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海南省高考满分作文《绚烂孤立中的心灵》
今年海南的高考作文----科学家的创新与创造,我以为是一个很低水准的命题,作为中学生耳熟能详的科学家就那么几个,所以这片议论文的论据和材料我想会差不多,存心不想让大众创新。牛顿,爱迪生,爱因斯坦太老了吧,说说近几年的霍金,我想同学们对他的了解也大多限于《时间简史》,但这更接近发明和发现,与创新创造有区别。再想想华裔诺贝尔得主吧,似乎不太了解。对于近代中国的科学家,竺可桢、钱三强、钱学森总觉得强调的是勤奋和刻苦。想联系下社会科学家吧,似乎还不明确,文学家包括吗?文艺工作者呢?发明创造算创新吗?会偏题吗?我想拿到题目就要在这些定义上纠缠好久,这样的审题毫无意义。
推荐此文的理由是他巧妙的避开了上面所讲的郁闷之处。没有在绞尽脑汁想那些科学家的事例上浪费时间,另辟蹊径的谈到科学家创新创造面临的环境压力和自己本身的问题。
作者很会给文章命题,绚烂的孤立,有文采很诗意。引人入胜的效果很好。文章的分析是渐入式,层层深入的阐述原因与现状,过渡自然。语言简洁精炼,无过多的赘述。结尾的议论加抒情,感情真挚,哲理深刻。
绚烂孤立中的心灵
----论科学家的创新与创造
我曾经问过老师这样一个老生常谈的问题,“为什么古代中国文明中已经清晰地出现了科学和技术的源头的情况下,而现代科学是在首先在欧洲发展而不是在中国”。
“李约瑟的结论是中国形式的“官僚封建制度”阻碍了现代科学的发展。同时欧洲大师们之所以离开他们习惯的欧洲,到被认为有点野蛮的美国,起重要作用的还是美国与欧洲的气氛不同。因为自由宽松的环境。”老师如是说。
这让我想到一部影片<<美丽心灵>>。我并未过多关注片中的主角---精神病患者,却被普林斯顿的大环境深深吸引。独立的研究精神、自由的探讨气氛,以及宽容的人生态度。对于学生,当时数学系主任solomonLefschtz不是要把他们培养成专业人士,而是要他们成为有创见的一代大师。这就是普林斯顿这所名校的美丽心灵-----高度重视独立思考和独创精神,我想这也应该是一个科学家的美丽心灵。
墨守陈规和等级森严的儒家传统,留给中国社会长远的阴影。而过度的谦虚和遵奉权威又是一个传统中国的必要礼貌,对于当今的中国还是“余威震于殊俗”,荼毒不浅。曾经看到过这样的评论:“中国现在的情况,其实是不需要创新科学家的,只需要一种特殊的科学家,就是专门填补空白的事情的科学家或者工程师。”我想填补空白和创新创造并不矛盾,而且更多的应该是创新。好像,有人开了一条路,我们走在上面,开路者铲除了荆棘,我们来栽种鲜花,把路拓宽,把角落里的灰暗删除。这又何尝不是一种创新呢?但是这样的不利于创造发明的环境仅仅是外部因素。
他们在已有成就下笼罩的光环,有时会让他们止步不前.因从事领域的高处不甚寒,无疑,科学家的创造会很孤立,确切的说是一种绚烂的孤立,所以成为一个坚持创新,不断创造的科学家不得不是孤寂的.
但是没有创新,哪里来的创造发明?创造力又从何谈起?
一个没有创新的科学家将永远不会有更多的空间去独立思考和开辟独特的科研途径,永远不会有自己的领域。
我相信若拥有一颗坚持创新的美丽心灵的科学家将无往而不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