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易搜欢迎您 - 轻松快捷 分享智慧

以“我以什么为知己”为题的作文范文及解析

发布时间:2022-3-15 22:36

清人张潮在《幽梦影》中有言:“菊以渊明为知己,梅以和靖为知己,竹以子猷为知己……一与之订,轻易不移。”知己可以是人,可以是物,也可以是某种精神品质;知己间往往情谊深重,也或者彼此欣赏,互相学习。在生活中,你以什么为知己呢?

请以“我以____为知己”为题,写一篇文章,文体不限(诗歌除外)。

要求:(1)请将作文题目拟写在答题纸上。

(2)作文内容积极向上。

(3)字数在600-800之间。

(4)不要出现所在学校的校名或师生姓名。

《我以诗词为知己》作文800字

我以诗词为知己

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我与它,一刹那的相遇,便注定携手同行,缘分大抵如此吧……

记得一个暗沉沉的初秋,下过一阵雨,空气便潮润润地弥漫着草木味儿,窗外是各样的小虫,为挽留夏日而争涌着奏响乐章。我百无聊赖地在书柜角落处抽出一本书,随意翻到一页,“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这莫不是神谕?我屏住呼吸,重新打量起这本书来——纸张是昏黄的,字也黯淡不清,但一句句、一篇篇,在朦胧中仍有摄人心魄的美……“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向外看去,江面铺上长龙一样的雾,连着山林与建筑,浸没了一切又直入远方,如梦如幻,抬头仰望,蓝天清朗明净,云层细腻饱满,像古典油画般,隐藏住了笔触,愈发柔软开阔了……

蓦地,恍悟——诗词绝不是生涩难懂的古典音韵,不是遥不可及的虚幻意境,诗词是真正鲜活的文字,存在永恒的时空里,永不老去。就这样,你的光彩魅力让我情不自禁走进了你……

忘不了,在校园小水洼里窥见树的倒影,叶与枝交错将天空割分,不由想到了你——“疏影横斜水清浅”,不禁窃喜,憧憬着一个月华如水的清亮夜晚,打这里经过,品味酝酿出的芬芳,邂逅“暗香浮动月黄昏”了。自此,月光便是“桂华流瓦”,燕雀是“似曾相识”,晚上要“秉烛夜游”,跑步乃“千里快哉”了……你如此体贴地融进了我的生活!

是的,你这位知己、挚友,给我带来了多少欢悦和信念啊!你用“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来抹平我的失意;用“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来造就我的决心;用“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来提醒我的虚度……

千古流传的你,载了多少真情!它们都将化作我的骨中骨,血中血,与我同生共长!此刻我多想执子之手,同赴杏花村馆,共饮浊酒盟誓,从此相伴终老,永生不渝。即使不能遂愿,又何憾?

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我以书为知己》作文800字

书是知识的海洋,书香是知识的芬芳。它斑斓了我的岁月,装点着我的生活,伴我成长,使我从蹒跚学步、知识浅薄的孩童,转变为热血沸腾、博学多闻的少年,使我从知之甚少,到知之更多。

还记得我幼儿园时,每天都会受到书香的熏陶和感染,这都离不开妈妈的悉心照料。妈妈每天都会给我讲《安徒生童话》《伊索寓言》等故事,这也为我以后的学习生涯打下了扎实的基础,我开始在故事中感受真善美恶等,拥有了对求知的无比美妙的感受。

等到我再大一些,开始上小学了,我读书的范围不再拘泥于这些童话故事了,而是“更上一层楼”,我开始读一些世界名著,比如《绿山墙的安妮》《城南旧事》等。遇到不会的生字、成语,我也学会了借助字典、词典等工具帮助自己拓展知识面。那诗,我和书还有过不少故事呢:曾几何时,我因《红楼梦》的香消玉损而躲在被窝里偷偷哭泣;曾几何时,我因《城南旧事》中英子逐渐的成熟懂事而联想到自己;曾几何时,我因《三国演义》中分分合合的天下局面而有所觉悟。正是因为这种种故事,种种书香,我才知道并不是所有事物都能称心如意,有时也会事与愿违;才懂得应该好好把握青春;才领会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现在想来,不禁感叹道:“书籍真是我岁月旅途中最美的风景。”

