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江苏满分作文及点评《语言需除尘》(干净利落)
语言需除尘
如果灰尘遮掩了面庞,除尘是唯一的方法,如想陈旧不再,就得除尘。语言也需除尘,除陈。
我们来看看平日里的大扫除,洒些水让漂浮于空中的尘土沉降在地上,随后奋力挥动手中的扫把,一幅英勇将士决心横扫十万尘土大军的模样。经过这样的努力,地面终于干净了起来,我们亦会因这样的场景而感叹自己多能干,然而这样的整洁又能维持多久呢?在没能了解真正原因之前,我们仅做了除尘。
其实,我们语言中的尘埃,太多太多。“尼玛”“屌丝”“逗比”“2B青年”,你可经常听到?你可经常脱口而出?语言的尘埃,就这样在空中游荡,像幽灵一般,不愿离去。
空气中浮动的尘埃,家具上跌落的杂质,一些陈旧的生活方式,都加大了尘埃的比例。追求语言的猎奇、轰动,恐怕更是陈旧想法的生动体现,标题党的盛行,莫能例外。假若,我们仅仅除掉浮于表面的尘埃,不除去陈旧的根源,也只能应付得了一时,应付不了永远。
真正的除尘要除陈。有的人以为用几个造就死去了的名次术语,就显得有文采,有厚重的文化,其实,正好相反,语言总该鲜活,如初秋芋艿叶上滚动的露珠,晶莹,透亮,诱人。“茴香豆”的“茴”有四种写法的孔乙己,在今天似乎又有了生机,“文化”的“文”非要捺上加亮点,“莅临指导”的“莅”非要加三点水,这是彰显什么呢?彰显木乃伊的霉味吗?本来一见空气和阳光就化的语言,披着文化的外衣,“卷尘(陈)重来未可知”?!
看得见的“尘”易除,看不见的“陈”难除。
扫除内心的“尘”“陈”,尤为紧迫。一个人、一个民族如果只是靠陈旧的语言来装点门面,有时候眉飞色舞,有时候扬扬自得,可以博取邻人或友人的几声喝彩,便不知西东,不知南北,到头来,恐怕只会自取其辱,身败名裂。语言,不要故步自封,更不要钻进故纸堆,撷取几只蟲书虫,充当才高八斗,让人顶礼膜拜。
把头低下来,到黎民百姓中听听去,撸起袖子加油干,板上钉钉,多么形象,多么有力,这就是生活,这就是语言的生活,这就是新语言诞生的良田沃土。
语言,要除尘,要除陈,还要有清新剂——回到民众,沉到民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