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易搜欢迎您 - 轻松快捷 分享智慧

2015上海卷坚硬与柔软议论文《行中庸之道》(观点深刻)

发布时间:2021-4-12 10:50作者:上海考生s阅读:886

观点鲜明,高人一筹。题目新颖,且观点深刻,一下子抓住阅卷老师的眼球,在众多坚硬与柔软的字眼中脱颖而出。开篇简洁明了,提出中心论点:“我们可尽量的靠近中庸之道,来帮助自己修身养性,达到坚硬与柔软间的相对平衡。”从哲学和传统文化的角度立论高人一筹。

思路清晰,思维严密。考场作文写作,不仅要关注考生写什么,还要看你怎么写。这篇文章的本论部分,就是分别从历史、人物和现实三个维度切入,不断开掘,深入剖析,颇具说服力。全文思路清晰,论述严密,立意深刻,堪称议论文典范。

行中庸之道

人心中总有一些坚硬,同时,也必会有些柔软。如何处理对待坚硬与柔软,关乎如何构建出和谐的内心。

行,中庸之道是儒家的一大命题,并贯穿了中国前后五千年的历史。中庸并非单纯的平凡于人世之间,在面对内心的坚硬与柔软时,则迅速逃避。正相反,我们所应做的是在坚硬与柔软之间寻求平衡点,不做一位坚定的偏执之人,也不做一位柔软的优柔寡断之人,以自己正确的认知与态度保持平衡,从而缔造和谐的自我。我们虽然无法全面的参透孔子博大精深的思想,成为圣人,但我们可尽量的靠近中庸之道,来帮助自己修身养性,达到坚硬与柔软间的相对平衡。

以德报怨,可乎?我们一味的用内心的柔软来面对,或者直接逃避这些恶意,可以吗?这自然是不行的。孔夫子在数千年前便给出了答案——以直报怨,以德报德。用我们自身正直向上的品格,作为坚硬的一面去面对怨恨,而用自己的德来报答对方的德行,一味的忍让与宽厚并非是行中庸之道。孔夫子推崇的,便是把握好内心的坚硬与柔软,以恰当的方式来处世。我们若是一味的偏向柔软,那不是君子,而是懦夫。但同时,若一直偏执于坚硬的一面,又有失人情味。古时,有儿子因父亲偷羊养在家中,反将其状告上庭的故事。这便是一味的偏于坚硬,不以柔软中和,导致了忽视亲情的情况。儿子并未寻求到坚硬与柔软的平衡点,以直报德,纵使有了大公无私的美名,却失了重要的亲情,无法造就和谐的内心;只有行的中庸之道,妥善处理这其中的人际关系,处理好坚硬与柔软的平衡方可造就平和的内心。

所谓中庸之道,并非只认同社会中不美好的一面,而是以内心中的正直品格来面对、来处理。我们总爱抱怨这个社会的种种不公,抱怨这个社会的种种不足给自己带来的伤害。但我们又不敢勇敢的站出来维护公平,只因一时的怯懦而逼迫自己安于接受不公。这并非行中庸之道,而是没有处理好内心的平衡,在不公发生时过于柔软,又在不公发生后大放马后炮,从而展现自己内心坚硬的一面。这种矛盾的心态又如何来造就和谐的自我?中庸的真正含义不在于一味的宽厚,或一味的坚持,前者过了便是怯懦,后者过了便是一种劣性的偏执。

正确处理好坚硬与柔软的关系,面对社会中的黑暗面时敢于指出,面对社会的美好之处也学习回报,行中庸之道,才能锻炼出自己和谐的内心。

0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