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天津满分作文《母亲,我最珍贵的一本书》
选材典型,构思巧妙。父母亲一般是子女成长最重要的呵护者和见证者,所以,父母的言行让子女感受也最深。本文围绕母亲这本书,选材细微真实却又具有表现力。
善于刻画,描写生动。本文中,考生通过几件短小之事,就把母亲的形象特征鲜明的展现了出来,刻画功底较深,也为接下来的思想议论起了很好的支撑作用。
语言灵活,雅俗共赏。有雅句,如“这本‘书’又让我懂得了舍,懂得了济,懂得了孝”;有通俗句,如“美小菜吃了,只管到我那弄!”雅俗共赏,语言灵活,同时又富含情感,情理并蓄。
每个人,其实都是一本书,或大或小,或厚或薄,其中有欢笑,也有泪光,有喜悦,也有愤怒。有的书读者多,那是因为他影响力大;有的书读者少,这是因为影响力小。但影响力小,并不意味着影响不深。譬如父母,平凡者居多,其读者少,但对子女的影响却是巨大的。
我的母亲,就是这样一本书。她站在集市里,那是普通的不能再普通的一位农村妇女。虽只有小学文化,但每每认真重读她时,我都会感到自己似乎又长大了些。
母亲是个大方的人,而且,常是损己利人的那种大方。我读初三时,母亲在屋后弄了一块菜地。于是便花了几个月的心血去种菜,菜长势很好。这时她听说有一户人家的小菜没种好,都死光了,她便找到人家,对人家说:“没小菜吃了,只管到我那儿弄!”结果,我们自家吃的小菜常常难以为继。
高一时,村里为修马路号召大家捐款,刚好那时父亲赚了点辛苦钱回来,母亲二话没说,就捐了一千。她成了村里捐款数额最多的几个人之一。只要家里事情能放,她就会扛起锄头加入修路的队伍。为这些事,我和母亲争吵了好几次:“自己都没小菜吃了,还答应人家干嘛?我的生活费都不多,能不能对我大方点?”母亲没怎么说话,当然,她也说不出个什么大道理来,但她就是坚持自己的做法。
现在想来,世界上总会有些事情是有人去做的,总会有些人是会吃亏的。我不想说什么“吃亏是福”,因为很多时候确实让自个儿遭罪,但当我想到第一次踏上村里那条新修公路的惬意时,我为村里人感到自豪,其中自有母亲。
母亲不爱吃粽子,父亲和我也不爱吃粽子。但是这些年的端午节,母亲总是会包些粽子。她当然不知“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犹未悔”的句子,对屈原的故事她也是一知半解,但这个传统节日它记下了。哪怕家中没有糯米,她也宁可走上几里路将它换来。粽子包好了,大家都不吃,于是多的送人。我说:“包那么多,人又累却又不吃,还不如用这时间买条鱼蒸起来改善伙食呢!”“你爷爷爱吃粽子!”母亲说。我登时懂了,这里有纪念过世的爷爷之意。但再回顾这件事,我当时其实也只懂了一半。我忘了父亲曾这样说过,爷爷很关爱我们一家,他是患病过世的,当时没钱医治,一拖再拖拖垮的。现在把这话再一合计,母亲端午节非包粽子不可的原因就明了了。
母亲从来不高谈阔论,在村民眼中她只不过是勤劳点、热心点。她很普通,但重读她时我却发现她的言行中竟蕴藏有大道理。这本“书”,又让我懂得了舍,懂得了济,懂得了孝。我会一辈子读她,因为,她是我心中最珍贵的一本书!(999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