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题目设计】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玫瑰说:“我只有在春天开花!”
日日春说:“我开花的每一天都是春天!”
要求:(1)自选角度(2)自定立意 (3)除诗歌外,文体不限 (4)不得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
【写作导引】
在审读上面的材料时,首先要审明材料蕴涵的观点、态度。“我只在春天开放!”中的“春天”,代表美好的时期,“只在春天”隐含着与“春天”相对的“夏天、秋天和冬天”。既然此话中的“春天”代表美好的时期,那么,“夏秋冬”就代表“不美”的时期。分析到此,“玫瑰花”的生活态度就显露出来了:在美好的时候开放,而在不美的时候就不开放。换句话说,象玫瑰花这样的人只有在优越的条件下才能快乐地、幸福地生活,否则,就会陷入痛苦之中。而“我开花的每一天都是春天”是说,只要“我”开花,外部环境不管是春天,还是夏天、秋天或冬天,在“我”看来,它都是美好的。说得更明白些,象日日春这样的人,只要他生活着,不管生活怎样,但在他看来,一切都是合理的、美好的,不管在什么情况下,都不会“以物喜,以己悲”。通过分析,两种不同的人生观就明确地显现了出来:消极、悲观、低沉和积极、乐观、向上。两种人生观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在对比中,我们就能够很容易地看出命题人的观点,即赞成什么,反对什么。由命题人的观点态度可以进一步推论:人生观决定人生命运。以各个角度的观点为基础,可以引出很多话题,如:微笑、态度、心态、命运、乐观与悲观、幸福与痛苦、心态与生活等等。
(二)【题目设计】
有一副对联,上联是“若不撇开终是苦”,下联是“各能捺住就成名”,横批“撇捺人生”。“若”字如果不向左撇就是“苦”字,“各”字如果能把那一捺变成一点就是“名”字,一撇一捺即“人”字。
这副对联所蕴涵的人生哲理,引发了你怎样的思考或联想,根据你的思考或者联想写一篇文章,不少于800字。
注意:①立意自定;②文体自选;③书写规范,正确使用标点符号;④每一个错别字扣1分,重复不计;⑤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写作导引】
这是一个二元关系命题。材料主要围绕“撇”和“捺”展开。写好本题的关键是要深入思考,细化认识。首先,我们要明确“撇”和“捺”是对立统一的辩证关系,既要放得开,又要收得住;既要学会放弃,又要懂得坚守,这样才能做一个真正意义上的人!只“撇”不“捺”,为人就没有原则,没有分寸;只“捺”不“撇”,视野则会狭窄。“撇”和“捺”互相弥补,互为支撑,相辅相成,缺一不可,否则就不是一个完整的“人”。其次,我们还得对“撇”和“捺”的关系进行深入的思考:为什么“撇开了,就能捺得住”?“撇不开”,结果又如何?“捺不住”又如何?这样一一反问,结果不言自明。审读对联可知,撇开的是人生的诱惑,捺住的是寂寞、清苦、磨难等。写作范围可以谈古论今,材料既可以选择名人故事,也可以讲述自己的经历。文体选择上比较自由,素材掌握多的同学可以写议论文、议论性散文,叙述功底好的同学可以写记叙文。但无论选择何种文体,都应该从“撇”和“捺”两个方面加以论述、记叙。同时,我们还要注意,给作文一个亮丽的标题和开头。
(三)【题目设计】
阅读下面一段文字,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有位老农把一头大水牛拴在一个小小的木桩上。我走上前,对老农说:“大伯,它会跑掉的。”老农呵呵一笑,语气十分肯定地说:“它不会跑掉的,从来就是这样。”
要求全面理解材料,但可以选择一个侧面、一个角度构思作文。自主确定立意,确定文体,确定标题;不要脱离材料的含意作文,不要套作,不要抄袭。
【写作导引】
