类比证论是一种通过已知事物或事例与跟它有某些相同特点的事物或事例进行比较类推从而证明论点的论证方法。其中,“相同特点”是这种论证方法能够成立的前提,没有它,就无法进行类推;“比较类推”是这种论证方法的根本标志,没有这个推理过程,就达不到证明论点的目的;“已知事物”是这种论证方法的一个重要条件,它是为所要论述的主体事物服务的客体事物,没有这个条件,不能使类推的道理明显化,不易为读者接受,在某些情况下也不能达到证明论点的目的。这种论证方法通过客体事物与主体事物相同特点的比较,把客体事物的性质类推到主体事物上,由此揭示出主体事物具有客体事物同样的性质,从而达到证明论点的目的。
简而言之,类比论证是根据两个对象在某种属性上相同或相似推出结论的论证方法。用作类比引申的材料,一般是寓言、童话、典故、神话故事,还有自然现象和社会幽默小品。类比论证的作用,在于这些材料的本身的生动有趣及其哲理性,会使文章的观点鲜明深刻,而且生动引人,说理更形象。
这样的问题自古有之。春秋时期,礼崩乐坏,鲁国虽保留祭祀,但只是保留了杀羊这项礼仪。子贡认为这种祭祀方式过于简单,还不如连羊都免去,不去祭祀为好。孔子一句“尔爱其羊,我爱其礼”就是对子贡认识事物不够全面的批评。孔子目光深远,他看出了杀羊这项礼仪的存在对保存“礼”的长远影响和意义。
时间来到21世纪,我们会发现,认识事物不够全面的问题不仅没有消失,反而在我们的生活中随处可见。例如,我们总爱以韩寒、比尔·盖茨等人在辍学之后取得的成功事例来证明“读书无用论”,却忽视掉更多的不读书之人在社会底层挣扎的事实。
——2018年高考全国卷作文《以全面思维观事物本质》
文章用《论语》中“尔爱其羊,我爱其礼”来证明全面深入认识事物的重要性,使得文章在人文底蕴上显得足够深厚。再辅以“读书无用论”的反例,又使得文章的论述显得较为深刻。实际上,这篇文章正是从具体问题的分析上升到认识论层面,从而显得独树一帜。
类比论证法在表现形式上,有各种不同的情况。从主、客体事例的数量看,在同一论证过程中,主体事例只能是一个,而客体事例则不受限制,可以是一个,也可以是几个。如《察今》里就有“荆人涉雍”“刻舟求剑”“投婴于江”这三个客体事例,每一个客体事例后面都有一段比较类推的文字,起着反复论证反复强调的作用,从而形象地揭露了“今世之主一成不变地,法先王之法”的荒谬。客体事例的来源,可以是生活中的真实事例,也可以是假设的事例;可以是一个包含科学原理的事例,还可以是成语典故。
类比论证在论证过程中,始终伴随着具体的事物,所以它具有其他论证方法所不具备的形象、生动的特点,容易使读者在形象的感受中明白道理,接受作者所论证的观点。运用类比论证需注意以下几点:
1.要使用同类对象进行类比。世界上具有某些相同属性或相似属性的事物是无穷多的,有的根本是风马牛不相及的,对它们进行类比,就缺乏说服力。
2.避免单独运用类比论证一种论证方式。最好是与其他的论证方式结合使用,使之起到补充和丰富的作用。
3.要注意结论的可靠程度。除非个别很有把握的情况,否则结论一般只是一种可能性。在表述上要把握住分寸,不可绝对化。
【片段训练】
分析下面文段是如何运用类比论证的。
风,从水中掠过,留下粼粼波纹;阳光,从云中穿过,留下丝丝温暖;岁月,从树林中走过,留下圈圈年轮……那么朋友,我们从时代的大舞台上走过,又该留下点什么呢?我们应当留下青春的骄傲,寻梦的足迹;我们应当留下真我的风采与个性的张扬;我们应当留下无悔的演绎和星光的灿烂!
答案:此文段运用了“类比论证法”。风掠过水面,阳光穿过云中,岁月走过树林……它们都有相同点:就是留下点什么,然后接着论证“人生该留些什么”这个中心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