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网”为标题的作文范文及点评,你是怎样看待这“蛛网”的?
屋檐下,蜘蛛在默默地编织自己的蛛网。
有人认为,蜘蛛的网一旦结成,就会一辈子困在网中。蜘蛛看似为了网住飞蛾,其实到头来却也网住了自己。
也有人认为,人生就应该像蜘蛛这样,一点点地用丝线结成自己人生的蛛网。蛛网虽小,但也能网罗天地,至少能做到“独善其身”。
那么,你是怎样看待这“蛛网”的?请围绕上述材料,以“网”为标题,结合你的感受和思考写一篇文章。
要求:结合材料,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以“网”为标题的作文800字及点评
作文援引事实,论据典型,富有时代感。通过列举叶嘉莹、张桂梅的事例,从“向内而织”的角度,论证了坚守一方,执着一事,用奋斗织起伟大之网的观点。从华为天才少年不满足于已有成功,不断挑战自我,到单板女孩不为已有成功束缚,不断精进自我,为人生编网,有力论证了网的“向外而织”,不断突破的分论点;而“内外而织”其实也正是生命不断奋斗的过程,有力阐释了“网”的内涵,引人深思。
网
蜘蛛正编织着一张网,这是给予它生存空间和食物来源的家园,也是创造着生命无限可能的舞台。“向内而织”,是独善其身,是对生命的守护;“向外而织”是不断突破,是积极奋斗的人生。
蛛网虽小,却能守护生命,使蜘蛛在一方小小天地为自己创造生命奇迹。蛛网脆弱,风雨之下可能会覆没,而蜘蛛固守这小小一隅,不断修补着,积极为自己创设良好的生存条件,不管环境如何变化,始终“独善其身”。叶嘉莹先生一辈子只做一件事,为中国的孩子整理唐诗,使优秀传统文化和优美诗篇浸润中华儿女;张桂梅老师二十年如一日,三年又三年,用身体力行的付出和伟大的精神助力着山村女孩的“大学梦”。在一方做好自己的事,只做一件事,看似渺小,精神却震撼人间。
蜘蛛的蛛网并不是一劳永逸的存在,就像天赋,不会是人生存的唯一资本。
彭志辉是华为公司“天才少年”计划引进的人才之一,他精通计算机、人工智能等高精端技术,是一个不折不扣的“天才”。清华大学毕业的他没有留在实验室,而是选择进入华为公司,他说:“我们国家的人工智能终端领域还有很大进步空间,而我恰好在这个专业上有所长,所以我要创造价值,尝试去突破这个领域。”拥有极高才学与天赋的他不断挑战着新领域,还进入视频网站做了一名博主,向粉丝普及机器人知识,展示他自制的机器人“互联”。
人生不应为自己设限,应永不满足地去挑战,不局限于已有的成功。
单板女孩儿谷爱凌被网友称为“努力的天才”,她在美国出生长大,在学习之余以滑雪为爱好。成绩十分优秀的她,从未想过从事滑雪事业,而北京冬奥会的成功申办,让她有了代表中国队参加冬奥的想法,在一番纠结后,她毅然选择了为滑雪拼搏。北京冬奥举办之前,“中国队的谷爱凌选手”在各类世界性比赛间穿梭,不仅拿到了冬奥会参赛资格,还以女选手中最难动作打破了世界纪录,作为“中美混血”的谷爱凌说:“既然我选择了单板滑雪,就要代表中国夺冠。以我最好的水平!”
生命需要一张网,不管是“向内而织”,守护生命,还是“向外而织”,不断突破,都是奋斗的状态。
怎样看待蛛网的作文
这是一道典型的思辨类材料任务驱动型作文题,主要考查考生的辩证思维和批判思维。考生在审题立意时,既能感受到材料带来的开放性,又能体会到具体任务指令的限制性,有利于考查考生的思维品质。考生可在任务指令限制下,针对其一展开论证,也可结合材料,深入挖掘,向外延展,提出自己的观点。立意高下,全在考生思考的深度及广度,是否能够对材料进行思辨性解读。
参考立意
切题立意:
1.勿结网自缚。
2.精心织网,独善其身。
3.突破束缚,成就自我。
4.蛛网虽小,网罗天地。
5.织好小网,济以天下。
6.织好生命之网。
……
偏题立意:
1.脱离具体情境,未结合“网”的内涵阐发思考。
2.偷换概念去谈坚持、执着等。
审题
限制性
1.真实情境的限制。题目以对蜘蛛织网的不同认识和评价设置具体情境,引导考生辩证思考。考生在写作时要围绕这一情境发表看法。可围绕两种人的观点进行辩证分析,权衡取舍,提出自己观点,在阐释“网”的内涵的基础上进一步思考,将思维引向深处。脱离材料中关于“网”的认识评价,空泛议论、套作、“嫁接”其他概念均属于脱离情境限制。
2.典型任务的限制。作文明确标题“网”,题目不可更改;任务指令“你是怎样看待这‘蛛网’的”,提示考生在写作时要始终围绕材料中所讨论的“蛛网”思考、感受、议论,体现思考的广度和深度,进而实现思辨性写作;材料中的“蛛网”只是一个比喻,考生的的思维落点应在“人生”感悟上;材料中两个“有人认为”均为发表见解,考生也应在此基础上谈谈自己是怎样看待这“蛛网”的,文体宜为议论文。
开放性
1.立意角度开放。作文材料是典型的观点表述型,“有人认为……也有人认为……”是两种截然不同的观点,命题者并未对两种观点厚此薄彼,任务部分也没有太多限制,因此考生可针对其中一种观点阐述自己看法,结合自身思考,深入挖掘材料内涵;也可围绕材料中的两种观点,延伸思考,提出自己的第三种观点;还可以综合论述;此题不可局限于“蛛网”,可由“蛛网”谈“人生之网”,这“网”可能是束缚、作茧自缚,对自我处境的一种“围困”,为自己编织的一种人生罗网,正如材料中第一种观点;可由“蛛网”联想到“生活之网”,反其意而行之,这“网”是自我生活的一方天地,虽小却可独善其身,突破自我,实现人生价值,一方天地铸就人生精彩。也可对两种观点进行比较权衡,更具思辨性,更有厚重感。
2.联想和思考的角度开放。根据材料对“蛛网”认识的两种观点,考生可以类比联想。如从“束缚”这一角度,考生可联想到“作茧自缚”“坐井观天”以及现实中为了利益而编织的的“人脉网”“关系网”,自己精心编制的网最终却成为禁锢自己的牢笼;也可更广泛深入地展开联想,如历史上商鞅变法最终却落得个坐法自毙的下场……而从第二种观点理论,可由“蛛网”联想到人类织网,人类织网是为了约束个体、向善向好,阐释“网”的积极价值。此外,人类又能不囿于此,在方寸之地超越自我,成就一番大事,实现小我和大我的融合,上升到家国情怀。总之,考生立足点不同,联想和思考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