这是一则寓意深刻的新材料作文,做好新材料作文的关键还是对审题立意的把握,新材料作文在命题要求上往往有此一点:“全面理解材料,但可以选择一个侧面、一个角度构思作文。”其实这是一种开放中的束缚,其关键点还是考察考生“全面理解材料”的能力。在训练中,应注意对“全面理解材料”与“选择一个侧面、一个角度”的片面把握,避免因顾及“全面理解”而面面俱到;同时,也要避免因“选择一个侧目”“一个角度”而不能准确地“全面理解材料”。
材料的主体是围绕“大水牛与小木桩”的两人对话。“它不会跑掉的,从来就是这样。”“从来”二字,就向我们道出了一个习惯的问题。原来,约束这头牛的并不是那小小的木桩,而是它自己用惯性设置的精神枷锁!由此我们可以把话题延伸到我们生活中,我们可以谈“思维定势”,可以谈“创新”,可以谈“实践与认知”等。在文章的结构上,我要注意给文章一个简洁有力的结尾,回眸一笑百媚生。
(四)【题目设计】
数学家高斯18岁时解开了一个两千多年历史的数学悬案!多年后,高斯回忆说,如果导师告诉我那是一道两千多年没有解开的难题,我不可能就在一个晚上把它解出来。
海伦·凯勒说:我没有见过这个世界,所以我可以描绘出更加美丽的世界。
一位中国作家也说:不知者无畏。
要求全面理解材料,但可以选择一个侧面、一个角度构思作文,联系生活体验与认识,写一篇文章,文体自定,不少于800字。
【写作导引】
命题背景由两个个材料构成,第一个材料是说高斯在不知道那道数学题是两千年来无人能解的数学悬案的情况之下,竟然用了一个晚上的时间把它解出来了。那这个材料暗示的意思是,对命题难度的无知,才使得他没有任何压力与负担,在不知中完成了这道数学题。这个材料我们也可以延展到对权威、权力、知识、常识、能力、水平、管理、技术、地域状况、事物特性等有关无知的问题上来。第二则材料是美国的盲人作者海伦所说的一句话,这句话的意思是说,我因为看不见这个世界,她无知这个世界,所以她想象这个世界都是美丽的。针对这则材料,我们可以做这样的延伸,一个人如果把眼前的障碍、困难、挫折等估计得不足,即不知,他就能爆发出无穷的勇气去面对当前的这些障碍、困难、挫折。
以上两则材料所产生的结果是正面的,说明命题人对它的态度是肯定的。这个命题的重点是肯定“不知者无畏”的精神,强调不知者正是由于不知道,而没有心理负担,不会产生畏难的心理,最终获取成功。同时,在写作的过程中,我们要注意合理安排文章结构。
(五)【题目设计】
一个黑人小孩在父亲的葡萄酒厂看守橡木桶。每天晚上,他都用抹布将一个个木桶擦拭干净,然后摆放整齐。令他生气的是,风常常把摆放整齐的木桶吹得东倒西歪。
小男孩委屈地哭了,父亲摸着男孩的头说:“孩子,别伤心,可以想办法征服风。”于是,小男孩擦干眼泪坐在木桶边想啊想啊,终于想出了一个办法。他从井里挑来清水,倒进空空的橡木桶里,然后就回家了。
第二天,天刚亮,小男孩就匆匆爬起来,跑到放桶的地方,那些橡木桶一个个排列得整整齐齐,没有一个被风吹倒。他对父亲说:“木桶要想不被风吹倒。就要增加自己的重量。”
要求:全面理解材料,选择一个侧面或者一个角度构思作文,题目自拟,立意自定,不少于800字。
【写作导引】
在材料作文的材料中,关键句常常是命题者或材料中的人物的评议性语句。本则材料中的关键词是“木桶”“风”和“水”,必须明确它们的比喻意义或象征意义。“木桶”可指个人,也可指某个群体;可指一个企业,也可指整个国家和民族。“风”指代不利于个人、群体、企业、国家、民族发展的因素,如困难、挫折、社会上的不良风气等。“水”指能增强个人、群体、企业、国家和民族等的实力和竞争力。本则材料的关键句是“木桶要想不被风吹倒,就要增加自己的重量”。由此联想,一个人要想不被“风”吹倒,赢得别人的赏识,必须增加自己的“重量”,提升自己的实力;一个企业要想赢得广阔的市场,不被激烈的市场竞争所淘汰,必须提升自己的竞争力;一个国家要想赢得国际地位,必须提升自己的综合国力。有底气才有实力,有实力才有魅力,自我加重,是不被打倒的唯一方法。同时,我们在写作的过程中,要注意对文字的锤炼,让语言富有意蕴。
(六)【题目设计】
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非常推崇并常用来教育学生的一句名言是:“假使你有两块面包,你得用一块去换一朵水仙花。”
