慎思明辨则理明
【技法点拨】
议论文三要素是论点、论据和论证。要驳倒对方的论点,自然可从议论文的三要素着手,或直接反驳对方的论点,或采用迂回间接的方式,从对方的论据、论证入手,证明其虚妄,从而达到驳倒对方论点的目的。
反驳对方的论点,这是驳论文中最常用的形式,通常有两种方法。
一、直驳法
直驳法,是指直接驳斥对方论点的方法。直接驳斥论点,针对对方论点,或用事理剖析,或用事实批驳,达到充分暴露其荒谬之处的目的。例如鲁迅先生的《“友邦惊诧”论》,作者针对国民党当局的反动论点:“友邦人士,莫名惊诧;长此以往,国将不国。”摆出确凿事实,证明“友邦”并非友邦,而是日本侵略者的同伙,是国民党反动政府的后台,是中国人民的死敌。针锋相对地反驳论点,如同两军相逢,短兵相接,步步进逼,刀刀见血,使文章显得有声有势,沛然如流,具有较强的雄辩力量。
二、归谬法
归谬法,就是先假设对方论点正确,然后加以引申、发挥,直至得到荒谬结论,以此驳倒对方的方法。这是一种“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的方法。它将对方论点的错误加以合理“放大”,合乎逻辑地推向极端,使之无所遮蔽地彻底暴露全部谬误、荒唐,将对方逼进自相矛盾,破绽百出的绝境,无法辩解,无法解脱,只能束手就擒。比如在《神,根本就不存在》一文中,伊壁鸠鲁就运用了归谬法,雄辩地证明神的确是不存在的。
【时文引路】
如果所有的母亲都生男孩
癸 亥
现在有一些地方(主要是农村)由于重男轻女的封建传统影响,如果母亲生了女孩,不但女孩有被溺弃的危险,就是生女孩的母亲也有遭受各种虐待的危险。当然,事实如果已经触犯刑律,必须依法惩处,但是主要还是得依靠思想教育。那些重男轻女者的重要“理由”之一是女孩长大了劳动赶不上男孩(其实在农村实行多种经营以后,女的在许多工种上并不比男的差,甚至还比男的强)。但更重要的“理由”却是,女的不能传宗接代。
姑不论生男生女本来决定于夫妇双方,如果不该生女孩,丈夫一样该挨打受骂,就算母亲不该生女孩,生了也不该养活,于是怎么样呢?唯一的结果就是所有的家庭都得“断子绝孙”。因为任何人都知道,男人和男人不能结婚,也不能生孩子。所以溺弃女婴和逼得生女婴的母亲走投无路,才真正会使家家户户都不能传宗接代。
那么,怎样才能家家传宗接代呢?在一对夫妇只生一个孩子的情况下,只有一个办法,就是要使出生并且长大的女孩,同出生并且长大的男孩,数目大致相等(只要不残害女婴,男女的数目自然会大致相等),并且要使这些女孩和男孩都是能够生育的,没有不能生育或患有不允许生育的疾病的。道理非常简单:这样他们才能配成夫妇和生儿育女,因而家家户户才能够传宗接代。不但不生女孩不行,就是出生的孩子中,男孩多女孩少也不行。比如男孩与女孩是二比一之比,那就有一半男人找不到女人结婚。这个简单的算术,我认为现在必须赶快向家家户户去普及,因为男女比例失调的情况已经开始出现了。
有人说,生了女孩的家庭,将来女孩还要到男家,所以他们还是不能传宗接代。其实这是封建思想在人们头脑里留下的镣铐。女方到男家和男方到女家完全是一样的。我国的傣族从来就是男方到女家,他们还不是传宗接代到现在?事实上的问题,只是在一段时间里,一对夫妇要奉养两对父母。但这只是几十年时间的问题(因为一对夫妇只生一个孩子只是几十年时间的政策),而这个问题将来完全不难解决,现在完全用不着忧虑。现在真正值得忧虑的问题,就是如果不赶快打破重男轻女的思想,造成男多女少,将来会有许多男人找不到女人,这才是一个无法解决的大问题。
(选自《人民日报》)
【赏析】作者使用归谬法,有力地驳斥了重男轻女思想。作者先假设“女孩不能传宗接代”的论点是成立的,那么必然要求所有的母亲都生男孩。然后,进一步假设,如果所有的母亲真的都生男孩,结果又如何?“所有的家庭都得‘断子绝孙’。因为任何人都知道,男人和男人不能结婚,也不能生孩子。”如此一推,荒谬不攻自破。
【佳作展示】
驳“机遇出人才”
湖南省浏阳市第六中学342班 黎子涵
现代社会,有人一夜暴富,两元钱彩票中上千万大奖;有人一曲成名,“超女”“快男”瞬间红遍全国。似乎所有成功人士,无一不是机遇垂青,运气难挡;而未曾成功者,总以为自己这匹千里马没有遇上伯乐,是因为运气不好。于是世人皆谓:“机遇出人才。”然而,有了机遇就真能出人才吗?
