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易搜欢迎您 - 轻松快捷 分享智慧

育儿理念冲突材料作文范文及提纲

发布时间:2022-10-11 10:24作者:2018年深圳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

在某景点,一对外国夫妇和一对中国夫妇在长椅上坐着休息,他们刚刚学会走路的孩子在一边玩耍,一不小心两个小孩都摔倒哭了起来。外国父母仍然在一旁聊天,好像没有听到看到;中国父母忙上前把两个孩子都扶起来并轻言安慰。这对外国父母对中国父母很不满地说:“就应该让孩子自己爬起来。你们把他扶起来,只会造成孩子对周围人的依赖!”中国父母也非常生气,回答说:“你们这样的父母太冷漠,孩子心里会很受伤,他会怎么看这个世界!”他们的争执引来很多人围观,大家议论纷纷。

这场育儿理念冲突的背后,却有着深层文化因素。对这种冲突,你会有怎样的理解或感悟?产生了怎样的联想与思考?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中外育儿理念冲突作文《育儿观背后的文化密码》

育儿观背后的文化密码

如果找一个事例来论证中国父母和外国父母的最大不同,材料中的事例无疑是最好的注解。相较于中国父母育儿时的处处呵护,外国父母则是大胆放手。育儿观,从来就不是一个单独存在的观念,而是多种因素合力的结果。中外迥异的育儿观背后,文化是最大的“推手”。

不同民族文化形成的家庭观念,是破译这种不同的密码。

中国农业经济的特点,孕育出重血缘重集体的文化传统。就如费孝通在《乡土中国》中提到的,“团体是超于个体的存在”。家庭是社会团体最基础的单位,血脉相连的亲人属于人际关系中最亲密的“圈子”,“父慈子孝”的相互扶持,是最重要的伦理道德。这样的家庭观念绵延几千年,早已成为中国人重要的文化基因。且看当今的中国,孩子上学工作、结婚生子,哪一个都少不了父母的身影。更何况年幼时摔倒哭泣。同样,孩子对父母的养老也是义不容辞、责无旁贷。家人始终是一个密不可分的“整体”,是国人无须思考的“集体无意识”。

而西方在文化上重“个人主义”,即个人对自己的行为负责。他们将个人的自由和权利看得极其重要,主张“自我独立的美德”。这种文化中,一个人先是独立的个体,然后才是某个集体的一分子,家庭也不例外。纪伯伦在《论孩子》中写到,“你们的孩子,都不是你们的孩子,乃是‘生命’为自己所渴望的儿女”。在这种思想的影响下,材料中外国父母的做法就很好理解了:哪怕是一个幼儿,跌倒了爬起来,是个人的能力范畴,自然无需别人插手。

我认为,两种育儿观都教育出无数优秀的人才,都有属于自己“忧与爱”,不宜简单地肯定一个否定另一个。西方父母因孩子更独立而负担减轻,但关系稍显疏离;中国父母虽操心多,但能享受到脉脉的亲情。况且,育儿观从来都不是固化不变的“非黑即白”。相信不少中国家庭也都如材料中外国父母一样,鼓励孩子独立;也有很多外国家庭,远比材料中的中国父母更保护孩子。

因此,材料的事例可以作为整体特性的某种写照,但未必能代表各个具体的家庭。对于父母来说,与其围观议论“中外育儿观大不同”,不如从孩子的自身特性出发,选择最适合孩子的育儿之法。胆小脆弱的,及时抱起安慰;活泼独立的,笑着看他爬起。

除了文化传统,社会环境、家族习惯、父母的性格经历等,都会或多或少地影响着家长的育儿观。但无论何时,孩子本身的特性,才应是育儿观形成的决定因素。

中西育儿理念冲突思辨作文1000字

取长弃短缔造经典

——中西相携成就未来

中国夫妇马上就把摔倒的孩子扶起的做法却遭到自己孩子摔倒就不扶的外国夫妇的责备,扶与不扶引起众人的见仁见智。面对这场育儿理念的冲突,若能取两国之长补己之短,便可缔造经典!

人生漫漫,世事艰难,开启征途之时,若有人给以帮助,便可助其跨过“雄关漫道”。孩童初临世界,胆怯弱小,必要时帮力一把,让其备感温暖和希望,充满感激和信心。面对满身泥泞且泣涕涟涟地费力爬起的幼孩,父母及时上前提携一把,便可让其笑脸绽放迈步未来;面对父亲认为糟糕透了的巴德的处女诗,母亲以“精彩极了”来赏识儿子,使其自信而自在地畅游文学的海洋;面临无法逾越跌落就伤筋动骨的绝壁,羚羊父母以自己为跳板,让年幼的羚羊轻松跃过拥抱世界。不管高等人类,还是低等动物,关爱孩子,不希望孩子在现实生活中受到太多伤害,父母不失时机地护犊子,能帮助自己的孩子摆脱困境和脱离险境,这是自然本能的第一反应。这种及时雨的帮助方式,不仅能让孩子勇敢面对现实敢于正视困难,而且还给困境中胆怯而顾虑重重的孩子以动力和信心,热血和希望。中国夫妇扶起摔倒的孩子彰显父母对孩子的浓浓爱意,这是一览无余的让子女成人之爱!