要求:全面理解材料,选择一个侧面或者一个角度构思作文,题目自拟,立意自定,不少于800字。
【写作导引】
仔细审读材料,抓住关键句“假使你有两块面包,你得用一块去换一朵水仙花”,这里的“水仙花”是一种隐喻,他所指的是“心灵和精神追求”,“面包”则指实在的物质财富。人不仅要拥有物质财富,还要拥有精神寄托;人不只生活在现实中,还应生活在某种超越现实的精神或理想的追求中。值得注意的是,有一部分同学没有仔细阅读材料,没有从整体上把握材料的指向,仅仅抓住材料中“理想”(梦想)一词作文章,孤立地谈如何实现理想(梦想)。在文体的选择上,我们可以写成记叙文,来叙说心中的“水仙花”;我们也可议论,来论证“面包”和“水仙花”的关系。总之,不管选择什么文体,都要把握文体的特征。
(七)【题目设计】
请以“又见花儿烂漫”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记叙文。
要求:(1)角度自选;(2)立意自定;(3)不得抄袭。
【写作导引】
“又见花儿烂漫”为题写作的文章,有一定的审题难度:第一,题目本身隐藏着一个审题最重要的要素,那就是“又见”,潜台词的意思是“不是第一次花儿烂漫”,而是“又见”一次了。许多学生不一定能考虑到这个审题要素。第二,“花儿”,既可作实解,也可作虚解。作实解,这里的“花儿”就是自然之花,可以描述时序更替,可以写大自然之美,等等。作虚解,“花儿”代表“青春”、“成功(或成绩)”等等。写好该题目,关键还是要体现“又见”,没有“又见”的过程,至少是不甚切题。写好该题目,重点是内容要充实,因为题目本身比较空泛,如果找不到合适的角度,空乏抒情,那只能是无病呻吟。同时,我们还要注意细节的描写,在细微之处见精神。
(八)【题目设计】
有一位女孩经营花店,她置身于花丛中的微笑简直就是一朵花,她的心情也如花一样美丽。一些残花她舍不得扔掉,而是修修剪剪免费送给路边行走的小学生,而且每一个从她手中买去花的人,都能得到她的一句甜甜的软语——“鲜花送人,余香留己”。这听起来既像女孩对自己说的,又像为花店讲的,也像为买花人讲的,简直就是一句心灵默契的心语……
请理解“鲜花送人,余香留己”一句的意蕴,并以此为话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写作导引】
此命题既具有开放性,又便于同学们写出真情实感。从材料对女孩的描述文字来看,字里行间自始至终都给人以一种温馨感和人情味,因此可以“爱心”为主题比较好写。“鲜花”指的是爱心的内容,联想开去,其表现形式虚实皆可,“余香”可理解成自我内心的那份慰藉、幸福抑或祝福等。当然其它思路会有很多。
也可从“鲜花送人,余香留己”切入深思,姑娘的行为与其思想的统一,提示我们应当有一个不同于一般的“奉献”、“助人为乐”的思维,而应上升到“为人,己得乐”的境界,似才恰当。即所谓:因为你快乐,所以我快乐。若是如此,立意就会脱俗,为创新思维开路了审题时要特别注意这句话:“请理解‘鲜花送人,余香留己’一句的意蕴,并以此为话题……”其实“鲜花送人,余香留己”是一种精神,一份爱心,一种智慧,一种快乐与幸福。
(九)【题目设计】
一把坚实的大锁挂在大门上,一根铁棒费了九牛二虎之力,还是无法将它撬开。钥匙来了,它瘦小的身子钻进锁孔,只轻轻一转,那大锁就“啪”的一声打开了。铁棒奇怪地问:“为什么我花了那么大的力气也打不开,而你却轻而易举地把体打开了呢?”钥匙说:“因为我最了解它的心。”
根据你对上述文字的理解,按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要求:(1)角度自选;(2)立意自定;(3)不得抄袭。
【写作导引】
