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易搜欢迎您 - 轻松快捷 分享智慧

2018江苏卷高考满分作文《此时无声胜有声》(68分)

发布时间:2021-3-30 10:00作者:江苏考生阅读:820

层次清晰,文采斐然。文章开篇总起全文,然后以仓颇造字引出无声语言—文字的魅力,再由日本徘句、中国各经典作品进一步拓展思维,反映文字的意义,最后引出文字的传承,整个内容思路清晰。同时,考生在表达上能够做到文采斐然。具体分析时,多处引用经典著作及名言,增加了文学底蕴,并以凝练简的语句,对话题进行分析,表现出生动的文采。

内容充实,纵横捭阖。“此时无声胜有声”这一标题,凸显了无声语言的魅力。具体分析时,围绕文字的神奇作用,选择大量典型具体的作品及人物事迹,对文字的具体功能进行了全面思考,展示出文字带来的无声的力量。考生积极调动写作思维,充分展开联想,在整个写作过程中旁征博引,给人一种纵横捭阖的写作气势。

阅卷评分(一类文上):内容24分表达24分发展20分总分68分

此时无声胜有声

语言真是一种奇妙的东西,它可以让人的心相互连通,让人类的世界变得不再封锁,让文明诞生,让文化流传。

文字,是诠释生活的无声语言。《淮南子》中记载,仓颉造字后,“天雨粟,鬼夜哭”。老天为祝贺人拥有了智慧而降下粟米,鬼怪因怕自己所做的恶事会被揭发、记载,因而夜哭。先人的历史以仓颉造字开篇,正反映了对文字这种无声语言的虔诚之心。

有时,这种无声的语言比滔滔不绝的讲话要来得有效。日本文化中的俳句以短小精悍而意蕴悠长的特点著称于世,它具有一种独到的禅味和意趣,法国作家罗兰·巴特曾称赞它“是最精练的小说”。在俳句作家笔下,风可吟,花可语,鸟自啼,蛙自鸣。俳句这一特点与儒家厌烦滔滔不绝之人的“巧言令色”遥相呼应,还原了文字最本真的模样。

怀着对文字的虔诚,人们赋予了这种无声语言更丰富的意义。遥想当年,《庄子》将物与我之间的距离拉近,把无用之树更为繁茂的道理流传;《易经》以阴阳符号解释万物,促使人们积极探求世界的根本;《三都赋》一出而洛阳纸贵,更是人们对精彩文字的热爱与追捧。屈原在汨罗江畔下笔千言,留下了千古名作,这是他爱国热血的挥洒。鲁迅先生渴望以文字唤醒当时麻木的国人,他笔下字字遒劲有力,如今我们再次品读,他脊梁挺直的形象仍然会浮现在眼前,他的文字正是对中国人的骨气的诠释。

但是,论及文字的传承、这在当代似乎有些可怕。当网络小说动辄百万字,当人工智能作出第一首诗,古人仔细推敲每个字时的虔诚早已不在。这或许是文字诞生时无人预料到的尴尬。所幸,当一些人沉迷于快餐式的“碎片化阅读”时,越来越多的人逆潮流而上,曾有学者说:“世界上从未有过如此多的书,如此多的书店,也从未有过如此多看书的年轻人。”认真读书的人追溯着文字最初的本真模样,为文化带来新的传承。先人对文字的追求与敬畏,也得以流传至今。

我想,仓颉造字时,一定是无声的。他将日月的形态融入笔画之中,是否就隐含了最早一代人对文字的崇敬?起源于千万年前的文字,绵延千年,为人们注入对文化的信仰。这难道不比空洞的言语更有力量吗?

所谓“此时无声胜有声”,正是如此。

1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