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易搜欢迎您 - 轻松快捷 分享智慧

2004年浙江省高考作文真题解析

发布时间:2020-11-23 11:27作者:浙江作文阅读:912

2004年浙江省高考作文真题题目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60分)

有关部门调查显示:某省公众的人文社会科学素养总体达标比例仅为7.5%,与该省的经济发展颇不相称。该调查认为:人文素养反映了一个人的基本修养和品质,体现了人们处理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之间关系的价值观;缺乏人文素养,失落人文精神,必然会制约个人乃至社会、国家、民族的可持续发展。因此,我们在建设物质家园的同时,应高度重视精神家园的建设。

读了上述材料,你有些什么想法呢?请以“人文素养与发展”为话题写一篇文章。可以记叙见闻、经历,谈谈体验、感受,讲述故事,发表议论,展开想象,抒发感情,等等。

【注意】①所写内容必须在话题范围之内。试题引用的材料,考生在文章中可用可不用。②立意自定,角度自选,题目自拟。③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④不少于800字。⑤不得抄袭。

2004年浙江省高考作文真题解析

2004年浙江省的高考作文命题仍然是材料加话题的形式,话题是“人文素养与发展”。话题材料源自2003年浙江省首次公众人文社会科学素养及需求调查的报告。这次调查由浙江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组织,浙江大学人文学院课题组承担,历时一年。这是国内首次公众人文社科素养调查,《人民日报》、《光明日报》、新华社、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等三十余家国内的新闻媒体对此进行了报道,引起了强烈的社会反响。

有人说,这个话题是“老、大、难”,太切近社会热点。也有人认为,人文素养已经讲了很多年,涉及了各个领域,渗透到我们生活做人的方方面面,过于宽泛,是一个天大的话题,让学生谈这个话题是困难的。

人文素养的确讲了很多年,然而人文素养不高仍然是制约当今中国社会发展的重要因素。命题者针对当前社会的道德观、价值观、文化观等方面存在的问题,把话题内容直接指向人文精神,提醒我们“在建设物质家园的同时,应高度重视精神家园的建设”,表现出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忧患意识。

“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白居易这句评价诗文的至理名言告诉我们,文以载道,反映社会现实是作文的天职。人文素养的问题,大至国家民族,小至个人发展,都会涉及。一个人从小学到中学,都会接触到做人做事的道理。作文题目让学生有话说了,但学生却说不出、说不深,大多是在浅层次上谈人文素养,这恰恰说明了人文素养被忽视、被淡化的现实。

“7.5%”这一数据给了我们一个大大的惊叹号。我们必须记住,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最值得人们珍藏的,不是她发达的经济和多高的人均生活水平,也不是绮丽的风光和富饶的物产,而是这个民族的人文精神。浙江省是文化大省、经济大省,有深厚的文化底蕴,“人文素养与发展”这一高考作文话题出自浙江省,意义重大。

人们对高考的关注已经超越了考试题目本身。一年一次的高考作文几乎在引领一个时代的社会道德观、价值观、文化观,往往还能折射出一个民族在特定时代的思想内容和思维方法。

法国的高考作文题颇有参照意义,比如:

能否同时拥有自由和快乐?

艺术活动是不是一种劳动?

语言是不是人类的一种发明?

强加的真理扼杀精神的自由吗?

公民讨论法律是否会对国家构成威胁?

是否存在本能(自然的欲望)?

不同的文化积淀孕育了独特的思维方式、思想内容和审美观,以异域的高考作文题反观,或许能发现另一种思维而对照出自身的不足。

高考作文已经连续五年采用话题作文的形式。把2004年浙江省高考话题作文连接到历史的长链上,可以更加清晰地看出其拓展与创新。

1999年,高考作文第一次采用话题的形式命题,话题是“假如记忆可以移植”,从形式和内容上彻底改变了“八股”的面孔,让学生张开想象的翅膀,放飞思维。但是话题内容离现实比较远,离考生更远。

2000年的话题为“答案是丰富多彩的”,回到了现实,贴近了生活,切合学生实际。但从考生作文看,大多写感受,停留在生活的表层。

2001年和2002年的话题分别是“诚信”和“心灵的选择”,进入了道德思考层面,关注人性,解剖矛盾的人性。

2003年的话题“感情亲疏和对事物的认知”则引导学生对生活进行深层思考,要求展开哲理性思辨。

纵观过去五年的话题作文,可以发现两个明显的走向:从思想内容看,不断贴近生活,深入生活,由对生活的思考,进入到对人性的思考;从思维特点看,从感性思维到理性思考,再到哲理性思辨。

根据这两个走向,可以看出2004年浙江省高考作文题的拓展和创新:超越了“我”,把“我”放到社会中,不仅仅是对“我”的思考、对“我”的解剖,更要直接面对社会进行思考,要思考国家、民族的过去与未来;追求更高的思维境界,思考人文精神,探求深层的文化内涵。

人类认识世界的一般规律总是从感性到理性到哲理性思辨,进而超越理性思维,进入艺术的境界,以求达到感性和理性的完美融合。从道德诚信到心灵的选择到人文精神与发展,折射抑或引领了时代的追求,文化散文的兴盛正是这种追求的具体表现。

2004年浙江省高考作文的话题大气、厚重。近几年的话题作文似乎已经进入一种模式:一个故事、一则寓言、一首诗,情境化的材料,话题小,从个例出发,切口小,很难写出大气的作文。为文而文,为我而文,是狭隘的作文;为思想而文,为精神而文,为社会而文,方成大气之作。

2004年浙江省高考作文的话题对有思想、有内涵的考生来说,有利于他们发挥,能写出好文章。他们不在自我世界里无病呻吟,不到风花雪月中谈情说爱,而是关注社会,关注人文。

他们品菊、品竹、品梅、品兰,品的是传统人文精神;他们吟诵“留取丹心照汗青”,“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传承的是民族的献身精神和探索精神。

他们思考的是孔子的循循善诱、庄周的逍遥无为、莎士比亚的愤世嫉俗。

他们思考的是德尔斐神殿的碑文:“人,认识你自己。”

他们思考的是屈原为什么不愿“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为什么纵身汨罗江竟荡开千年的涟漪。

他们思考的是为什么亚历山大大帝东征西讨建立起地跨亚欧非三大洲的帝国,一旦撒手西归,帝国顷刻之间就四分五裂。

即使是听吴歌柔婉、看楼台倒影、感受水乡宁静,也会透视千年的人文底蕴,观照出当今城市的浮躁与喧嚣。

作文话题材料直指个人、民族的精神状况,表明命题者对于个人基本修养和品质的关注,强调了建设精神家园的迫切性和重要性。

当然也有遗憾。作文话题“大气”,但是二十多万篇作文中罕见大气之作,不乏空洞之文。少有学生关注和思考自己身边的人文历史,比如浙东唐诗之路、衢州的南孔、余姚的河姆渡、杭州深厚的历史人文底蕴……这些人文内容,很少有人写,甚至无人写。这些问题不仅应该让作文教学者思考,更值得中学语文教育界深思。

1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