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易搜欢迎您 - 轻松快捷 分享智慧

张扣扣案件材料作文范文及解析

发布时间:2023-3-17 16:34

1996年,张扣扣的母亲汪秀萍与王正军的二哥王富军发生争执,引起厮打。在打斗中,王正军用木棒猛击汪秀萍头部,致汪某倒地并于当晚死亡。法院判决,被告人王正军犯故意伤害致人死亡罪,因其当时尚未满十八周岁,依法获得从轻处罚,被判处有期徒刑7年。

22年后,即2018年的除夕,35岁的张扣扣不忍母亲惨死、不满王家赔偿、不服法院审判,为了复仇将王家父子三人杀害。2月17日,张扣扣投案自首。

2019年1月8日,汉中中院一审当庭判处张扣扣死刑,张当庭上诉。4月11日,陕西高院驳回上诉维持死刑判决。2019年7月17日,最高法院裁定核准张扣扣死刑并执行。

这一起震惊全国的杀人大案引起社会极大反响。对于整个案件,人们讨论的焦点是:张扣扣这样做到底是江湖侠义,还是违法犯罪?他是手刃仇敌、快意恩仇的英雄,还是暴力野蛮、十恶不赦的恶魔?

请结合案件事实与社会现状,对上述讨论进行比较与分析,谈谈自己的看法、思考和认识。要求:题目自拟,立意自定,文体自选;不得抄袭和套作,正确使用标点符号。

张扣扣案件看法高中作文800字《犯罪不能被美化,“侠客之心”当揖别》

犯罪不能被美化,“侠客之心”当揖别

(题目旗帜鲜明,形式对称,具有美感。)

“张扣扣事件”发生后,部分网民断定当年司法不公,张扣扣杀人情有可原;一段时间,舆情一边倒地美化其为母复仇的行为,认为他是“英雄”,甚至一窝蜂地为其叫好。(引用材料,精准取舍,摆出舆情的一个方面,为下文剖析、驳斥竖起靶子。)

这种舆情看似盛赞侠客行为,富有人情味,实则是只看现象,不解本质的肤浅见解。行凶杀人,是最大的灭绝人性;美化这种行为,是人情味的最大缺失。(直抵问题本质。)

先说对当年司法不公的断定。其实这只是部分网民凭个人感觉的主观臆断。大量事实告诉我们,个体的认识能力是有限的,有许多隐秘的事情我们并不知晓,因此个人对于正义的理解往往是片面的。凭借个体对正义的有限理解去匡扶正义,很有可能出现灾难性的后果。(分析了个体认识能力的局限性并指出其可能引发的严重后果,见解独到,有思想深度。)

再说为张扣扣叫好的举动。在这种声音中,有那种“围观不嫌事大”的起哄心态,更有不顾法律、不计后果的戾气。当今,我们已经迈入法治社会,虽然仍然存在司法权可能被滥用的事,但作为一种社会大环境,“权大于法”已经是过去式,不能再用一些陈旧观念来评判现代人的行为了。“冤冤相报”的江湖已经远去,没有必要留恋。张扣扣案的恩与怨只有法律能了断,法律也是最终的回答。(理性分析了围观者的心理,缜密论证了法治社会的现状,批判了“冤冤相报”的江湖戾气。)

在自媒体盛行的当下,一些舆论的确有种不好的习惯,即宁愿相信自己的直觉,也不愿意听取常识的召唤。在各种缺乏事实根据的主观猜测,同经过一系列调查侦办流程之后的官方认定意见之间,这些舆论有时候就是喜欢“我不听、我不听、我不听”式的撒娇。吊诡的是,这些论者批评的就是当年法治不彰的无奈状况,结论却是对破坏法治的张扣扣大加赞赏、同情有加,你们到底是尊重法治,还是信奉血债血偿的丛林法则呢?难道人们都要用私刑去杀人报仇吗?以歌颂非正义的方式来维护正义,想起来就让人齿冷。(由特殊到一般,对舆情进行了分析批评:相信直觉、主观猜测、罔顾常识。结尾敏锐地抓住了错误舆论的疏漏,用矛盾法“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令人击节叫好。没有板着面孔说教,论证语言庄谐并用,易于读者接受。)

还有人盛赞张扣扣为母杀人是“孝”的极致表现,这其实很可“笑”。试想一下,作为父母的唯一男丁,丢下白发苍苍的老父去为已逝的母亲复仇(其后果是可想而知的),那么还有谁能给父亲养老送终呢?你说他孝吗?他其实就是个愚夫鲁夫。(换一种角度驳斥了美化张扣扣为母复仇是热爱亲人观点的虚伪性,可谓一针见血。)

值得注意的是,不仅是张扣扣案,很多社会热点事件都是汹涌的舆论能量被单薄的事实所挑动,但真正撬动民间舆论观点发生变化的,还是官方的及时回应,以及媒体对事实的报道。这提醒我们,无论是宣传部门、传统媒体还是自媒体,都有义务将舆论思维拉回到事实与法治的路线上来,要意识到话语权的分量,秉持专业性。媒体更应该平衡、翔实地进行报道,而不应渲染情绪。作为网民,我们要知道用法治思维办事、以法治思维解读才是现代社会的应有之义。对突破法律底线的行为应当有鲜明的态度,在古道热肠之外,不能混淆是非,要多冷静思考。[“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多为时评,其基本结构依然是论说文的三段论:提出问题(引论)—分析问题(本论)—解决问题(结论)。但从作文实际看,许多考生往往提不出解决问题的方案和措施;或者只是蜻蜓点水、浮光掠影、一带而过,使作文留下虎头蛇尾的遗憾。这段文字对官方、媒体提出了具体可行的解决方案,对网民提出了应该秉持的思想方法,并且由此及彼,拓展到一般社会热点事件,使论证说理具有了普遍意义。作者顾及全面,思维缜密,写得入情入理,令人信服。]

只有法治才能让人告别“侠客之心”,只有法律才能解开“张扣扣案”的“死扣”。也只有尊重常识,尊重事实,理性思维才能解开舆论场上的“死扣”,才能让我们不盲从,不戾气,从而做正确言行的导航人。(总结全文,使结构完整。文易搜编辑)

张扣扣事件看法反思作文1000字《枪响之后,人生便不能重来》

枪响之后,人生便不能重来!

