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代邵博在《闻见后录》中说:“书生之见,可言而不可用者哉!”作文
宋代邵博在《闻见后录》中说:“书生之见,可言而不可用者哉!”后多借书生之见来指读书人不切实际或不合时宜的见解。然而若书生不见,或书生无见,也未必是时代之福。
对此,你有怎样的体验和思考?写一篇文章,谈谈自己的看法。
要求:结合材料,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书生之见高中作文800字
“书生之见”大可用
宋代邵博的《闻见后录》中有这样一段话:“书生之见,可言而不可用者哉!”此话怎解,言读书人的见解不切实际或不合时宜也。
然“书生之见”是否都是不切实际或不合时宜?
非也。王勃说自己三尺微命,一介书生,等终军之弱冠,慕宗悫之长风。只是他不幸英年早逝。毛泽东也是一介书生,却以书生意气,指点江山,主宰历史沉浮;周恩来也是一介书生,却能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1919年,国土沦丧,一群青年学生掀起了一场彻底反帝反封建的伟大爱国革命运动;1921年,中华民族内忧外患,一群青年书生在南湖的一条红船上建立了中国共产党,这群朝气蓬勃、敢作敢为、开天辟地的青年点燃的星星之火,深刻改变了中华民族的前途命运……不切实际或不合时宜的书生之见确实要不得,但却并非所有的书生之见都不切实际或不合时宜,也并非所有的书生之见都可言而不可用。
邵博的时代俱往矣,当今时代,“书生之见”大有可用。
在国家发展和时代发展的征程上,青年一代是主力军,其中很大一部分是青年书生。我国尖端科研领域已经成为青年书生的主阵地,北斗导航系统200余人科研团队没有一个院士,平均年龄不到30岁,但他们使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三个掌握卫星导航技术的国家。中国航天团队也是青年书生为主力军,于华男是“神舟八号”与“神舟九号”高精度加速度计组合的主任设计师,他带领一支平均年龄不足30岁的团队,制造出了世界一流的宇宙飞船核心装置。如果不用“书生之见”,中国尖端科研就还要受制于人,中国怎可能成为世界强国?
若书生不见,或书生无见,才是时代的悲哀、国家的忧患。
若我们肯定“书生之见,可言而不可用”的观点,会导致什么结果呢?必然是“不见书生”或“书生不见”。如果“不见书生”,忽略青年一代的力量,就没有青年成长的土壤;若“书生不见”,青年一代看不到国家发展的需要、时代发展的契机,中国在发展的新征程上何以薪火相传、接续奋斗?更有甚,若“书生无见”,则是时代的大悲哀、国家的大忧患,“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若“书生无见”,青年何以兴、何以强?何以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
“书生之见”大可用,青年书生当努力学习,成为“有见”之书生,为国家的发展贡献力量。
书生之见的材料作文审题立意
本题属于新材料作文题,重点考查考生的逻辑思辨、批判质疑能力以及理解材料、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命题思路类似于2021年北京卷、上海卷、浙江卷。材料由宋代邵博的引文,提出了“书生之见不可用”的观点,进而又提出“书生不见或者无见,是否可取”的思考,构成二元思辨话题。在辩证思考中也可考查考生价值观的高低,引发考生对自己成长的思考。
审题
限制性
1.真实情境的限制。材料先引宋代邵博“书生之见,可言而不可用者哉”的观点,并将之诠释为读书人不切实际或不合时宜的见解。审题的重点在“然而”上,“然而书生不见,或书生无见,也未必是时代之福”的观点与邵博的观点构成二元思辨,“不切实际或不合时宜的见解”确实要不得,但是是否“书生之见”都是不切实际的呢?若“书生无见或者不见”,社会又将如何发展呢?考生正是要针对此谈自己的认识和思考。
2.典型任务的限制。“对此,你有怎样的体验和思考?”“对此”限定了考生必须基于材料中的两种观点进行二元思辨,不可单极思维,也不能泛泛而谈;“谈谈自己的看法”,限定文体为议论文。
3.价值判断的限制。从表面上看,两种观点似乎可以见仁见智。但是材料的深层意思是,在今天的时代背景上,如何看待当今的“书生之见”?若肯定邵博的观点,就意味着新一代青年“书生之见”都是不切实际或不合时宜的。所以邵博的观点更适合做靶子。
开放性
1.立意角度自由。材料是关于“书生之见”的二元思辨话题。结合材料,针对“书生之见,可言而不可用者哉!”的观点,可以立意为“脱离实际的‘书生之见’固不可取”“不是所有的‘书生之见’都不能用”“当今时代,书生之见大可用”“符合时代精神的‘书生之见’,是时代发展的最强音”;针对后世“借‘书生之见’不切实际或不合时宜的见解”的认识,可以立意为“‘书生之见’并非不切实际”或“‘书生之见’当有新解”“‘书生之见’何以不合时宜?”针对“若书生不见,或书生无见,也未必是时代之福”的观点,可立意为“若书生不见或书生无见,国危矣”;也可综合立意,“错误的‘书生之见’不可用,正确的‘书生之见’多多益善”。
2.联想和思考是开放的。材料提供的是宋代邵博的一句话,关于“书生之见”的论断,考生可以联想历史,古今中外的“书生之见”带来的恶果与教训,比如:赵括“纸上谈兵”,张浚“富平之战”,王侁“一意孤行”。再联想古今清醒的书生之见,时代的强音,比如:商鞅的变法,王安石的改革,鲁迅的呐喊,周恩来的立志……对“书生之见”进行辩证思考。也可以结合现实,批驳邵博的观点。考生可以先驳后立,也可以先立后驳,可以正面立意,也可以反面立意。
书生之见作文的优秀题目
切题立意:
1.书生不见或无见,未必是时代之福。
2.“书生之见”并非不切实际。
3.辩证看待“书生之见”。
4.“书生之见”大可用。
……
偏题立意:
1.沉默不是金。(断章取义。)
2.君为舟,民为水。(偏离主旨,材料要讨论的是“书生之见”是否可用的问题,而非君民关系。)
3.要辩证地看问题,不能非此即彼,非白即黑。(缺少针对性。)