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易搜欢迎您 - 轻松快捷 分享智慧

高考议论文写作素材运用方法例析

发布时间:2021-10-2 14:12  223次浏览  作者:汤丽雯

议论文通过列举事例、阐述道理来阐述自己的主张见解。列举的事例,即素材(论据),不是为叙述而叙述,而是为议论而叙述,为证明论点服务,因此,叙述事实论据必须简明、精要。许多考生运用素材进行论证时,语言表达拖沓冗长,味同嚼蜡。那么,如何使用素材并且在运用素材时能使语言表达凝练生动,具有说服力呢?

凝练生动的语言需要依靠优美的句式来表现。汉语句子有单句和复句,有排比句、对偶句等。同一个意思,可以用不同的句式来表达;而不同的句式,其表达效果也不一样。有的句式对称,讲究工整美;有的句式参差,呈现摇曳多姿的美……我们可以借助句式,用简洁而诗意的方式巧妙地运用素材,这样就能摒弃平直拖沓的陈述,使素材凝练生动。《孟子》的《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中,开篇就借助排比句式,列举了“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六个“艰难困苦,玉汝于成”的例子,从而引出要论说的话题,论据凝练,语言极富气势。这种借助句式铺排事例的方式,也可以从很多高考高分作文里得到印证。

笔者认为,借助句式来运用素材有两个好处:

①内容极度浓缩化,能在最短的文字里,融入更多的内涵,让论证具有不可辩驳的说服力。

②文采斐然,有气势,有张力,有韵味,可以形成极强的视觉冲击力。

借助句式来运用素材,不仅有益于作者思想的表达,使深奥的道理浅显易懂,而且能使文章语言生动活泼,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具体运用素材的技法如下:

一、素材“单例”展示:借助句式,定向发散,使之丰富,具有可读性

素材“单例”,即一个段落只用一个事例。作为例证的素材(论据)有时要通过深入挖掘论据并详细剖析,让论据起到证明的作用。此时,借助句式,将这一事例深入挖掘,多侧面发散,便能将这一事例内涵多方面概括阐述,且句式工整,语言凝练,文章的形象性、可读性增强。

【片段展示】

不知道女医生的年龄,不知道她的名字,医生帽与医用口罩遮住了面孔四分之三,于是那双炯炯有神的眼睛就成了摄影师冥冥之中如有神助的特写。从她那双眼睛里,我读出了浓浓的坚毅,读出了浓浓的勇敢,读出了浓浓的刚强,读出了一往无前,读出了百折不回。也许,她并不高大,并不强壮,甚至也不漂亮,但她的那双明亮的眼睛,真的是胜却人间无数,是“中国面孔”上最美丽的风景。(节选自2020年高考天津卷高分作文《眼·眼·眼》)

【运用点拨】

本语段以“女医生坚毅的眼睛”作为论据来论证“是‘中国面孔’上最美丽的风景”这一分论点。作者借助五个“读出了……”排比句式,定向转述“女医生”这一单个事例,通过聚焦“眼睛”,挖掘人物的思想品质,从而提升其中的“中国精神”,让“女医生”这个“中国面孔”栩栩如生地展现在读者面前。这样借助排比句式,妙用素材,精当说理,将笔墨聚焦在女医生“‘中国面孔’上最美丽的风景”这一“点”上,不仅句式工整,而且鲜明地论述了观点,增强了语言的气势和表达效果,具有“亮人眼眸”的视觉冲击力。

二、素材“多例”铺排:借助句式,增强气势,使之生动,具有感染力

所谓“多例”铺排,是指将多个事例组合成段,然后对每一个事例都进行简略叙述的方法。“多例”铺排一般可以采用排比句式或整散句相结合等方式来展现。这种方法的好处是,事例叙述简洁但容量丰富,句式整齐或多变,具有极强的感染力。

心怀梦想,涂鸦青春,装扮成长的模样。“无腿老人”夏伯渝的梦想是登上珠穆朗玛之巅;“最美奋斗者”黄文秀的梦想是实现全村脱贫,家家户户安居乐业;钟扬教授的梦想是延续物种的生命,尽可能多地收集上百年后可能会对人类有用的植物种子……你们的梦想无限大,未来无限广,但无论如何为自己“着色”,个性怎样张扬,我都希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是你们和我共同的梦想。(节选自2020年高考全国卷Ⅲ高分作文《成长见证自我,努力扮靓梦想》)

列举一组素材,借助排比句式,让这些事实“胜于雄辩”,不仅可以把道理阐述得更严密、更透彻,还可以增强语言的气势和感染力。不仅可以“壮气势”,还可以“广文义”,增大文章的信息量,使文章有更加丰富的内容。本语段列举了三个人的事例,借助“……的梦想是……”形成排比句式。从夏伯渝到黄文秀,再到钟扬等人,一个个看似独立的人物在作者笔下有机结合起来。简洁的概述,飘逸的文采,在充分论证“心怀梦想,涂鸦青春,装扮成长的模样”的同时,也彰显出作者的素材积累能力、深厚的文化底蕴和语言功底。