恩怨荣辱,俱在灰尘。

——《天龙八部》之智光箴言

张扣扣案终于尘埃落定,但张扣扣一去不复返了。无论他是复仇的英雄,还是杀人的恶魔,他首先都是一个生命,一个呼吸着空气、沐浴着阳光的生命,他从此离开了人世间,一桩本可以避免的悲剧,却让可以演绎更多故事的人生戛然杀青。张扣扣的人生,再也不能重来。

张扣扣是大英雄吗?

且不说英雄要有救世胸怀、报国情怀这些高尚的品格,单就连伤三命、任性杀戮而言,张扣扣本人也许都不会接受这个明丽的光环,毕竟他冲破了法律的红线和社会的底线,给他人、给亲人、给所有人带来了泪水、惊恐和震动。漫长的二十二年洗涤不了他身上的怨气,冷却不了他滚烫的“孝心”,复仇的怒火一定要点燃吗?用大爱去化解仇恨,是圣贤;用法律抚平仇恨,是智者;用仇恨对抗仇恨,是大英雄吗?《天龙八部》中的大英雄乔峰,为了查找杀死自己父母的带头大哥,一路追寻知情者,于是知情者一路毙命。当他遇到智光大师,大师念道“恩怨荣辱,俱在灰尘”,用佛法开导他,用宗教智慧启迪他,用牺牲自己性命的方式来化解仇恨,帮他走出复仇的旋涡。

张扣扣是大恶魔吗?

你可知他本是一个纯真善良的少年,只因为一场命案,恶魔从此走进他的梦里,住在他的心里。我们应该哀其不幸,因为他是害人者,也是受害者。他的心灵是孤独的、扭曲的。他需要理解,需要公平,需要关爱,需要倾诉,需要救助,需要的太多太多,但得到的太少太少。他最终翻不过人生这沉重的一页,虽然他已经三十五岁了,但他永远活在十三岁的那一天。所以,当死刑判决的法锤落下时,我们禁不住为他流下泪水。

但愿张扣扣是最后一个张扣扣!

他的故事就是一部生命启示录:人,要有血性,但不能有魔性。有血性是大丈夫,有魔性就会制造血腥。血性和血腥只是一念之间。在人生剑拔弩张的时候,在人生不能承受心灵阵痛的时候,我们一定要冷静思考,理性行事,看清自己将要亮剑,还是举起了杀人的屠刀。从辱母杀人案到昆山砍人案,从于欢到于海明,面对不尊重和破坏社会规则的黑恶势力或者横行霸道、争强斗狠的亡命之徒,他们绝地反击,以不退让的精神给予犯罪分子迎头痛击,因为合法正义不能向不法非正义低头弯腰。于欢和于海明的亮剑精神赢得法律的宽赦和舆论的压倒性支持。但是从马加爵到周凯旋,都是因为一句话、一个心结播下仇恨的种子,诉诸暴力解决纠纷只能让生命的花朵枯萎在最美丽的春天,给世人留下不尽的唏嘘与叹惋。

所以,朋友啊,面对可以避免的悲剧,就请您放下手中的匕首,拿起法律的武器,用人生最智慧的道具将它演到合幕。

因为枪响之后,人生便不能重来!

关于张扣扣事件的作文解析

这是一道对比分析型的任务驱动材料作文题,既有对写作者人性的拷问,又有对写作者理性的考验。如何认识案例中的主人公并评价舆论对主人公的定位,体现了写作者的价值观和人生观。阅读、分析材料的时候,要有整体意识,既要了解案件梗概与要点,又要顾及舆论评价与倾向,在写作中周密思考、严谨行文,既以情动人,又以理服人!

参考立意

在审题立意上,可以从以下角度考虑:

案例个体方面:冷静思考,理性行事。王家兄弟当年与张母发生争执,不该冲动之下棒打其头部,致其死亡,也使自己入狱。张扣扣心怀仇恨,但其行凶杀人,以恶报恶,以恨易恨,以暴制暴的举动却是错误的,而应通过法律途径解决个人诉求。从这个角度来说,张扣扣不是英雄。

相关机构方面:保证司法公正,是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最后一道防线;关注心理健康,应该引起家庭、社会、政府部门的高度重视。张扣扣的杀人行为和杀人动机有令人悲悯的复杂成因,塑造健全人格、养成健康心理成为摆在社会面前的一道大题。从这个角度来说,张扣扣不是十恶不赦的恶魔。

社会舆论方面:客观与全面是看清真相的双眼。不论是义愤填膺地为其贴上“杀人恶魔”的标签,还是情动于衷地给其戴上“英雄豪侠”的高帽,都要从事实的真相和细节出发,结合国情、国法谨慎定论,客观分析、全面关照,不能人云亦云,更不能有看客心理。

偏题立意:

1.珍爱生命。(偏离题意,材料强调的是人情与国法的调和与统一,而非生命的意义和态度)

2.罪与罚。(曲解材料,材料强调的并不是因果报应,或者是对封建社会复仇特赦的推崇与赞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