其实不然。
何谓人才?人才是拥有一定才能,德才兼备的人,而不仅仅是世人眼中所谓的成功人士。何谓成功人士?能获得预期效果者就是成功之人,并不仅仅是世人眼中的高官厚禄,香车宝马,功成名就。成功人士并不一定都是人才,人才并不一定是成功人士。即使将成功人士与人才画上等号,但他们也不能和机遇画等号。人的成功有一定的机遇,但人才并不靠机遇产生。梵高是人才吧?但他生前遭尽冷眼,受尽冷遇。别他的一生,充满了艰辛与坎坷,到处都是黑暗与无助,机遇何曾光顾过他?退一万步说,如果冷眼与冷遇、艰辛与坎坷、黑暗与无助也是一种机遇的话,那梵高恐怕也不希望这样的机遇降临自己。
故曰:机遇并不出人才,它只是给予人才显现价值的机会而已。这就如一块璞玉,机遇好,落到一个手艺精湛的工匠手上,经过雕刻琢磨便能显耀于世,价值连城;一个能工巧匠,面对普通的石料与玉质材料做出同样精美的作品,其价值是不同等的,因为玉、石的本质属性,不会因外界际遇而改变。同理,才能是人才的本质属性,它不会因机遇而改变。诸葛亮辅助刘备,与孙曹三分天下,是个难得的人才。但如果他终老林泉,没有显赫的功绩,他还是不是人才呢?无可否认,他仍是卧龙,只不过他的才华没有施展出来而已。所以机遇与人才并无本质联系,“机遇出人才”纯粹是为那些不是人才同时又曾成功的人开脱的。
“机遇只留给有准备的人”,换言之,便是机遇只留给有才能的人。如果你自身是大草包一个,斗大的字都不识几个,纵然有天大机遇降临,也无济于事。而那些真正的人才,都是善于在生活细微之处发现机遇,掌握机遇,从而一鸣惊人的人。
青少年时代的毛泽东,时时留心国家大事,处处锻炼自己的才能,拥有了高超的政治领导才能与军事决策能力,故能在千百万普通大众中脱颖而出,领导中国人民取得了一系列胜利,让中国迎来新的曙光。拿破仑,从一个没落贵族一跃而为左右欧洲大陆局势的强权人物,也是离不开他年轻时对军事理论的研究的。
这些事例进一步证明机遇与人才并无因果联系。如果机遇能出人才的话,那我们还要学习干什么?何不坐在阳光下等待机遇的降临?须知即使是了不起的人才,如果朝朝暮暮躺在青草地上享受微风的吹拂,饱览天空的美景,幸运的天使也不会降临在他身边。
有人作过这样的比喻,成功的取得,绝不是朝夕之事,它宛如一粒种子,深深埋藏于土壤之中,从土壤中不断地汲取养料、水分,苦熬过严冬和干旱,日益具备了破土的条件。而这时,机遇便宛如适时的春雨,使种子得以顺利地发芽、开花。但如果原本只是一粒干瘪的种子,那么不论春雨下得多么恰到好处,也无济于事,它只会在土壤里发霉乃至腐烂。说到底,机遇的作用不过如此。没有自身的努力与毅力,命运的微笑再甜蜜,成功也只能是一句空话。
机遇只是成功的催化剂,而不是成才的先决条件。机遇给人提供机会,但只有在各方面做好了充分准备的人,才能抓住机遇获得成功。
【点评】文章指出“机遇出人才”观点的荒谬,提出了只有自身的努力和毅力才能造就人才的观点。作者分析问题入木三分,特别是抓住容易混淆的细微处,进行辨析,区分其差异,以矫正视听。例如梵高生前遭冷眼、受冷遇,他是不是人才?诸葛亮如果只是终老林泉,没有辅助刘备、与孙曹三分天下的显赫功绩,还是不是人才?无可否认,他们仍是人才。
学习议论文反驳之“反驳论点“,慎思明辨则理明
发布时间:2017-9-28 17:11 2424次浏览 作者:陈忠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