通过阅读材料,我们不难发现,这一个关于“沟通”的作文材料。在文体上比较适合记叙文的写作。沟通是一种真诚的对话,一种情感的交流,一种信息的互换;沟通可以弥补情感的互缺,可以抚平各自的伤痛,也可以碰撞出思想的火花;沟通可以消除误解,能够平息怒火,能够达成共识,能够相互激励。下面几种立意可供参考:1、师生之间、家长与子女之间、同学之间要加强沟通。2、企业必须主动了解客户的需要。3、国际间的沟通:世界正走向对话与合作,不同种族、不同宗教、不同国家的人需要互相尊重,互相理解。4、沟通的作用:能消除矛盾,形成和谐的关系;能了解实际情况,互相适应以便更好的合作;还能有效地激励他人。5、沟通是21世纪重要的人才素质;善于沟通是一种领导艺术。6、不善于沟通会产生种种弊端,比如容易产生自傲或自卑等心理问题,比如会影响自身专业才能的充分发挥。确定了立意,在写作的过程中,我们一定要注意写出文章的波澜,增强文章的生动性。
(十)【题目设计】
有的人, 骑在人民头上,‘呵,我多伟大!’;有的人,俯下身子给人民当牛马。——臧克家
请根据阅读后的感悟和联想,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要求:①自定立意;②自拟标题;③除诗歌以外,文体不限;④文体特征明显。
【写作导引】
此题审题容易,但写好为难。写前寻找立意角度十分重要。
从立意的角度看,我们应该抓住后一句“有的人,俯下身子给人民当牛马”中的“俯下身子”为标志性词语和思维核心,围绕个体的人的“向下”“务实”这一中心。通过发散思考,这个题目可以和“环保”“助残”“亲情”“扶贫”“平等交流”“造福百姓”“清明扫墓”等话题联系起来,进行巧妙转化即可。写作时诀窍是由此及彼,虚中有实,实中有虚。写作此类“实”题,你可以来点“虚”的升华。你可以写“俯下身子,捡起文明”, 你可以写“俯下身子,关注侏儒”,你可以写“放下架子,俯下身子,常回‘家’看看”,你可以写“俯下身子,平视学生”,你可以写“说一千,道一万,不如俯下身子真抓实干!”你可以写“高扬起头也看不尽整个天空,俯下身子却可看清脚下的方寸之地。”
温家宝病床前俯下身子是对生者的几多安慰;胡锦涛俯下身子,将手中的菊花献上是对亡灵的深情祭奠;袁隆民俯下身子搞实验是对科学的执着追求;国际电影节主席俯下身子为章子怡下跪是对艺术的顶礼膜拜;博尔特俯下身子去亲吻一位失去左腿的汶川女孩是对“同一个世界,同一个梦想”的演绎……当然,俯下身子不是弯下脊梁,置于人格于不顾。
可以“俯下身子”作为线索,通过记叙一位父亲言传身教,“俯下身子”拾取地上垃圾的行动教育儿子讲卫生的简单的故事,来表达讲究卫生保护环境的主题。行文中要注意动作描写、环境描写、心理描写。
(十一)【题目设计】
在辽阔的坦桑尼亚草原 ,一只饥饿的鬣狗在四处觅食。它沿着灌木间的小路奔跑,来到一个岔路口。在两条岔路的远方,各有一头山羊绊倒在灌木丛中挣扎不出。鬣狗的口水淌得老长,它想先走其中一条路,却又担心另一条路上的山羊被别的动物抢走。最后它决定,左脚沿着左边的路走,右脚沿着右边的路走。但是两条路越分越开,相隔越来越远,最终鬣狗把自己的身体劈成了两半。由此一条古老的谚语在非洲广泛流传:“鬣狗难过岔路口。”
要求选择一个角度构思作文,自主确定立意,确定标题,写一篇议论文或记叙文;不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写作导引】
这是一个寓意型材料作文题。寓意型材料与现象型材料不同,现象型材料是提供一种或几种社会现象,要求进行评析,或挖掘原因,或剖析利弊,或辨别异同,或指明出路。而寓意型材料中的“材料”却不是论证的主要对象和中心,它只是引出论点的途径,找出其中的寓意才是至关重要的。所以对于此种类型的作文题,首先一定要认真阅读材料,仔细揣摩,深入领会其中蕴含的道理,然后在准确把握寓意的基础上提炼出自己的观点,进而分析论证,注意运用多种论证方法。这则材料可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立意:①把握正确的人生方向,走好人生的岔路口;②知足者常乐,贪得无厌终害己;③贵在专一,一心不可二用;④鱼和熊掌不可得兼,要学会取舍。
(十二)【题目设计】
台湾漫画家蔡志忠说:“如果拿橘子来比喻人生,一种橘子大而酸,一种橘子小而甜,一些人拿到大的就会抱怨酸,拿到甜的又会抱怨小。而我拿到了小橘子会庆幸它是甜的,拿到酸橘子会感谢它是大的。”
请全面理解材料,可以选择一个侧面或一个角度构思作文。自主确定立意,确定文体(诗歌除外),确定标题;不要脱离材料的含意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写作导引】
