良好的关系是相互成就的作文
评点:作文最大的亮点在于善用比喻论证。材料讲了孔子与子路相互成就的故事,而在他们相互成就的过程中其实也有矛盾和摩擦。作者抓住这一特点,选用了一个十分恰当的比喻,即“一匹素绢织上锦绣,需要承受針引彩线穿扎刺绣的疼痛”来阐释这种彼此成就的关系,巧妙而生动。在行文过程中,作者始终以这一比喻贯穿,对所举人与人“相互成就”的其他事例进行阐释,结构严谨。结尾处又以“益鸟啄树”“苍山负雪”为喻,再次生动地阐释了这种“彼此成就”的美好关系。最后拟诗一首,回扣标题“借君一针,锦绣相还”,主题愈加鲜明。师生之间的关系并不是单向的,而是相互成就的。
借君一针,锦绣相还
一匹素绢织上锦绣,需要承受针引彩线穿扎刺绣的疼痛。
这像极了孔子与弟子子路之间的相互成就。孔子的每一课、子路的每一言,对于彼此,就好比一枚引线之“针”。也许被孔子用礼法约束时,性情粗野直爽的子路曾感到如困牢笼;也许被子路批评反驳时,孔子也曾感到尴尬不适。但正是这样的过程,让两个人在摩擦中彼此促进,成为了更好的自己。
其实不止师生之间,在生活中,能借彼此一“针”而相互成就的情况还有很多。
电影《夺冠》中,郎平可谓是朱婷的伯乐,选拔她进入国家队,给她单练,专门给她申请蛋白粉,大赛前夕给她发鼓励短信……终于,我们看到朱婷这一“南山竹”,被郎平打造成“穿云箭”;而朱婷又常常成为郎平的“杀手锏”,每每在关键时刻决定胜负,让郎平的执教更加得心应手。可以说,郎平与女排姑娘的关系,不像师徒,更像伙伴。师徒之间相互成就,共持一“针”,织就最美的锦绣。
织就锦绣的“针”,也可能来自反对的声音。唐朝明相魏征仗义执言,敢于进谏,唐太宗也深明忠言逆耳之大义,从谏如流,两人一个是良臣贤相,一个是千古明君。倘若魏征为了保住官位而谄媚奉上,而太宗也只听溢美之词,则贞观之治只能是一个梦境。画家黄永玉曾写信抨击曹禺的作品,曹禺不但没有反驳,还回信感谢黄永玉的指正,两人在各自的领域皆为大师。“针”穿扎下去的瞬间或许是刺痛的,那是因为其中蕴含着能量——提升自我,托举他人的能量。
相互成就,相互托举,是人与人之间极美好的关系。师生相互成就,是以“师不必贤于弟子,弟子不必不如师”;父母与子女相互成就,是以“人的第二个童年是自己孩子的童年”,父母在培养孩子的过程中审视自我,再度成长;朋友相互成就,是以“万人丛中一握手,使我衣袖三年香”……不吝于借他人一“针”,大方地接受他人的“针”,则锦绣将成。
益鸟啄树——鸟为大树啄虫从而自己饱餐,大树欣然接受从而枝繁叶茂、愈加茁壮;
苍山负雪——山因银装素裹而分外妖娆,雪因山之巍峨而积寒不融、冰洁长存。
我听君一言,君从我一劝。彼此借一针,锦绣终相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