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易搜欢迎您 - 轻松快捷 分享智慧

《一蓑烟雨任平生》2017全国卷2一类上作文及点评(58分)

发布时间:2020-9-8 15:57作者:陕西考生阅读:765
  • 阅卷组点评:本文具有以下几点特色:
  • 1.含意深远。本文紧扣“忘物”展开,作者借材料中李清照的诗句和《周易》中的警句,讲明了“忘物”的两重境界,最终升华为“忘物而非忘己”,这一中心是非常切合题意的,而且内涵丰富,立意高远,可从内容项计19分。
  • 2.论据丰富恰当,论证有力。本文起手不凡,以苏轼诗文导入,与结尾升华相呼应。行文中,李清照、李白、杜甫、庄子的例子交错出现,有力论证观点。梓庆一例更是妙笔生花,有行文用典的古朴隽永之风。发展等级计19分。
  • 3.文采斐然,自由随心。文章不但展现了作者深入的思考,而且看似随意的行文,却含有值得品味的文脉。这一点更是难能可贵。表达分给满分。

一蓑烟雨任平生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何谓穿林打叶声?外物扰也。

何解竹杖芒鞋者,予我臂助者也。

何妨吟啸且徐行,是知外物扰而不为所动,任世事沉浮,路途颠簸依然缓步慢行,仿佛行山踏水,左右皆一派旖旎风光。这就是苏轼所爱之境。

易安也不让须眉——“何须浅碧深红色,自是花中第一流”,亦为忘物也。

一个“何须浅碧深红色”,便注定了她不囿于外物。曾见蓬壶殿里笙歌作,到而今,铁骑满郊畿,唯叹风尘恶。她知道,没有一个人可以离开物,仅凭自己生存;她更明白,即使拥有世上所有的物,也难以让一个人生活得满足。物是生存的条件,而非生活的全部内容和归宿。

于是便需要忘物。哪怕被人讥为“孤芳自赏”,也要保持心中那一湾清流。恰如梓庆削木为璩,技艺高超皆因忘物忘己,舍弃一切欲望,顺其自然,使人工之物宛若天成,然而于我看来,忘物自然可嘉,忘己却未必可取,人之在世所求者,不过生尽欢,死无憾耳。

《周易》点明天道:“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世事无常,是人力之所不及,无法控制,不如不以物喜,不以物悲,君子以自强求得旷然达观,外物扰我,不妨我内心淡然欢愉,此仍为忘物。李太白斗酒诗百篇,不是求世人对其“诗仙”的赞誉,而是写其所想,绘其所感,因而笔触如思绪天马行空,汪洋恣肆,究其根本,是为了让自己的情感得以抒发。因而外物只是成全他的潇洒,是为忘物而非忘己,求的是生尽欢。杜甫为民写诗,固然有世道艰难令他感伤的缘故,根本却是缘于他自身的责任感,是为了他不被良心谴责,不遭受道德被践踏的苦痛,是为了让自己没有遗憾。因此他忘却世事艰难,只追求本身价值的实现。外物是成全他的责任,亦为忘物而非忘己,求的是死无憾。

谁能忘却自己?谁又能彻底抛弃自己?恐怕没有人吧。即使是庄子,坚持淡泊寻求逍遥不也是对自己人生观念的坚守,是为了不让自己为外物所困,成就一个最本真的自我。

忘物,正是为了最终的坚守自我。正是因为忘物,才能超越于身世的坎坷沉浮,保持内心的平静与安然;正是因为忘物,才能不顾世道艰险,坚守内心的责任与信念。受光于庭户见一堂,受光于天下照四方。于是才能行山踏水,歌尽诗三百;才能以笔作刃,刺透险恶人心;才能横刀立马,烽火狼烟一醉休,于是生尽欢死无憾。

每个人都是自己,忘记了自己,那人的意义还存在吗?是为忘物而非忘己。

0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