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人墨客对景物描写的关注由来已久。当年年轻有为、才华横溢的王勃,在滕王阁当众挥毫泼墨,写下“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两句,语惊四座。其后,他的《滕王阁序》使这座建于唐朝繁盛时期的江南楼阁为后人所熟知,而正是这一经典的景物描写名句,让这篇文章璀璨夺目,流芳千古。
如果学生能在高考记叙文写作中增强一些写景意识,能够灵活运用适当的景物描写,那么,一定会让文章增添无限的亮色,富有文学意蕴,从而在高考中脱颖而出,赢得阅卷者的青睐。
一、置于开篇,交代背景
例如2020年北京卷的其中一道高考作文题:
当今时代,我们每天都会面对各种各样的信息。其中有一条信息,或引发了你的感悟,或影响了你的生活,或令你振奋,或使你愧疚,或让你学会辨别真伪……
请以“一条信息”为题,联系现实生活,展开联想或想象,写一篇记叙文。
要求:思想健康;内容充实,有细节描写;语言流畅,书写清晰。
此题以“一条信息”为切入点,立足当今跨媒介时代的真实情境。根据材料提示,所谓“信息”,可泛指引发人们行为、想法、情感、心理变化的内容,“信息”的内容可以有多种载体或表现形式,比如手机短信、音频视频、纸质通告、口头叮咛,甚至是特定的手势、图案、代码等;所谓“一条”,清晰地指明了信息的外在数量,文中可出现若干条信息,但必须始终围绕一条对情节发展产生明显推进作用的关键信息去构思行文。下面是北京某考生优秀作文的开篇一段:
寒冬的风雪侵袭了武汉城中的寸寸草木,一幅萧疏残败的景象,叫人们清楚地看见了生命的衰萎。空荡荡的街道上,偶有全副武装的行人踏着冰雪融化后的积水匆匆走过,去往未知的前方。
此考生的作文取材于新冠肺炎疫情期间武汉商贩生意惨淡,但仍义无反顾地为医院提供菜蔬,以保障一线医护人员餐食的真实事件,彰显了普通劳动者的朴实勇敢、乐于助人的人性光辉。“一条信息”内容明确,且在故事情节推进中起了重要作用。文章开篇以冷色调的景物描写交代人物活动的背景,营造一种自然无情、摧残生命的灾难环境,如此描写直戳人心,以景动人,并由此开启全篇的叙事。
二、推动情节,映衬心情
例如2020年江苏卷高考作文题:
根据以下材料,选取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除诗歌外,文体自选。
同声相应,同气相求。人们总是关注自己喜爱的人和事,久而久之,就会被同类信息所环绕、所塑造。智能互联网时代,这种环绕更加紧密,这种塑造更加可感。你未来的样子,也许就开始于当下一次从心所欲的浏览,一串惺惺相惜的点赞,一回情不自禁的分享,一场突如其来的感动。
此题的写作空间很大,可写的故事也有很多。围绕“浏览、点赞、分享、感动”四个动词,与“你未来的样子”相呼应即可。这四个动词中,“感动”是一种个体性很强的主观感受,是生活中最常见的情绪表达。江苏邱冬梅老师的下水作文《长大后我就成了你》,就是选取“突如其来的感动”这一最有内涵、最有选材空间的视角,采用欲扬先抑的手法,叙写了“我”崇拜的物理老师从对“我”从未留意,不曾夸奖,也不曾批评,到后来物理老师终于看到“我”的进步,大力赞赏“我”的优点,从而让“我”深受鼓舞,但可惜高考依然“理所应当”地落榜的故事。文章有以下单独成段的景物描写:
我在色彩缤纷的乡野间徘徊,在淙淙流淌的小溪边怅惘,面对高飞的大雁叹息,迎着萧瑟的秋风流泪。
古代科举考试,长安落第还,见物多不喜,文中“我”落榜亦然。一方面此处景物“色彩缤纷的乡野”“淙淙流淌的小溪”是以乐景衬哀情,“高飞的大雁”“萧瑟的秋风”是冷色调的景物,映衬“我”高考落榜后无比沮丧、落寞的心情;另一方面,此处景物描写还推动了情节的发展,“我”越是沮丧、越是落寞,就越需要心灵的抚慰、老师的开导,这就自然引出了下文物理老师在“我”当医生的父亲那儿看病时,表达对“我”的特别关心和建议,才有了后来“我”毅然选择复读的决定,经过认真学习,“我”报考了师范院校,结尾回扣了文章题目“长大后我就成了你”。
三、人景相融,烘托形象
