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易搜欢迎您 - 轻松快捷 分享智慧

以“衣食与修养”为主题的发言稿800字作文

发布时间:2021-12-4 20:47作者:林侃阅读:2676

评点:物质与精神,孰重孰轻?干百年来争论不休。似乎凡人重物质生活,伟人更重精神追求。而作者开门见山亮出自己独到见解:我们要有志于衣食,亦要有志于道。由此作者分两个角度来论证,即物质生活是我们生活的基础前提和我们需要超越物质追求“道”。从个体到社会现象,层层深入,思辨性强,论证非常具有说服力。作文还能结合文化强国、科教兴国等社会潮流来谈,具有现实意义,给人启发。

志于衣食,亦志于道

每个人活在这世上,穿衣吃饭都是不可缺少、不可避免的,然而生活又不止于衣食,或多或少地,我们都要追寻修养和意义。或者用儒者的话来说,要去求“道”,只是我想这二者并非针锋相对的两种事物,而是同一生活里的两个侧面。所以要达到更好的生活,我们自然要有志于衣食,亦要有志于道。

衣食是生活物质的一方面。以它为基础才发展出个人生活的方方面面。管仲说衣食足而知荣辱,要阐述的便是这个道理。试想,一个人如果连温饱问题都难以解决,又怎么能够希望他去思考那些宏大的问题。对一个社会乃至国家来说也是如此,挣扎在温饱泥潭里的民族是梦不到未来的,只能祈祷明天早上的面包。

因此,追求衣食并不是就意味着物质的上升与修养的滑坡,相反,充足的衣食正是我们得以提高自己的前提。我们强调发展才是硬道理,而中国家庭富裕程度的变化也正说明了这一点。当人衣食无忧时,他就没有生存需求的压迫,也就不会为此做出令人不耻的行为。相反的,他有更好的物质能力去追求自我修养的提高,进而使得整个家庭修养和知识水平得到提升。

当然,对衣食的追求并不是无所限制的。有利于修养发展的是衣食无忧的生活,而不是过分奢侈的生活。修养以衣食等生存需求为基础,却最终要超越它们来为我们提供充实感和幸福感。孔子反对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也不是要提倡寒酸的窘迫的生活,而是要借此强调“道”之于我们的重要性,它才是替代物质最终赋予人生意义的东西。

我们近年来特别强调的文化强国、科教兴国,其意义也正是在此。从缺衣少食到衣食无忧,再到吃好穿好,我们的物质经济在持续不断的发展,但并不意味着物质欲望也要随之膨胀。如果一轮轮的增长只是伴随着无度的消费和对奢侈的跟风,那么这增长的经济最后只怕也要崩塌。真正的良性关系是要用衣食的富足来保证修养的提升,又以文化素质和教育程度的提高来推动现实生活的进步。难怪孟子在形容大丈夫时,不只是说一句“富贵不能淫”,还要加上“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的气魄与胸怀。

由此可见,衣食与修养不是简单的机械关系,衣食富足之人亦可修养颇深。乃至于我们可以这样说,衣食便是一种修养,修养也是我们生活不可缺少的一份衣食,这又有何不可呢?有的人在增长的食物消费里只是吃出了金钱,有的人却可以从中找见健康,升华品位。伊尹可以凭五味调和之论身居相位,今人又怎能不把意识从单纯的生存需求中解放出来。成为自身修养的一部分?

也许这种境界并非人人可得,但至少意识与修养在一开始就不是一个要在二者之中择其一的问题。而是一个如何兼得兼备乃至令它们相互促进、相互融通的问题。我们家庭生活水平的持续提高令这个问题在现代显得更加重要。也更加迫切。而最好的解决办法可能便是有志于衣食。亦有志于道。

2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