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易搜欢迎您 - 轻松快捷 分享智慧

2018高考上海卷满分议论文《刍议“被需要》(古今对举)

发布时间:2021-4-6 21:43作者:上海考生3阅读:525

给出良方,破立结合。在陈列了“被需要”给青少年所带来的不利因素之后,考生能够清醒地认识到该如何走出困局并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指明了出路与出口。这样的有破有立,难能可贵。语言精练,富有哲理。特别是文字的最后总阶段,站位高远,发出呼告,既具有深情呼唤之意,更有画龙点睛、卒章显志之功效。视角独到,独出机杼。本文的考生仅仅围绕“被需要”,主要从“困惑”与“怀疑”两大方面展开说理,条分缕析,角度特别,富有新见和说服力。

刍议“被需要

渴望“被需要”的心理在我们的生活中很常见。我认为i,“被需要”的心理反映了青少年成长过程中的一些问题。

“被需要”的心理的产生有时候伴随着困惑。这是从我身边同学的成长环境中体会到的。当一个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意识到本身无法融入群体,就会感到孤单,并且产生想要被需要的心理,即很想被同伴们接纳,很想被同伴们需要,但有时候自己总是孤孤单单一个人。与此同时,就会因此困惑,因此痛苦:为什么自己无法融入群体?是做错了什么?有什么缺点?这样的结果,有的人会借此反省自己、改变自己;但有的人却因此变得敏感而焦急,前者无疑是值得肯定的,而后者对自身是不利的。

“被需要”的心理产生也伴随着自我怀疑。“独来独往,我行我素”被大多数的孩子认为很酷,并且也想成为那样的人。一旦产生了想要“被需要”的心理,就会思考很多东西。他们会怀疑自己是不是缺爱,才会想要被需要;会怀疑自己是不是没有好好学习,却把心思花在想要被需要上面,进而产生深深的挫败感;会怀疑自己的人格魅力不足或者没什么特长而没有人需要自己,才会想被需要,从而变得自卑。

看来,青春不是只有灿烂而张扬的笑脸,这些不为人知的脆弱和孤独,是青春更为现实和复杂的一面。在高度发达的现代社会,精神层面的需要比物质层面的需要匮乏得多。“被需要”心理的背后,恰恰反映了一种孤独,一种寻求知己的欲望。

一个人独处,并不一定会让人觉得孤独。真正的孤独是貌合神离,缺乏情感和思想的交流。因为孤独,才会困惑;因为孤独,才会自我怀疑。对于青少年来说,越长大越孤单,是因为真正懂自己的人越来越少。他们很关心自己在他人心目中的地位和形象,有时候过于重视他人的评价。一方面他们觉得自己心中有很多秘密,不愿告诉别人,有一种封闭心理;另一方面他们又特渴望别人能真正了解自己。这种需要得不到满足时,便会陷入困惑和自我怀疑,产生孤独感,从而产生想要被需要的感觉。茫茫人海中收获一段如马克思和恩格斯、伯牙和钟子期那样精神高度契合的友谊是多么不易!

“被需要”心理反映了青少年在成长过程中人际交往方面的一些问题。希望每一个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都能遇见那个懂你、爱你、尊重你的人:无关性别,无关年龄,重要的是两个灵魂在一瞬间真正读懂了彼此。

1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