到了初中,我对古诗词情有独钟。时不时的,我的手中就会捧着一本厚厚的《唐诗三百首》等。梦醉墨香天空,心融百态人生。读书,我开始领略;“看庭前花开花落,望天上云卷云舒”的超然;体会;“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爱国情怀。想象:“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的那份凄惨;感受:“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的思乡情;欣赏:“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的绝佳美景。我像一只蜜蜂,随着书的香气而来,采摘书的蜜。

梅以和靖为知己,竹以子猷为知己,我以书为知己,读书,使我快乐,让我陶醉。漫漫人生路,总要有一缕书香陪伴,才不孤单;悠悠岁月,总该让书香氤氲,才尽显繁华!

我以什么为知己作文

此作文题的出奇之处在于,跳出了以往的认知窠臼,不再要求考生写以“人”为知己的套路文章,而是要求学生写以“物”为知己的创新作文——材料中列举了多个“物”以“人”为知己的事例,实际上折射的是“人”以“物”为知己的关系,这就对学生提出了新的选材要求:不能写我们惯常认为的“小伙伴”、“好同桌”、“好朋友”,而要写与自己产生交集、发生碰撞、激发意趣、沟通心意的一种“物”。

它们或许是墙角的一朵小花、路边的一株小草、江边的一颗鹅卵石;或许是书房里的一只笔、床头柜上的一本书、地台上的一把吉他;或许是伴随“我”成长的一条古巷、陪着我挑灯夜读时窗前的一棵梧桐树、始终放在我书包里的一面镜子……这时候,“物”的身上已经打上了“人”的情感烙印,指向作者不同角度的人生体验与不同层次的生命感悟——考生在考场上选择什么样的“物”作为自己的情感载体,表现了作者“选材”的智慧和巧妙,也决定了作文的思想高度。

本题考查学生的写作能力。这是一道半命题作文。本题简洁新颖,没有审题障碍,提示语典雅而富有诗意,不仅能够引导我们从多方面思考选材,而且在立意上也给以巧妙引导,同时还暗示了最合适的文体—记叙文或叙事散文,内容贴近学生生活,学生有话可说,有事可写。本题导语对“知己”含义已含蓄暗示,“知己可以是人,可以是物,也可以是某种精神品质”。题目要求“以__为知己”,而不是“__”以“叙述主体”为知己。选材要锁定在成长过程中与某个特定的物(人)之间产生交集、发生碰撞、激发意趣、沟通心意的载体上,才不至于下笔千言却文不及题。还要准确理解“知己”含义,这要求考生写出“叙述主体”与“物(人)”之间,情谊深重,彼此欣赏,互相学习。当具有某种特质之“人”遭遇某种特质之“物(人)”,两者气息相应、心意相通、神韵相合为“一与之定,轻易不移”的知己。若写物,此物已打上“人”的思想痕迹和情感烙印,成了“叙述主体”真正的知己,仿佛琴能懂别意、水能知人愁、花能解人语、月能悟人心一般,学生选择时一定要注意所选之物要精巧、诗意、高雅。既然“以某物(人)为知己”,必然有一个相识、相交、相知的过程,必然会有或多或少的故事、情节,会有事件的起因、矛盾的升级,间或还有意外插曲,情节跌宕起伏,一波三折。行文要依托具体事件、特定场景,展开故事情节,写出人物情感变化。可采用倒叙,巧用插叙,突出主题,情节曲折。再者,要灵活进行景物描写,渲染气氛,烘托心情。抓取人物瞬间青苔,摄取瞬间精彩,捕捉瞬间美妙的心灵感受,精心选择那些曾经让你感动的镜头,把它放大定个,于细微处显精神,将情感融入其中,以情动人。

另外,在思想内容上要积极向上,注意不得出现所在学校的校名或师生姓名以及字数的限制。

【立意】

(1)以古柳为知己;

(2)以水墨丹青为知己;

(3)以雨声为知己;

(4)以栀子为知己;

(5)以父母为知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