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易搜欢迎您 - 轻松快捷 分享智慧

2007年浙江卷高考满分作文《夕花朝拾》

发布时间:2021-3-30 21:17作者:浙江考生阅读:458

作者构思巧妙,视角独特,透过古往今来三位文化名人千古文豪苏东坡、中华民族的脊梁鲁迅、文化行者余秋雨的人生阅历和人格魅力的解读评论,举重若轻地解答了“行走与消逝”的辨证关系,见解独特,意蕴深刻,引人深思。

作者独特的视角是本文的亮点。作者没有乱加堆砌,而是从古往今来的文化名人中颉取三位代表,通过他们的人生来揭示“行走在消逝中”的内涵。各种事例信手拈来,人物评述入木三分,层层深入,娓娓道来,有根有据,有条有理。这显示出作者广阔的涉猎范围和丰实的知识储备,表现出作者深厚的文学功底和较高的评述水平。

文章语言简洁、凝练,结构、层次分明,三位文化名人的人生解读简洁却紧了扣主题。但在人物评说时事例略显单薄,对三位文化名人的人生解读过程中若能将他们人格共通之处点明,效果可能更好。

文章开篇通过引用点题,大气豪迈,主题明确,尔后连分三节对历史人物展开评论,深入浅出,高屋建瓴,文采飞扬,思想深刻,结尾长短句交错,且意味深长,发人沉思,富有表现力。

文章虽然存在一些不足之处,如对苏东坡的记叙稍显冗余,但瑕不掩瑜,此篇实为考场之佳作!

夕花朝拾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

白发渔樵江渚上,惯看秋月春风。一壶浊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

--题记

千古风流人物

每当唱起“大江东去浪淘尽”时,总是让人立即想到他——豪放派诗风的代表:文豪苏东坡。

苏东坡一生去过许多地方,黄州却是他生命历程中的重要驿站,因为在这里,他完成了与自然的一场对话,完成了一次突破。苏东坡成就了黄州,确立了黄州自然美的地位;黄州成全了苏东坡,孕育了一位跨越千年的文豪。

苏东坡因“乌台诗案”流放黄州,过着凄苦孤寂的生活。“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谁见幽人独往来?缥缈孤鸿影。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这是一种无言的孤独,这是一种难以承受的寂寞。面对如此,他内心依然旷达,“吾侪虽老且穷,而道理贯心肝,忠义填骨髓,只须谈笑于死生之际。虽怀坎于时,遇事有可尊主泽民者,便忘躯为之,祸福得丧,付与造物。”这是多么洒脱的情怀!

在黄州经历的一切,他的生命走向了成熟。当豪迈的激情发过了酵,引导千古杰作的前奏已经鸣响,一道神秘的天光射向黄州,一位千古风流人物诞生了。

俯首甘为孺子牛

狂风暴雨中,他挺身而出;刀光剑影中,他巍然屹立。鲁迅——中华民族的脊梁,中国人民的骄傲。“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他用自己的一生标志出一种鲜明而坚挺的文化人格;“寄意寒星荃不察,我以我血荐轩辕”,他把毕生的心血倾注于他至爱的中华民族。

鲁迅的骨头是最硬的,他没有丝毫的奴颜和媚骨,这是殖民地半殖民地最可宝贵的性格。他永远站在寒风中,让世界知道,毕竟还有一种东西叫做,坚持!

当其他的一切都风化成记忆的碎片,他却凝结成一种永恒的图腾烙刻在世人心中。

永远的行者

余秋雨,一位富有传奇色彩的文化行者。浓厚的历史文化情感激励他义无返顾地踏上文化苦旅;深沉的民族忧患意识促使他出走十五年发出了千年一叹。行者无疆,他在行走中追寻文化灵魂;霜冷长河,他在思考中关注人类文明。“在人类面对如此密集的难题时,我期盼有更多的智者承担起真正的文化责任。暴徒可以刺杀甘地和拉宾,但天地间毕竟留下了他们的声音。”

往事如风飘逝,黄昏再美终要黑夜,一切都已过去,但我们至少可以在今朝之间隙去捡拾昨夕之落花,当作一种美好的记忆珍藏心中,直到永远!

0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