虽然我们每个人都希望自己的人生是大而甜的橘子,但那只能是我们的美好愿望而已。任何人的一生都不会绝对的完美。这就要看我们怎么个活法,看我们如何对待自己手中的橘子。蔡先生拿到酸的庆幸其大,拿到小的则庆幸其甜。他的做法充满了智慧,而这样的人生就是一种智慧的人生。我们的人生充满了无数个这样的橘子,蔡先生的做法对我们来说犹如一剂良药。倘若我们总是以自己的尺度来衡量万事万物,则我们连一个橘子也拿不到。因此我们不能奢求人生,不能抱怨生活,相反,我们要以感恩的心态来对待这并不算漫长的人生。在选材的过程中,我们要关注身边的新鲜而典型的材料,在运用的过程中,注意材料的有机转化。
(十三)【题目设计】
哲学家维特根斯坦说:“我贴在地面步行,不在云端跳舞。”这句名言表达形象,寓意深刻,它会引发我们不同的联想或感悟。
结合这句名言,选择一个角度,自定立意,自拟题目,自选文体(诗歌除外),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写作导引】
本题为一道材料作文,材料只有短短13个字,理解“我贴在地面步行,不在云端跳舞”却是审题的关键:“贴在地面”,则踏实,沉稳,具有现实感;“立于云端”,则易浮躁,轻率,过于理想化。所谓“步行”,一步一个脚印,坚实而稳健;“云端跳舞”,则手舞足蹈,放肆随意。“贴地步行”和“云端跳舞”,其实就是人生的两种态度,前者务实勤恳,后者恣情妄为,相比之下优劣自现。人生在世,多后者而缺前者,惰性使然。殊不知,前者虽苦,没有后者的光鲜诱人,却真正是每个人经营一生的必需给养。考生可以联系自己的生活实践,有感而发,这样可以写出有深度的文章。如果考生没有这方面的生活积累,也可以运用来自其他方面的事例,只要恰切就行。特别要注意的是:考生不能只针对材料就事论事,要有一定的拓展和升华。再者,还要注意文句间的过渡和衔接,让文章成为一个严密的整体,这样才能赢得阅卷教师的青睐。
(十四)【题目设计】
“挤”是一种状态,无数人挤在纷扰的城市,挤在狭窄的路上,挤在人口日渐膨胀的世界;“挤”也是一种行为,摩肩接踵是一种“挤”,竞争进取也是一种“挤”。有人说,中国的90后无法回避一个“挤”。“挤”既让人感到窘迫、窒息,又激励人争先恐后,不断奋斗。
读完这段内容,你有何感想,请根据自己的理解,自选角度写一篇文章。要求:①自选角度;②自定立意;③除诗歌外,文体不限。
【写作导引】
结合这个材料,可以说“挤”这种现象在我们日常生活中比比皆是,只要有人的地方,就可能有它。而材料中列举了“挤”的两个内涵,即一个是一种状态,一个是一种行为;同时也说明了“挤”的作用,一是消极的,让人感到窘迫、窒息,一是积极的,激励人争先恐后,不断奋斗。所以同样是“挤”就有高下之分,就有境界之别。这就要求我们在选材立意时要高雅,而不能庸俗。你可以写“买票”时的拥挤,也可以想到“拥挤”的公共汽车,“挤”有时也会带来灾难……面对“挤”,我们是怎样应对的,如何处理的,由过程,想到结果……你可以写场面,可以发表见解。当然我们也可以赋予“挤”以新的内涵,如:在没有了“挤”的环境中“养尊处优”,失去了王者豪气,生命也会失掉辉煌的色彩。正是挤的出现,唤醒了你的“生存意识”,使你振作了精神,恢复了驰骋天下的雄风。是现实生活的挤,带来了危机意识,引出了挑战精神,激发了生命豪情,提高了生命质量。
至此,我们应该明白,设计这个话题材料的用意在于说明:生活需要挤。是啊,生活需要挤,有了挤就有了目标,有了挤就有了压力,有了挤就有了精神,有了挤就不敢安于现状,停滞不前。国家、民族、集体、个人都需要强有力的“挤”。如果选择议论文,我们要注意恰当地运用记叙,增添议论文的色彩。总之,我们可以通过历史兴亡的故事、现实生活的见闻、自己的亲身经历,写“挤”对于提高生命质量的意义。
(十五)【题目设计】
“给我一个支点,我可以撬动地球”。世界著名科学家阿基米德这句话揭示了科学的伟大。物质世界是这样,精神世界何尝不是这样。给予精神支点,人才能够充分地伟大,才能够不断地超越自我。不敢设想:没有精神,精神没有支点,人类会是怎样?
