其实是借鉴了议论文的层进式结构“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的思路。例如:
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某位知名歌唱演员在接受中央电视台采访时谈到自己的变化:过去她出场面对观众说的第一句话是“大家好,我来了!”而现在她说的是“谢谢大家,你们来了!”
也许类似的变化曾经发生在你的身上或身边,也许你对此有自己的感受和思考。请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记叙文或议论文。
抓住材料中的关键信息点——“类似的变化”问答,一问:是什么变化?答:“大家好,我来了”变为“谢谢大家,你们来了”,这其实是一种本位转换和观念的变化。二问:为什么要有观念的变化?答:因为万事万物无时无刻不在变化,变和不变是相对的;过时的事物需要改变,改变思维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时代在不停地发展,要适应时代就必须与时俱进。三问:怎样进行观念的转变?答:改变会遭遇强大的阻力,需要一种勇气;唯一不变的是变化,改变是一种进步,真正的进步是永不停步。通过这样自问自答,材料的立意就清楚明白了。
第四招:提炼中心
如果作文材料中没有关键词、关键句怎么办?答案只有一个——根据材料提炼中心。如何提炼?要分析材料,由表及里,由此及彼,由个别到一般,透过现象看本质,找出规律,概括中心。其具体做法是先将材料进行分层,然后概括出各层大意,最后将各层意思整合,提炼出最佳立意。例如: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有位哲学家举起一个苹果,对学生说:“这是我刚从果园里摘来的,你们闻到苹果香味了吗?”有个学生一看到苹果红红的就抢着说:“闻到了!”哲学家拿着苹果走到学生面前让他们闻,有的说闻到了,有的闻也不闻就跟着说闻到了,只有三个学生默不作声。哲学家问:“你们怎么啦?”一个学生上前又闻了闻,说:“我什么味也没闻到。”另一个上去摸了摸,说:“这是什么苹果?”还有一个讷讷地说:“老师,今天我感冒了。”
哲学家把那个苹果交给大家传看,竟然是蜡做的假苹果!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这则材料,从哲学家所做的实验这个现象分析其本质,大部分学生是轻信盲从、迷信权威、缺乏质疑精神和独立思考能力的。好在还有三个“与众不同”的学生:第一个能够坚持自己的真实感受;第二个勇于提出自己的疑问;第三个虽用“感冒”作为托词,但至少没有盲从。整合这些要点,可以围绕“不要盲从,要独立思考,要坚持真理,要求真务实”等角度来立意。
第五招:因果探究
在事实类材料中,列举出的事件要素往往是以因果关系的形式存在的。审题时如果能由材料中列举的现象来推测其结果,或由材料中列举的结果来分析其原因,那么,找出的结果或原因,往往就是材料的立意。例如: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美国全球语言研究所最近公布了21世纪全球十大新闻,中国作为经济和政治大国的崛起排在第一位,是新世纪的最大新闻。该所跟踪全球75万家纸媒体、电子媒体和互联网进行调查,结果显示,有关中国崛起的新闻已经播发了3亿次。
对于中国的巨大变化,其中最值得展示的突出变化又是什么呢?据《中国青年报》和新浪网对中国公众的调查,得票依次是“经济成就”“国际影响”“民生改善”“科技水平”“城市化进程”“开放程度”。
对于中国的这些变化,你有什么所见所闻所思所感?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由第一段材料的结果“有关中国崛起的新闻已经播发了3亿次”,考生可以问自己:“中国为什么能够腾飞、崛起和走向富强?”得出的原因可以是传统文化的熏陶,可以是中国共产党的执政能力,还可以是中国人民的团结努力,等等,这些原因就是作文的立意角度。当然,这则材料还可以运用其他方法审题立意,提炼出不同的观点。
第六招:比较鉴别
这种方法适用于两则以上的多则材料作文题,比较鉴别,同中求异,异中求同,同类材料分析其不同点,或不同材料分析其相同点。例如: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材料一:香港大学校工袁苏妹没有上过大学,不知道什么是“院士”,也没做什么惊天动地的大事,只是44年如一日用心、用情为学生做饭,扫地,深深地感动了学生。学生说:“她就像我们的妈妈一样。”2009年9月,香港大学授予她“荣誉院士”,称她以自己的生命影响大学生的生命,是“香港大学之宝”。
材料二:巫溪县乡村教师赵世术,20年独守讲台,13年残体支撑,在大山深处点燃知识的火把,照亮了小村里一代代渴求的眼睛。他在33年间延展自己的爱心,沉淀为精神的沃土,让希望在春天发芽。他因“师魂灿烂”而被评为2010年“感动重庆”十大人物之一。
请结合材料和自己的体验与感悟,以“情有独钟”为话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选准角度,明确立意;②自拟标题,自选文体(诗歌除外);③不少于800字;④不得套作,不得抄袭。
比较分析这两则材料,得出其共同点:1.在平凡的岗位上安于奉献,肯于坚持,就能成就不平凡的事业;2.成功并不等于拥有名车、豪宅等,成功可以是坚守自己的信仰,平凡也可成就崇高;3.干一行,爱一行,用心做事,踏实做事,这是一种可贵的价值观。紧扣话题“情有独钟”,三选其一立意即可。
新材料作文审题六大“绝招”
发布时间:2018-2-8 15:10 680次浏览 作者:李清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