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次考试,不管什么内容的材料作文,都有为数不少的学生,因为审题不清,导致作文跑题偏题。笔者就按事实材料、观点材料、故事材料、寓意材料这四种不同的材料内容分类,分析作文审题跑偏的几种类型及应对策略。
一、事实材料类(即以时事热点、社会现象等为内容的材料)“只看表象,不求深入”。
有人在飞机上发现这样一个现象:同样是三十岁到四十岁年纪的旅客,头等舱的旅客往往是在看书,公务舱的旅客大多看杂志或用笔记本电脑办公,经济舱的旅客则看报纸、看电影、玩游戏和聊天的比较多。
在机场,贵宾厅里面的人大多在阅读,而普通舱候机区的人全在玩手机。
他想,到底是人的位置影响了行为,还是行为影响了位置?
这则材料谈到了一个社会现象,但重点落在最后一句话上:“到底是人的位置影响了行为,还是行为影响了位置?”所以立意时应围绕“位置与行为”的关系来谈,才是准确切题的。以下题目就精准地抓住了材料的核心:如有为方有位,有位更有为;行为影响位置;行为决定高度。也可以反弹琵琶,拟题为“位置决定行为吗?”
失误举隅:有的同学大谈特谈环境对人的影响,立意为“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环境造就人才”;有的认为是他们的性格或习惯使然,谈“性格决定命运、习惯成就人生”;有的纠结于头等舱、公务舱、经济舱体现的不同的经济实力,谈人生的差距进而提出要有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立意为“找准自己的人生位置”;甚至还有的谈“书中自有黄金屋”、手机的利与弊……
失误原因:只注意到材料列举的现象,没有分析这些现象体现的问题;只看到了材料的表面,就凭自己的主观臆断得出结论,没有抓住材料的实质;写作时就事论事,绕来绕去都在一个思维层面上兜圈子。
应对策略:阅读材料不要走马观花,浅尝辄止,更不能没有依据地想当然,随意替换材料中的关键词,而应学会剖析材料的内在联系,抓住材料中的关键语句,找准最能表现材料本质的意思,学会透过现象看本质。
二、故事材料类(即启示人们某种道理或启发人们某种思考的小故事)“只看局部,不看整体”。
我家楼下不远处,有个废品收购站。收废品的来自安徽,一家三口,每天经过时我都会看到他们俯着身子整理废品。这时,我总会想到“艰难”两个字。家里有空饮料瓶或废报纸,我就趁早晨上班时,顺手悄悄放到废品收购站门口,然后离开。
某个早晨,我仍像往常一样,把一袋旧报纸放到收购站门口,没想到,她竟跑过来,拦住我,硬塞给我两枚一元的硬币。我推搡着,那女人说:“大哥,我们是收废品的,虽然挣钱不多,但也算是做生意的,没道理不给你钱,快拿着吧。”听了女人的话,我隐隐感觉脸上发烫,郑重地收下两元钱,看着她高兴地转身离开。
这则故事的内容很浅显,讲述的是“我”出自善意想帮助收废品的邻居一家,但没考虑到对方的感受。女人一家虽然处境“艰难”,但自强自立。所以写作的重点应该放在“行善与尊严”的关系上。
失误举隅:与材料若即若离,似是而非:有的同学写成“赠人玫瑰,手有余香”,要乐于助人;有的写不要贪图小利,要讲诚信;还有的写要关爱弱势群体,底层人物也有人性的光辉;甚至还有的写清洁工与公德问题。
失误原因:之所以出现这些情况,主要原因在于学生看待问题不够全面,片面地理解材料的主旨。没有立足于对关键语句及重要细节的品味,而是抓住次要信息,错把枝叶当主干,造成审题失误,导致行文偏离题意。比如写要乐于助人,没有注意到后文“我隐隐感觉脸上发烫”的感情倾向,结果立意与命题者意图南辕北辙了;写不贪小利,要讲诚信的,忽略了故事的背景,对女人给钱的行为没有正确归因;至于写底层人物的人性美、关爱弱势群体之类的,看上去很深刻,实际上已经转移了话题,顾左右而言他,风马牛不相及了。