请根据阅读后的感悟和联想,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要求:①自定立意;②自拟标题;③除诗歌以外,文体不限。
【写作导引】
“精神支点”,或许是伴随我们一生的不可或缺的要素。正如材料所说,给予精神支点,人才能够充分地伟大,才能够不断地超越自我。因此这个文题给我们提供了充分发挥的余地,但要写出耳目一新之作也并非易事。因此,应根据词的意义,充分地展开联想,结合自己的个性特长来进行写作。假如你要写记叙文,你不妨通过人物的言行、心理,来表现“精神支点”在人物中所起的作用。当然,这个人物可以是古代的,也可以是现代的;可以是中国的,也可以是外国的;可以是个体的,也可以是群体的。假如你要写议论文,你不妨从现实生活出发,以社会生活中的正反两方面的的事例论述自己对“精神支点”的认识,从而得出“人不可没有精神支点”的观点。另外,也可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在结构体裁上有所创新。
(十六)【题目设计】
蛹与蝶
蛹看着美丽的蝴蝶在花丛中飞舞,非常羡慕,就问:“我能不能像你一样在阳光下自由飞翔?”
蝴蝶告诉它:“第一,你必须渴望飞翔;第二,你必须有脱离你那非常安全、非常温暖的巢穴的勇气。”
蛹就问蝶:“这是不是就意味着死亡?”
蝶告诉它:“从蛹的生命意义上说,你已经死亡;从蝶的生命意义上说,你又获得了新生。”
要求:不要脱离材料含义范围,自选角度,自定立意,自选文体(除诗歌外),自拟题目,不少于800字。
【写作导引】
这是一则寓言类材料作文,理解寓意是准确审题立意的关健。蝶的回答体现了寓意,我们的着眼点可以放在蝴蝶的回答上。必须渴望飞翔",才能真正飞翔一一志存高远,才能达到生命的至高境界。"必须有脱离你那非常安全、非常温暖的巢穴的勇气"一一具有放弃现有的安逸舒适生括的勇气,历经磨难,才能达到生命的至高境界。从蛹的意义上说,你已经死亡了;从蝴蝶的生命意义上说,你又获得了新生一一一获得全新的生命体验,得到生命的飞升,就必须付出代价。勇于打破原来赖以生存的模式、制度、习惯,才能获得新生,实现质的飞跃。综合上述要点.这段寓言材料的主旨可以归纳为:志存高远,勇于摆脱旧束缚,勇予牺牲,付出代价,才能达到生命的最高境界。
(十七)【题目设计】
马克·吐温与朋友郝威尔准备去远郊春游,出门时恰遇大雨。郝威尔见到大雨,不禁悒悒不乐,他问马克·吐温:“你看这雨会停么?”马克·吐温回答:“所有的雨都会停的。”
请根据阅读后的感悟和联想,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要求:①自定立意;②自拟标题;③除诗歌以外,文体不限。
【写作导引】
这是一个具有比喻意味的文题。“雨过”和“天晴”,既可以指外在的环境或条件,也可以指主体内在的情绪或体验;“会”既可以表示事物发展的必然,又可以表示事物发展的可能,此处宜偏在前者。由此,我们可以联系社会现实和社会热点,如风雪灾害、圣火风波、汶川地震、金融危机、中法关系、台海三通、农民工失业、大学生就业难等等,这些都需要我们以一种“雨过天会晴”的眼光去审视;也可以联系考生自己的学习生活、情感发展、人际交往等,关注自我人生,抒写积极向上的价值观和乐观自信的人生观。
(十八)【题目设计】