例如2020年江苏高考某考生优秀记叙文《忘不了那雨中的微笑》,叙写了一个耳熟能详的老故事———红衣少年扶老妇人过马路。故事中的主人公(红衣少年、老妇人)都是生活中的普通百姓。文章构思缺少新颖之处,但优秀之处在于,不仅立意契合文题“一场突如其来的感动”,行文倾注了浓浓情感,还工于运用多种描写。特别是文章通篇紧扣“雨中”的情境,强化景物描写,使人景相融,用景物烘托人物形象,让人物变得更加鲜活、丰满,给人久久的感动。下面是文章出现的五处景物描写:
①盛夏的雨总是突如其来,让人猝不及防,那墨汁似的乌云只是翻滚了几下,大雨便伴着一声震雷倾倒而下。
②她没带雨伞,豆大的雨点无情地砸向她。
③老人缓缓向前,雨却越下越大,仿佛要把她吞没似的。
④乌云越压越低,无数雨点猛烈敲击着车窗。
⑤雨像一片片白色的花瓣,在狂风中低吟,在暴雨中挺立,散发着诱人的清香,给人无限遐思。
前四处关于雨景的描写,将盛夏中午猝不及防的滂沱大雨与在斑马线上挪动的老妇人融合在一起:雨是那样的“突如其来”,那样的“无情”,那样的“猛烈”;而无伞的老妇人面对从四面八方聚拢而来、将自己团团围住的喇叭声,不知道该往哪个方向挪动脚步,她是那样的尴尬,那样的无助。第⑤处景物描写运用比喻、拟人的修辞手法,展现了考生强大的语言运用能力:雨变成了美丽的风景,像片片“花瓣”,“散发着诱人的清香”,这分明是沁人心脾的传统美德与善良人性的芬芳,雨景的描写烘托了红衣少年的美好形象。
正是他在老妇人无所适从的时候,从车流中闪出,让雨伞稳稳地停在她的头顶;正是红衣少年的及时出现,化解了一场交通拥堵,也给所有在场的驾驶员上了生动的一课。此处美丽的景物与人物活动的画面协调一致,红衣少年与老妇人之间是多么和谐。文章最后写到,少年俯下身子,微笑着对年迈无助的老人说着什么,听着听着,老人和蔼地笑了,在少年的搀扶下慢慢地走出了人们的视线。人景相融,烘托了红衣少年的形象。
四、以景结情,余韵无穷
例如2015年北京卷其中一道高考作文题:
在中华民族发展的历史长河中,从古至今有无数英雄人物:岳飞、林则徐、邓世昌、赵一曼、张自忠、黄继光、邓稼先……,他们为了祖国,为了正义,不畏艰险,不怕牺牲;他们也不乏儿女情长,有普通人一样的对美好生活的眷恋。中华英雄令人钦敬,是一代又一代华夏儿女的榜样。
请以“假如我与心中的英雄生活一天”为题,写—篇记叙文。
要求:自选一位中华英雄,展开想象,叙述你和他(她)在一起的故事,写出英雄人物的风貌和你的情感。
下面是北京某考生优秀记叙文的结尾:
叹息中,只见西天残阳如血。父亲却已在规划着在抵达伊犁后,如何开垦荒地、兴修沟渠水利。路,还在延伸……
作者将自己定位为“英雄”林则徐的儿子,以人子之心,陪伴老父亲远赴新疆流放地,在一天的行程中,生动细致地再现了一位“戴罪”而不忘家国的功臣形象。一天的景物环境描写中,暗含“我”和“英雄”的心路历程,结尾“残阳如血”的景物点染,与前文“大雪漫天”“坚冰如铁”的风沙荒漠环境交相辉映,透过“冰雪”“狂风”“残阳”等具体物象,折射出“父亲”刚毅不屈的灵魂,清晰可见作者对英雄人物的无比钦佩之感。此处结尾以景点染,可谓韵味无穷。
又如北京某考生优秀记叙文的结尾:
在她离开长安的那一天,我去送她。烟雨朦胧中,我仿佛看到,昭君轻甩衣袖,飞身策马,毅然决然地往茫茫戈壁飞驰而去……
回到宫中,我无意中发现,我给昭君置办的礼物,居然悄然躺在一个角落里……
此文以时间为序,讲述了“我”与昭君的一日相处,将一个弱女子“英雄”的一面充分展示出来,让读者从字里行间体会到昭君的一片爱国之情。结尾想象昭君出塞时“烟雨朦胧”“茫茫戈壁”的景象,加上干净利落的动作描写,塑造了一个外表柔弱而内心坚毅的爱国女子形象,表达对昭君出塞的高度赞美之情。此处结尾驰骋想象,以景结情,余韵无穷,让人觉得意犹未尽。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要求,高中学生要多角度地观察生活,丰富自己的生活经历和情感体验,表达对自然、社会和人生的感悟和思考,进一步提高运用记叙、说明、描写、议论、抒情等表达方式的能力,并努力学习综合运用多种表达方式,力求有个性、有创意的表达。而高考记叙文写作中,学生适当地运用景物描写,正是综合运用多种表达方式表达对生活的观察和感悟。在平时写作训练中,如果教师能从以上几个角度引导学生巧妙地将景物描写融入记叙文写作之中,定会让学生塑造的人物形象更加丰盈饱满,使学生的文笔更老练、成熟,给文章带来灵动的色彩。这样,在高考写作中,就会达到“写景共记叙一色,美文与高分齐飞”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