应对策略:必须从整体上感知,从事件的前因后果、感情倾向等角度多加对比,得出符合通篇题旨的立意。对故事类材料深意的把握,如果只从局部出发,没有看到事件的前后关联,就无法全面准确地理清材料的主旨、意图。
三、观点材料类(即以名人言论、格言警句、精短诗歌类为内容的材料)“只看字面,不会联想”。
林清玄对窗子和镜子有过精彩的比喻:“一个人面对外面的世界时,需要的是窗子;一个人面对自我时,需要的是镜子。”
这则材料中的“窗子”和“镜子”是比喻的说法,它们的本体分别是面对外界时“开阔的视野、包容的心态”,面对自身时“对自我的洞悉、反省和改善”。也就是说,重点不在于“窗子”和“镜子”本身、而在于它所蕴含的言外之意、人生哲理。
失误举隅:大谈特谈窗子与镜子的联系及区别,令人啼笑皆非:镜子不过是在窗的一面镀上了一层薄薄的银;镜子可以反射而窗子可以折射;可以在窗子旁边放面镜子,对着镜子看窗子等等。也有的学生写选择,如要根据不同的目的,选择不同的对象,采用不同的方法。
失误原因:只看到材料的浅层含义,死抠关键字词的字面义,不会联想、引申和拓展,挖掘其言外之意。对材料的理解太实,分析太狭隘,不会采用“由物及人”的横向联想法进行思考,不能体会其深刻的内涵。
应对策略:观点材料,一般都是十分简短而又蕴含着丰富的社会与人生哲理的名言警句、诗歌散文片段。这种类型的材料,其含义常常含而不露,具有很强的隐喻性或象征性。如果只看字面意思,就只能触及皮毛,得到一个肤浅的认识。想要参透其中深层的哲理,就要善于类比,由材料中的物联想到人,进而联想到与材料内容相类似的人生哲理、社会现象等,巧抓“事”与“意”的相似点,深入挖掘内在含义,从而提炼出写作的观点。
四、寓言材料类(即童话、寓言、神话、传说类)“断章取义,不懂寓意”。
寓言是带有讽刺或劝喻性的故事。通常是把深刻的道理和寓意寄予简单的故事中,借此喻彼,借小喻大,借古喻今。例如:
在宽阔的江面上,渔船撑起白帆顺流而下,白帆鼓满了风,推送着渔船前进,它欣赏一番自己在水中的倒影后,嘲笑起躺在船舷旁的木桨夸耀自己的本事。
傍晚,渔夫放下白帆,拿起木桨,划动起来,渔船返航了。
木桨带着哗哗的水声,对白帆说,你只能在顺风的时候神气十足,而我,虽然本事不大,却能够逆风而上!
寓言一般具有隐喻性、多义性和哲理性,这则寓言设计了白帆和木桨两个形象,通过虚拟他们的对话和心理来揭示如何看待自己和他人的问题。参考立意有:各有所长,分工有所不同,不能只看到自己的长处,学会尊重别人,随着环境变化而调整,善于借助外力等。
失误举隅:三分之一的人贬白帆,褒扬木桨,立意为逆境成才,强调磨难挫折的作用,如“逆风的方向更适合飞翔”;还有少部分人写“沧海横流,方显英雄本色”。
失误原因:不从总体上把握材料的精髓,只截取材料中的某一个词句立意,或抓住材料中的某一点做文章,断章取义,忽略材料中的其他关键信息,导致审题偏差。在本则材料中,只看到末句的“逆风而上”,就会曲解寓意,需要结合前文你只“能在顺风的时候神气十足”和我却“能够逆风而上”综合理解。
应对策略:寓言类材料审题的第一要义是准确理解寓意。读懂寓意要从整体上把握材料主旨,不能“只见树木,不见森林”。阅读材料时必须先借助虚构的故事,分析对象、探寻结果、由果溯因,再联系现实悟道理,辨明其寓意,综合感情倾向进行立意。
总之,在面对各种类型的作文材料时,一定要有全局意识,从材料的整体着眼,不纠缠局部细节,养成“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良好思维习惯,联系现实,从个到类,由实到虚,洞察问题的本质,只有这样,才能写出切合题意的好文章。
材料作文审题跑偏的几种类型及应对策略
发布时间:2018-2-7 14:13 581次浏览 作者:刘燕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