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认识前见作文800字
超而偏见,前而预见
在伽达默尔对“前见含于理解”的看法下,前见被当下学者剥离为极端的预见和偏见。对于这种时代下无法避免的手段,笔者窃以为:漫思超思为偏见,适仰前观为预见。
“前见”是个体为削弱不确定性期望和失望而产生的心理手段。诚如萨特在《地狱》中所言:“他人即是地狱。”个体对于自我的前见在一定程度上规避了他人抑或外界对自我心性和预达期望的偏离及落差,这是生命保护自己的一种精神措施。而今天下熙熙,精神愈受重压,“前见”已然成为当下值得烛心剖问的课题,既然必然拥怀之,那便索性处之。
“前见”妨碍认清事物,阻碍事物的发展不可否认。美国的“想象力赎金案”,试炼中自我期望的过度攀高等实例也确实说明了“前见”对事物具有所谓的“狭隘化效应”。
但究其根本,对于偏见的潜移默化,其本质原因是建立在“前见”之上吗?正如加缪在《鼠疫》中说到的“对于道德的过分重视,反而成为对邪恶间接有力的褒扬”,对于自我的过分看重和对自我能力的不现实性规划才是促使崩坏型“前见”成为偏见的根本,内心的漫思遐思才是撕碎事物的主谋。因此,对于“毫无根据的前见”的诡辩便不攻自破。
反观预见,便是在合宜的距离下观测前道的行为。在更深的程度上,如同《了凡四训》中所言:“从前种种,譬如昨日死;从后种种,譬如今日生。”真正的预见是基于当下看穿未来的可能性轨迹,这也要求当下的个体不可有“梦中不易说梦,醉中只觉陶陶”的迷茫,而当有根基性的现实作为参考,彻悟出在合宜的距离上远观的能力。
残毡拥雪,旌节落尽,是苏武在北海牧羊的身影;早期将苦难视为上帝的枷锁,而晚年绽放人性的荣光是冉•阿让对前见的悸动。前见让个体拥有“远略之见”,让个体拥有“天下为棋,一步三算”的深谋。不偏不倚的远见在个体的塑造成形中有着不言而喻的作用。
同时,“前见”也是人们通往一种“陶世容物”胸怀的前标,是如同戴望舒“悟得天如何老,月如何缺”的对人生不确定性的豪迈旷达和对不确定性苦难和光明的平视与看淡。恰如其分的前见在从个体到社会的构成中,从肉体到精神的遥想中都不可被磨灭而熠熠生辉。
人们不当服膺深浸富含漫思遐想的“前见”,而当仰起高贵的头颅,在恰宜的分度上感受可能的血与歌,共同建设一个“大同型期望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