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在《解放日报》文化论坛上,几位学者呼吁重拍名著一定要怀有敬畏之心。中国红楼梦学会常务理事马瑞芳教授在论坛上讲述了这样一件事:在电视剧《红楼梦》某一选秀场上,她问一名参选贾宝玉角色的选手对黛玉的看法,选手回答说,哦,一年有四五万就可以了。这名选手显然是把“黛玉”理解成了“待遇”。(请根据以上材料的理解和体会,结合你对当今时代的认识和思考,写一篇作文。要求:自定立意,自选文体,自拟题目,不少于800字。)
这个作文题目可以说出得很好,因为它结合了当今时代的特点,联系了社会热点,使学生可写的内容很多,有利于学生联系社会表明自己的观点。但结合平时的写作及这次作文的批改,我发现很多学生存在三大“病症”。针对这些“病症”,结合自己平时积累的经验,我开出了相对应的“药方”。
病症一:漫谈“敬畏”和“待遇”问题
学生的想象力非常丰富,一看材料就找到了“敬畏”这个“文眼”,围绕“敬畏”立刻结合现在的热点——四川大地震,大谈要敬畏生命,怎样敬畏生命,生命对于我们是多么重要,洋洋洒洒一大篇,写到文章结束还“言有尽而意无穷”。这样的学生不在少数,他们彻底抛弃了材料,也忘记了下面的写作要求“结合材料”。还有一部分学生非常看中后半部分,尤其是“待遇”二字,直接就把题目命名为“正确对待待遇”,大谈在社会中应该怎样对待待遇。对于没有丝毫社会经验的学生来说,能谈出什么结果,可想而知。还有一部分学生干脆离题万里,谈“过程其实很重要”“心灵回归”等话题。
综合以上问题,这些学生的通病就是没有审好题,没有读懂材料。
药方:学会审题
对于材料作文来说,审题是重中之重。如果不能过好这一关,那将是很失败的。对于这则材料作文,不仅要看到“敬畏”这一字眼,还要看到与之相关的“文化论坛”,以及后文的“黛玉”“待遇”,把二者兼顾,才能做到全面理解材料,才能更好地结合当今时代。这则材料的重点就是要处理好文化与金钱的关系,把这二者的关系摆正,就算是读懂了材料,明白了出题人的意图。行文中不仅要谈到敬畏文化的重要,还要谈到当今人们对金钱的过分追求而忽视了对文化、名著的重视这一问题。
其实,在中学语文课堂上,老师已经多次强调审题的重要性。方法大致就是抓住“文眼”,选好角度,结合作文要求,表明自己的观点和态度。
病症二:不知如何开头
有的学生看到作文后毫不犹豫地先把材料原封不动地抄在第一段,然后再想怎样写;有的学生别扭地用一些排比句,为了给自己的文章增添色彩,结果却适得其反。他们的共同点就在于习惯用一种写作方式去思考,去模仿,而不愿认真去想,找到一种适合自己的写法。
药方:慎重开头
“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这是任何高中生都明白的道理,可是做起来却很难。因为作文题目是在不断变化的,高中生必须要求自己不能落入俗套,要虚心学习每次作文中的优秀作品,勤于阅读,认真思考,善于总结,活学活用,把知识转化为能力,这样才能以不变应万变。本次作文有一位学生是这样开头的:重拍《红楼梦》,竟然把“黛玉”听成了“待遇”,可见这位参选贾宝玉角色的选手,不是因为“黛玉”而竞选,而仅仅是为了那在文化面前微不足道的待遇呀!心痛、心酸之极,不得不高呼:“拿什么拯救你,我的黛玉!”这个开头可以说非常精彩,作者不仅简洁地提到了材料,还对材料进行了议论、抒情,同时表达了自己的强烈呼吁“拿什么拯救你,我的黛玉”,既表明了要敬畏文化,敬畏名著的强烈愿望,也表明了行文的观点,一语双关,一箭双雕!
病症三:只会举例,不会析理
很多学生在写作时首先想到的不是“以理服人”,而是拼命地在头脑中搜集素材,把李白、杜甫、陶渊明生拉硬扯地套用上,把他们的故事再非常熟练地叙述出来,然后就结束了写作。这样的学生目的很明确,就是为了凑足字数。也有一些学生很无奈地说自己不会说理。
药方:学会析理
本次作文一位学生的析理很透彻,发人深省。如:如果仅为了“待遇”而上镜头的话,中华名著岂不要永沉大海?这其中的智慧与精华,岂不永无重见天日之时?我们的“黛玉”是否也要永久地尘封下去?无崇拜之心,又怎能了解那“一把辛酸泪”中真正的辛酸呢?无敬畏《红楼梦》之心,又如何能表现出曹雪芹手下的人物形象?心中无“黛玉”,又有何资格在表现中华优秀文化的电视荧屏中露脸?只有会说理,才能使文章的道理讲得透彻,讲得明白,才能让人心服口服,才能起到文以致用的作用。有的学生一味陷入列举事例的怪圈,导致自己的作文单调,苍白无力。要知道,举例也是为说理服务的。说理是自己心中感情的直接流露,说理是自己能力的直接展现。所以,文章只有举例没有说理是不可以的。
材料作文中的三大“病症”及“药方”
发布时间:2018-2-7 19:51 571次浏览 作者:亢红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