成大事者,多求贤若渴,以达者为先,唯才是举。“齐桓公们”定是眼界开阔的真君子,拥有远山沧海的大格局。正是他们着眼全局,理性大度,从谏如流,知人善任,用人不疑,方给“管仲们”提供了施展才华的大舞台。文王求贤,甘愿拉车八百余步;桓公用贤,不计一箭之仇;刘备慕贤,放下身段三顾茅庐;唐太宗爱贤,重用李建成的旧部……敬才,才会放下成见;重才,才会见贤思齐;容才,才会百川归海,群贤毕集。(节选自2020年高考全国卷Ⅰ高分作文《成大事者布大局》)

在议论文中,对称句既可用来说理,也可用来举例。因为它要求用大致整齐的句式和对称的结构来证明论点,所以考生有意识地运用对称句,不仅能让论据极为简洁,还可彰显考生对事例的高度概括能力。本语段中间几例是素材运用部分,或写文王求贤,或写桓公用贤,或写刘备慕贤……两两相对,不仅句式整齐,素材极为概括简洁,而且长短句式参差错落,读起来跌宕起伏,朗朗上口,称得上熔声美、形美、意美于一炉,既给人以美的享受,又给人以深刻的启迪思索。

三、素材“单例”“多例”并举:借助句式,详略搭配,使之精妙,形成合力

如果说“单例”展示能增强文章的形象性、可读性;“多例”铺排能彰显作者的素材积累能力、深厚的文化底蕴和语言功底,增加读者的认同感。那么,我们不妨将素材“单例”“多例”并举,同时借助句式,使素材既有“可读性”,又有“认同感”,详略搭配,相映成趣,使论据形成合力,从而更鲜明地彰显主旨。

还记得那个爆红网络的餐馆女老板吗?疫情期间,她坚持为医院的医护人员送餐,并鼓励家人参与。她冒着极大的风险,无数次出入高风险地区。那些毅然决然签下请战书的医护工作者如是;那些放弃安稳生活接送疫区人员的司机如是;上溯到百年前,那些走向一线战场的中华儿女如是;上溯到千年前,那些摒弃名利、抨击腐败的文人墨客如是……明知不可为而为之的涓涓细流,汇成了大时代的滚滚洪流。(节选自2020年高考上海卷高分作文《蚍蜉与大树》)

这个语段,采用素材“单例”“多例”并举的方式论证“转折面前,再小的努力必有回响——人之渺小,如尘,如土,然而创造新陆地的,从不是那滚滚的波浪,却是它底下细小的泥沙”这一观点。作者先“单例”展示“餐馆女老板”的事例,用概括的笔墨,将形象的文字、生活的细节、丰富的情感作定向转述,之后,“多例”铺排,借助四个“……如是”构成排比句式,用一连串的事实证明华夏儿女“明知不可为而为之的涓涓细流,汇成了大时代的滚滚洪流”这一观点。这样“单例”“多例”并举,详略搭配,从而形成合力,既有可读性,又有认同感,增强了文章论证的力度。

四、素材“叙议”交融:借助句式,画龙点睛,使之新颖,具有说服力

素材(论据)包含“叙例”和“议例”两个部分。“叙例”只是议论的手段,是“画龙”;“议例”的分析说理才是议论的目的,是“点睛”。借助句式,在浓缩事例的叙事文字的基础上,增大议论文“议例”部分的分析说理的空间,对事例进行解读和剖析,揭示论据所蕴含的道理,使论点和论据水乳交融。

但我的“作品”最重要的是“有我”。“有我”才不至于千篇一律,才能别具一格。一部优秀的作品,内容不能千篇一律、索然无味,更不能东拼西凑、抄袭套作。威廉·福克纳在创作其著名小说《喧哗与骚动》时,虽然作品已经完稿,但他仍按照自己的意愿做了修改。即便修改好的《喧哗与骚动》不被出版社的编辑看好,威廉·福克纳也没有就此放弃。最终《喧哗与骚动》被一位慧眼识珠的编辑发现,出版后受到评论界好评。(叙例)由此可见,我的生活需要我的观点、我的追求。只有坚定内心追逐的方向,才不至于被人牵着鼻子走而沦为碌碌无为之人。正值青春,我的作品需要激情洋溢的自我表达,而非假装年少老成的通达。(议例)(节选自2019年高考浙江卷高分作文《俯身倾听,创有我之作》)

本语段是素材“叙议”交融、借助句式进行论证的典范。“叙例”部分,作者选用威廉·福克纳创造小说《喧哗与骚动》的事例,借助“虽然……,但……”转折句、“即便……也……”假设句和被动句几种句式,极其简练地挖掘出威廉·福克纳创造小说《喧哗与骚动》时鲜为人知的故事,让读者对威廉·福克纳创造的小说《喧哗与骚动》有了更深入的了解。更为难得的是,“议例”部分,作者借助“只有……,才……”条件句和“需要……,而非……”选择句言简意赅地升华了“叙例”的内容,“叙议”交融,让“‘有我’才不至于千篇一律,才能别具一格”这一分论点得到鲜明的展示。

法国文学批评家布瓦洛说过,一句漂亮的话之所以漂亮,就在于所说的东西是每个人都想到过的,而所说的方式却是生动的、精妙的、新颖的。各种素材人人都可以得到,然而,并非每个人都能娴熟而成功地运用。因此,要将“每个人都想到过的”东西,转换成大多数人想象不出的“生动的、精妙的、新颖的”方式,运用好以上四种技法,可以让考场写作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汤丽雯程比荣福建省福州市闽清第一中学)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