哲学家来到集市上。屠夫问:“你会杀猪吗?”哲学家答:“不会。”铁匠问:“你会打铁吗?”哲学家答:“不会”商人问:“你会经商吗?”哲学家答:“不会。”他们又问:“那你会什么?”“我会思想。”众人大笑:“思想值多少钱?”哲学家说:“我不能做你们所能做的事,但能思考你们所不能思考的问题。”说完他便开始思考,众人则无语。
请根据阅读后的感悟和联想,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要求:①自定立意;②自拟标题;③除诗歌以外,文体不限。
【写作导引】
这是一则新材料作文,在审题立意上我们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一、弄清楚“思想”的含义(请查现代汉语词典),注意与思考等其他相近词的区别。二、关于“威力”:既可以写思想积极一面,也可以写其消极一面,当然两者兼顾也可。三、在以上两点认识的基础上,可写内容相当宽泛,现做以下几点提示:①可选取一种思想对自己的影响,如使你自己的人生观得以转变的某种思想,可来自教材的某篇文章或你所读的书,读后让你有豁然开朗之感,从而对你的人生之路有所改变。②可选取某位你所熟悉的名人挖掘其人的思想进行分析评论。③亦可选取中外历史上的某种或某些思想进行评论,从而发现其思想的威力所在。譬如柏拉图、苏格拉底、孔孟、庄子等人的思想对人类自身发展的影响。以上提示仅作参考,其他还需同学们认真思考讨论,从而真正把握这次作文的写法。
(十九)【题目设计】
上海近年来新建楼盘剧增,在楼盘的取名上也是五花入门。如:
第一组:“金色探戈”“爵士阁”“春之声”“天籁苑”
第二组:“海天叠翠”“云间绿大地”“和风润玉”“明月清泉南园”“蓝色港湾”“花语墅”“秋水云庐”“菊园”“柳岸人家”“幸福小镇”“梧桐花园”“康桥老街”
第三组:“滨江名人苑”“望族新城”“陆家嘴大人物”“太子公寓”“贵人大厦”“凯阳高人馆”“皇都花园”“金榜人家”“君临天广”“长发大厦”“小富人家”“滕王阁”
第四组:“维多利亚”“西班牙名园”“欧风花都”“第五大道”“西雅图”“上海新加坡”“白雪公主”等等。
这些楼名折射出了现代人的文化心理和社会风尚。你对这些楼名也许有自己的看法,请选一个角度,谈出你的观点和认识,写一篇议论文。(题目自拟,不少于800字)
【写作导引】
这份材料中反映的是一种社会现象。社会现象类的作文材料,分析起来有共同的规律。只要找出这种现象的根源,或者找出现象掩盖下的社会心理就可以了。在本文中,楼盘的取名无非迎合了人们的某些心理,找出隐藏在楼名后的社会心理即可。
第一组楼盘名写的都是中西方的音乐,所以我们可以理解为一种高雅的精神追求。当然要写成中外文化的碰撞与交融也未尝不可。
第二组楼盘名写的都是自然风光,并且带有非常浓厚的古典风味。它所揭示的是都市的喧嚣让人们怀念和向往原生态的大自然。
第三组楼盘名写的都是名人望族太子贵人属于非常粗俗的精神追求,应该是批驳的对象。这种心理我们姑妄称之暴富心态吧。
第四组楼盘名写的都是国外的,虽然这些名称不是像当年那样被列强强加于我们的,但在这背后折射的国人崇洋媚外的心态更应令我们警惕,我们可以从自信力、民族自豪感的缺失下手。
材料作文写作训练精选20题【含写作导引】
发布时间:2018-2-9 14:02 1066次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