心怀梦想,前景朦胧,玉汝于成之际,尚要外力相助,更需要个人艰难困苦中的精诚所至。成才过程中的孩子,会遇到数不胜数的困难与挫折,他们的跌倒绝不会只有一次,如果经不起生活的洗礼,回回跌倒,次次扶起,便会产生跌倒不起的心理。与其让孩子做温室里的花朵,不如让之风吹雨打日晒,成为“大雪压青松,青松挺且直”的乔木。尽管“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身着缊袍敝衣的宋濂却能“以中有足乐者”,最终成为明初三大文人之一;尽管饱受众人嘲讽且身高不足一米,却仍坚守要成为优秀棒球手梦想的埃迪·盖尔积极主动地拼搏争取,最终成为了“棒球之王”;尽管严重口吃而又面部畸形的形象,“把快乐带给了别人而把孤独留给了自己”的罗温·艾金森激情演出,成为世界喜剧电影史上的标杆人物。无论古代中国或是现代外国都昭示着“只有经历地狱般的磨炼,才能炼出创造天堂的力量;只有流过血的手指,才能奏出世间的绝唱”;只有勇敢地独立奋斗,才能缔造绝世的经典。外国夫妇不扶自己的孩子是为了培养孩子独立自主的能力,这样冷漠的方式虽淡化父母之责,却发挥了孩子的独立和激发了孩子的潜能,让之亲力亲为,成为生活的主人。外国夫妇这看似冷漠的背后却蕴含着对孩子未来成才的深沉的爱,这是不善言表的让子女成才之爱!

“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凉风冬有雪”,相比之下,任何事物都有其独特之优点;“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相较而言,任何东西都有其狭隘之短处;只有因地制宜,因人而异,取长弃短,才会缔造人生经典!

放眼当下,观看中外,中外教育成了翻版:小时候不吃苦,长大定吃苦;小时候吃了苦,长大不吃苦。小时候接受父母的关爱与帮助的孩子,虽然避免一些“风浪”能快乐成长,但长期养成的依赖导致其缺少应有的社会竞争力与迎难而上的挑战力,即使长大成人却无法成才,宅在家里的啃老情况已成为中国青年不可小觑的现象。而现代的外国青年,小时候就有从那摔倒就在那爬起的意识的孩子,从小就养成自己的事情自己办的独立行为,自己动手解决问题的能力让之敢独行天涯勇于创新,虽实现自我价值,却让亲人疏远和亲情冷漠,虽能自我成才却难以成人。孩子是父母的心头之肉,家庭的希望之星和民族的未来之源,锻造孩子成器是父母此生最大而且最为重要的任务。爱孩子,既要给其现世长大成人的快乐,又要给孩子将来的成才法器。中国的育儿之道易于成人,外国的教子之法便于成才,何不取长弃短,因势利导将中外的教育良方——让孩子成人又成才之道——鱼和熊掌兼得呢?

扬中外之长,弃中外之短,中西相得益彰,才能缔造盛世经典!

(福州延安中学高二(2)李艺鸿)

育儿理念冲突解析

这是一道很典型的通过社会现象类材料考察学生思辨能力的作文,也是近几年高考作文的一个热点题型。考生在遇到此类作文时要尽可能学会用全面的、辩证的、发展的眼光看问题。

审题

01

限制性分析

★内容层面

这场育儿理念冲突的背后,却有着深层文化因素。

①育儿理念冲突应该是文章的起点;

②深层次文化因素应该是文章的重点;

③既然是“冲突”,那最少是两方都要涉及。

★思维层面

⒈这场育儿理念冲突的背后,却有着深层文化因素。

①育儿理念是深层文化因素的折射或缩影。

②育儿是“小”,深层次文化是“大”,要求考生以小见大。

⒉对这种冲突,你会有怎样的理解或感悟?产生了怎样的联想与思考?

①明确了思考的中心内容:这种冲突,具有排他性,即是这种而不是那种或那些种。

②理解、感悟:针对这种冲突的感想与体会。

③联想或思考:针对或由此生发的理性认识。

02

开放性分析

⒈在中西文化冲突(融合或交流)视角下关注(评价、权衡、选择)家庭教育(育儿理念)。

⒉从育儿理念(家庭教育)角度关注(评价、权衡、选择)中西方文化因素(融合或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