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江苏高考满分作文《怀想天空》(58分、机巧之美)
这篇文章的突出之处可以用三“美”来阐述:
一是立意的机巧之美。
作者一下笔便将自己所怀想的天空作了直截了当的界定——宋词的天空。之所以说其立意是机巧之美,而不是新奇之美,原因在于,宋词的博大与精深,其中所承载的丰富的文化内涵,早已打动过无数人的心,感念之、陶醉之、咏赞之,算不得是什么新鲜的话题,但作者却能巧妙地将其嫁接到文题之中,以怀想去支撑起情感共鸣的一片天空,这恐怕不是人人都能想到与做到的。
二是结构的整饬之美。
文章总体结构上采用了总分总的模式,开头引入,结尾总结照应、升华情感,中间主体部分分层而述。整饬的结构固然能产生整体效果,让读者快捷地把握作者的思路,但这种纯形式上的技巧卖弄不是作者的追求,在另一层面上我们应该看到,作者采用这种模式是有其匠心的。文以意起,可谓意念在先,所以开头必然要总说;尾段意尽笔收,自然还应回窥文首,所以必然要照应;主体之中因非感悟一位两位词人,只能分出层次,一一道来。这里让我们看到,任何形式的追求与翻新都必须以服从于内容为旨归。
三是作者的感悟之美。
任何一篇文章都是作者思想、情感、情趣的载体,唯有如此方能打动读者。本文作者很善于将自己的思想、情感、情趣融合到文章的叙写之中,以真切的感悟、独到的认识作为一根串联文章的红线,牵引着文脉归于一体。且看,读李煜,作者说:“我读懂了那一份悲,那一份孤独,让我的生命中有了一份不会经历但却体验过的情感。”读辛弃疾,“那一份壮志难酬让我悲伤,那一份痛苦让我难过”,感悟到“也许,灵魂正是这样开始成长的”。读苏轼更是感受到“每当我读到他的词时都会感到如同海风拂面,吹尽我身上的琐屑与世俗,让我飞得更高”。可见,作者在字里行间始终聚焦着对人生的思想,对生命的感悟,故而使全文洋溢着一份情思之美、内蕴之美、感悟之美。
怀想天空
在浩如烟海的文学作品中,总有那么一群美丽的精灵,以它们动听的声调、变幻的格律,引领着我在那片天空中飞行。
这些精灵有一个美丽的名字——宋词。
已记不清是怎样认识宋词的了,只知道自己已深深地迷恋于宋词那飞扬的文采,深切的情感;只知道自己在平凡的生活之外,可以在这片天空自由地飞行,自由地呼吸。
我爱读李煜——那个孤独悲伤的词人。国破家亡的痛苦让他的词如淬火升华,再不是那唱尽繁华绮梦的靡靡之音,而是一种痛彻心扉的悲鸣。“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李煜唱遍愁情,吟遍悲伤,但当不知多少帝王的楼阁都在历史的风雨中消散时,唯有他,赢得了永恒。读李煜,我读懂了那一份悲,那一份孤独,让我的生命中有了一份不会经历但却体验过的情感。
我爱读辛弃疾。辛弃疾,每每走近他的词,都会感到剑气逼人。如同一把龙吟剑在匣中长啸。我读到他的豪情:“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我读到他的壮志未酬:“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身前生后名,可怜白发生。”我读到他的痛苦:“把吴钩看了,栏杆拍遍,无人会,登临意。”是啊,纵使栏杆拍遍又怎样?你本是一位旌旗拥万夫的将军,却只能在梦中挑灯看剑,回到吹角连营,岂不悲?辛弃疾,那一份壮志难酬让我悲伤,那一份痛苦让我难过。也许,灵魂正是这样开始成长的。
我爱读苏轼。每每读到他的词,总是会看到他舞动长袖,潇洒而又孤独,而那一轮让他迷恋的明月,在我将痴时跌落至我的掌心。我喜欢读他的“明月几时有”,我更爱读他的《念奴娇"赤壁怀古》,一句“大江东去”唱红了关西大汉的脸,一句“早生华发,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唱尽了所有的无奈。苏轼是豁达的词人,被贬黄州,也许彷徨,也许失意,但最后,他站得潇洒,站得笔直。他的旷达让我每当读到他的词时都会感到如同海风拂面,吹尽我身上的琐屑与世俗,让我飞得更高。
我爱读宋词,喜欢李清照的“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喜欢柳永的“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喜欢晏殊的“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小园香径独徘徊”,喜欢宋词那一份婉约,那一份豪迈,那一份愉悦,那一份悲伤。喜欢在清冷的灯光下,翻开一本宋词,让自己深入那隐没寂寞繁华的文字之中,让自己的灵魂自由地飞翔。
平凡的生活中,我知道我有一片天空,可供我自由呼吸,自由品味,自由感悟,自由成长,自由飞翔!
我爱宋词,爱在它的天空中自由飞翔的感觉。
基础等级
切合题意
文章对材料及文题的把握十分准确,巧妙地界定了天空一词的含义。
内容充实
文章围绕宋词的天空,写出读李煜、读辛弃疾、读苏轼以及读李清照、读晏殊等的个性化感悟,引用了不少词句,并融入自己的情感,内容饱满而生动。
发展等级
深刻
透过现象
深入本质
作者对这些词人的认识是深刻的,并没有浮于词句的表面,如说李煜“唯有他,赢得了永恒”,说苏轼“站得潇洒,站得笔直”等。
有文采
善用修辞
文中多处运用了“引用﹢排比”的修辞,抒发了作者对宋词的喜爱之情。
现场评分:内容20分+表达20分+发展18分=58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